第139章 京华烟云新汉月(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穿越,闯王一统》最新章节。
站在巍峨的城墙之上,极目远眺,群山如涛,层层叠叠,苍翠欲滴,而那砖石砌成的巨龙便在这起伏的山脊上蜿蜒盘旋,伸向视野的尽头,消失在薄雾笼罩的远山之中。春末的山风带着十足的凉意,呼啸着吹过垛口,吹动众人的发丝与衣角,带来草木的清新气息和泥土的芬芳。
董小倩伸出微微冰凉的手,轻轻抚摸着身边那些饱经数百年风霜雨雪、色泽沉黯却依旧坚实的城砖,仿佛能感受到其上传来的厚重历史感与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意志。砖石表面粗糙而冰冷,带着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她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轻声吟诵着王昌龄的诗句,随即又若有所思地说道,声音被山风吹得有些飘忽,“听闻后世有言,‘不到长城非好汉’。今日亲身立于这城墙之上,方解其意。以此等雄关险隘抵御外侮,守护身后黎民百姓,方显我华夏风骨之刚毅。”
她想到的,自然是明末那段内忧外患、烽火连天的岁月,以及最终在戚睿涵等人的努力下被艰难扭转的命运,语气中不免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悲壮与庆幸。她仿佛能看到,在另一个时空里,这片土地曾经燃烧的战火,而如今,只剩下和平的风吹过古老的城墙。
戚睿涵站在她身旁,双手扶着冰冷的垛墙,感受着石头的坚实,心中想的却更多。在这条改变了的历史线上,长城的象征意义或许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防御,更多地内化为了民族坚韧不拔、团结向上的精神图腾,而非仅仅是悲壮抵抗的见证。
他指着远处那些被精心保护、郁郁葱葱的山岭,对董小倩说:“你看,这里的生态保护得很好。长城内外,如今早已不再是昔日的战场,皆是安居乐业的家园。它现在是我们回顾历史、汲取力量的场所。你看那些来攀登的人,脸上是挑战自我的兴奋,是对这壮丽景色的欣赏,而不是对战争的忧虑。”的确,周围穿着各色运动服或汉服的游客们,大多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拍照留念,或是气喘吁吁却满足地继续攀登。
另一边,袁薇和白诗悦正忙着以蜿蜒壮丽的长城为背景,互相拍摄照片,时而倚着垛口,时而指着远山,笑声随风飘散,为这古老肃穆的景观增添了青春的活力。刁如苑则和戚睿涵低声讨论着长城沿线文创产品开发的巨大潜力,她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思考着,能否将戚睿涵他们那段不为人知的、穿梭于两个时代之间的“历史”,以一种隐秘而艺术的方式融入文创故事中,让这段传奇以另一种形式被讲述和铭记。“比如,设计一套‘时空守护者’系列的徽章或者文具,图案就采用一些带有穿越隐喻的符号……”刁如苑的眼中闪烁着商业的敏锐光芒。
之后的行程,他们游览了天坛。
在祈年殿前,董小倩立刻被这栋拥有三重檐、覆盖着独特孔雀蓝琉璃瓦的圆形木构建筑深深吸引。她仰着头,仔细研究着那层层收束的穹宇结构,与自己所学的明式建筑技法相互印证,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这藻井,这斗拱,虽形制与南京所见略有不同,然其营造法式,一脉相承,且更显恢宏精巧,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她在心中默默比对,对古代工匠的智慧赞叹不已。
在圜丘坛,她学着其他游客的样子,小心翼翼地站上中心那块光滑的圆形天心石上,轻声说话,感受着声音奇妙的回荡效果,体会着古人“祭天”时试图与天地沟通、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虔诚与宏大理念。“古人云,天人感应,于此坛上,或能窥得一丝玄机。”她低声对身旁的戚睿涵说道,眼中带着一丝敬畏。
香山公园则给了他们一番别样的幽静体验。虽已过了红叶最盛、层林尽染的秋季,但暮春时节的香山满目苍翠,空气清新沁人心脾,足以洗去连日游览的疲惫。
他们沿着蜿蜒的山道漫步,听着不知名的鸟儿在深涧中清脆鸣叫,看着清澈的溪流潺潺流过布满青苔的山石,偶尔还能遇到些同样穿着汉服、特意来此山林间踏青寻幽的游人,宽大的衣袂飘举于苍松翠柏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别有一番远离尘嚣的出世风韵与诗意。
董小倩深深吸了一口带着草木清香的空气,觉得连日的疲惫都被这山林间的静谧洗涤一空。“若能常居此等山林,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亦是人生乐事。”她感慨道,语气中流露出对这份宁静的喜爱。
而此行的重头戏,也是董小倩在听闻行程安排后最为期待的一站,便是北京动物园。
一进入园内,董小倩那份属于年轻女孩的好奇心与来自古代的灵魂求知欲便被彻底点燃。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动物、饲料和草木混合的独特气息,各种或高亢、或低沉、或尖锐的鸣叫声、吼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构成了一曲奇异的自然交响乐。首先吸引她目光的是羚牛区,那种介于牛与羊之间的奇特外形,披着金棕偏白色的长毛,顶着粗壮弯曲的角,让她在栏杆外驻足良久,细细观察,“此兽形态殊异,似牛非牛,似羊非羊,角势雄奇,披毛覆身,宛如《山海经》中所录之异兽走入凡间,实在令人称奇。不知其性温驯否?以何为食?”她一边看,一边向身旁的袁薇发出疑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来到貘的展区,这种长着灵活长鼻子、体型笨拙憨厚、皮肤黝黑的动物正泡在水池中纳凉,偶尔动动耳朵,甩甩鼻子,那副与世无争的模样让董小倩忍俊不禁,掩口轻笑:“其鼻如象,其身如猪,性情却看似温顺无害,世间竟有如此奇妙组合之物,造物之奇,果然无穷。瞧它那悠闲模样,倒似个不理世事的隐士。”她看着貘慢悠悠地在水里转身,露出粉色的皮肤,觉得既怪异又可爱。
而当她看到来自非洲密林的霍加狓时,更是惊讶于其似驴非驴的优雅体型,以及后肢与臀部那清晰如斑马般的黑白条纹,她凑近玻璃,试图看得更清楚,鼻尖几乎要碰到冰凉的玻璃面,“此物……颈腿修长,纹彩斑斓,形态如此优雅怪异,莫非是古传说中麒麟的近亲?只是缺了角鳞,更显质朴天然。”她的猜测带着古典的浪漫色彩,引得旁边一位同样穿着汉服、似乎对动物学颇有了解的老者微笑着点头附和:“小姑娘联想得有趣,霍加狓确实常被称作‘森林长颈鹿’,与麒麟一样,都带着些神秘色彩呢。它生活在非洲刚果的密林里,很不容易见到。”老者友善地补充了一些关于霍加狓习性的知识,董小倩听得津津有味,连连道谢。
在美洲野牛的展区,那庞大体型与披散长毛所展现出的原始力量和凶猛气势,让她直观地感受到了新大陆的粗犷与野性。几头巨大的野牛正低头啃食着地上的草料,肌肉在厚实的皮毛下贲张,偶尔抬头,眼神显得平静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感。“此牛体型竟如此硕大,披毛覆体,气势雄浑,若在旷野之中遇见,定然骇人。”她轻声对戚睿涵说道,下意识地稍稍后退了半步。
当看到巨大的河马从浑浊的水池中猛然冒出,张开那堪称血盆的巨口,露出硕大的牙齿时,她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轻轻抽了口气,“陆上竟有如此巨物,皮糙肉厚,血盆大口,潜于水中则如小山,真乃水中一方霸主,威势骇人。”那河马打了个响鼻,喷出阵阵水汽,又慢吞吞地沉入水中,只留下几个气泡。董小倩抚了抚胸口,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口”吓了一跳,随即又觉得自己的反应有些好笑。
来到长颈鹿园区,几只高大的长颈鹿正迈着优雅的步伐,伸着长长的脖颈,取食高处的树叶。董小倩眼睛骤然一亮,仿佛想起了什么,脱口而出:“此乃‘玉麒麟’!元芝,诗悦,你们看,这与郑和公公下西洋时,榜葛剌国进贡之‘玉麒麟’,画师曾有图录传世,与此兽一般无二。颈项修长,花纹雅致,神态安详。”她激动地拉着身旁白诗悦的袖子,语气中充满了印证历史的兴奋。一只长颈鹿恰好低下头,用温和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玻璃外的游客,那长长的睫毛忽闪着,更显得神态安详。
戚睿涵和袁薇等人这才恍然,在明代,长颈鹿确实因其祥瑞的外表而被视为传说中的“麒麟”或“玉麒麟”。旁边那位老者再次投来赞许的目光,笑道:“小姑娘博闻强识,正是如此。这长颈鹿初入中土时,确被当作祥瑞呢。看来你读过的书不少。”董小倩微微颔首致意,脸上泛起一丝被夸奖后的红晕。
他们饶有兴致地观看了亚洲象用鼻子灵活如手般卷取饲草送入嘴中,也去看了树懒如何能长时间挂在树上一动不动,展现其惊人的“定力”,董小倩看着那只几乎静止不动的树懒,疑惑地问:“它……可是在修炼什么龟息之法?竟能如此安之若素。”引得大家轻笑;小巧灵活的水獭在水中急速穿梭、翻滚嬉戏,逗得大家笑声不断,董小倩看着它们像水中精灵般灵活,眼中满是喜爱;黑白相间、形似鼬科的臭鼬迈着憨态可掬的步伐,一旁的工作人员特意说明它们通常温和,不会随意释放那着名的“防御武器”。
董小倩仔细听着讲解,对这小动物的“防身之术”感到惊奇。还有各种色彩斑斓、鸣声各异的鸟类园区,孔雀开屏时那绚丽的尾羽让她赞叹不已;神态威猛、目光如电的金雕与白头海雕的猛禽笼舍,那锐利的眼神和钩状的喙让她感受到自然的威严;以及在仿照原生环境建造的馆舍中静伏不动、却散发着原始气息的巨蜥、鳄鱼与各种蟒蛇,那冰冷的鳞片和潜在的危险感让她屏息凝神。
然而,董小倩最流连忘返、看得目不转睛的,无疑还是大熊猫馆。看着那些黑白相间、圆滚滚毛茸茸的团子们,或慵懒地靠在木架上,用前爪抱着翠绿的竹叶,慢条斯理地啃食,发出清脆的咀嚼声;或笨拙地尝试攀爬光滑的木桩,时不时因失手而滚作一团,然后茫然地坐起来,晃晃圆圆的脑袋;或干脆四仰八叉地躺在阳光下,安然酣睡,肚皮随着呼吸轻轻起伏,她的脸上露出了近乎痴迷的喜爱之情,眼神柔软得能滴出水来。
“食铁兽竟如此憨态可掬,萌动人心。瞧它那黑眼圈,那圆耳朵,那慵懒姿态,真真是惹人怜爱!”她尤其喜欢那只格外活跃好动、被称为“西直门三太子”的雄性大熊猫萌兰,以及它的家族成员。看着萌兰在运动场上调皮捣蛋,或是抱着玩具不撒手,或是与同伴打闹,又或是某一刻突然安静下来,坐在地上若有所思地望着游客,董小倩手中的相机几乎不曾停歇,恨不得将每一个可爱的瞬间都记录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甚至学着旁边小朋友的样子,对着玻璃后的熊猫轻轻挥手,虽然知道它们可能并不理解,但那份喜爱之情却溢于言表。当萌兰似乎朝她这个方向看了一眼时,她惊喜地低呼一声,连忙拉身边的戚睿涵看:“元芝你看,它是不是在看我们?”
戚睿涵看着董小倩像只快乐的蝴蝶,穿梭于各个场馆之间,如饥似渴地观察着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兽”,听着她不时引用《山海经》里的描述或是明代的海内外见闻来对比、认知这些新鲜事物,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欣慰。这个广阔而新奇的世界对她而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展开,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拓展着她认知的边界,滋养着她对这个时代的热爱。
他看到董小倩在熊猫纪念品商店里,拿着一个毛茸茸的熊猫玩偶爱不释手,最终刁如苑爽快地买下送给了她,她抱着玩偶,脸上露出孩子般纯真的笑容,那是在另一个时空里,背负着家国命运的她很少能流露出的神情。
五天的北京之旅转瞬即逝,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登上返程的飞机时,董小倩依旧选择了靠窗的位置。她系好安全带,静静地望着窗外。下方,北京城的夜景如同一幅巨大无朋的星图缓缓铺陈开来,无数灯火勾勒出城市的脉络,主干道是流动的金色灯河,街区是镶嵌着点点银光的网格,巨大的建筑群则像是用光雕琢出的奇异晶体,璀璨夺目,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与天际的星光隐隐相接。她就那样望着,久久不语,仿佛要将这片辉煌的灯火深深烙印在心底,将这五日的所见所感,都融入这无边的光海之中。
直到飞机开始滑行、加速,最终轻盈地脱离跑道,爬升到高空,地面的灯火渐渐模糊,缩小成一片朦胧的光海,最终融入下方浩瀚无边的沉沉夜空与上方清晰可见的星辰之间,她才缓缓回过头,目光扫过身旁的戚睿涵,又望向过道另一侧的白诗悦、袁薇和前排的刁如苑,神情认真而庄重,眼中闪烁着复杂而明亮的光芒,说道:“此行收获,胜读十年书。我见到了皇城不再是帝王家,而成了万民之园,百姓可着自家衣冠,自在游赏,再无森严等级之隔;见到了长城依旧雄峙于群山之巅,守护的却是一片太平安宁、生机勃勃,而非烽火连天;见到了《山海经》中的异兽竟真实存在,且来自五湖四海,方知天地之大,无奇不有,华夏之外,亦有广袤世界;更见到了……我华夏衣冠,重现于街市巷陌,自然从容,宛如从未离去,已融入这现代烟火气息之中,成为寻常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她顿了顿,眼中闪烁着如同窗外星辰般坚定而明亮的光芒,声音清晰而柔和,带着一种历经洗礼后的通透:“元芝,诗悦,薇薇,刁姐姐,多谢你们。让我不仅看到了未来的模样,更看到了……文明本应延续的,最好的模样。这京城烟云,这盛世华章,小倩此生难忘。”她的目光最后落在戚睿涵脸上,那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情感,有感激,有理解,有对过去的释然,更有对未来的憧憬。
机舱内的灯光被调至柔和,营造出静谧的氛围。窗外是万米高空中永恒的静谧夜空与远方清晰可见的点点繁星,如同一块深蓝色的天鹅绒上缀满了钻石。
戚睿涵伸出手,轻轻握住了身旁白诗悦的手,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在心,他们都明白这次旅行对董小倩、对他们所有人的意义。他又看向对面座位上,正头靠着头低声交谈、脸上带着轻松笑意的袁薇和刁如苑,她们似乎也在回味着这趟旅程的趣事。最后,他的目光再次落回到神情满足而平和、眼中对未来充满希冀的董小倩身上。
他知道,这趟旅程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次简单的观光游览。它像一把钥匙,为董小倩打开了通往这个崭新世界的大门,让她身临其境地领略了现代北京的繁华与多元,更在她心中,深深地植根了对这个由他们亲手参与塑造的、文明得以延续并蓬勃发展的世界的归属感与无限热爱。
历史的遗憾已被弥补,伤痕正在淡去,未来的壮丽长卷,正等待着他们,携手共同去描绘更多精彩的篇章。飞机平稳地飞行在云层之上,朝着南方那座同样承载着无数历史与未来的城市——南京,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