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海岛之约(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穿越,闯王一统》最新章节。
六月的江南,梅雨初歇,暑气渐浓。江南某某大学的校园里,梧桐叶茂,知了声声,期末考试刚刚结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疲惫与解放的特殊气息。
戚睿涵从最后一门《社会经济统计学》的考场走出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脑海里还回荡着那些令人头疼的概率分布和回归分析题目。考场里压抑的气氛仍萦绕不去,他能清晰地回忆起自己对着试卷发呆时的无助感——那些数字和公式像是天书般横亘在眼前,任凭他如何努力也难以解读。作为一名纯粹的文科生,他对这些数字和公式总是感到格外陌生和抗拒。
阳光有些刺眼,戚睿涵抬手遮在额前,站在教学楼的台阶上稍稍驻足。远处,校园里的梧桐树投下斑驳的树影,几只麻雀在枝桠间跳跃啁啾。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杂着雨后泥土的清新和夏日的湿热,这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
“睿涵,考得怎么样?”
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戚睿涵回头,看见室友曾文帅正快步走来。曾文帅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脸上带着理科生特有的那种考后轻松。他手里转着一支签字笔,步伐轻快,显然是考得不错。
“别提了,”戚睿涵苦笑道,一边走下台阶与曾文帅汇合,“选择题我基本都是蒙的,那些概率题我连题目都快看不懂了。大题就更不用说了,能写几个公式就算对得起老师了。”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自嘲,“我甚至把正态分布的曲线画反了,后来才想起来,可惜已经来不及修改了。”
曾文帅同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次概率论确实有点难,那道贝叶斯定理的应用题我也卡了半天。不过我大一微积分也学得不怎么样,差点挂科,后来还是找你帮我补的近现代史课,记得吗?”他笑着说,试图让气氛轻松些。
二人并肩走在林荫道上,六月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梧桐叶片,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戚睿涵的帆布鞋踩在湿漉漉的落叶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抬头望着树叶间漏下的光斑,不禁想起刚才试卷上那些他叫不出名字的统计图表,心情又沉重了几分。
远处,图书馆前的小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刚结束考试的学生,欢声笑语随风传来,洋溢着假期的期待。几个女生坐在花坛边分享着一袋零食,不时爆发出清脆的笑声;一群男生则围在一起热烈讨论着刚才的考题,比划着手势。戚睿涵看着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却感觉自己是局外人——他的思绪还被困在那间安静的考场里,与那些无法理解的数字和公式搏斗。
“戚公子又在那里忧国忧民了?”另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调侃。
戚睿涵不用回头就知道是周御。他们宿舍四人中,周御是江西抚州人,性格外向,喜欢给人起外号。自从大一时戚睿涵在班级讨论中慷慨陈词关于明末历史的见解后,“戚公子”这个称呼就在小圈子里传开了。
周御三两步追上他们,他穿着一件亮黄色的T恤,头发有些凌乱,显然是刚经历了一场考试的“摧残”,但这似乎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好心情。
“我是在忧我的统计学能不能及格。”戚睿涵无奈地摇头,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背包的肩带。那里面装着他为复习而借来的几本统计参考书,几乎都是崭新的,只有前几页有阅读的痕迹。
周御快走两步赶上他们,一手搭在戚睿涵肩上,一手搭在曾文帅肩上,形成一道人墙:“我说睿涵,不是早就提醒过你吗?这学期别再挂科了。你说你,天天研究什么明史清史,还能辨认云层预测天气,知道各种鸟类的迁徙路线,偏偏对我们理工科的基础课一窍不通。”
周御边说边摇头晃脑,模仿着老学究的样子:“要知道,在这所财经理工科为主的大学里,不会点数学统计,就像鸟儿不会飞翔,鱼儿不会游泳啊!”
戚睿涵被他的夸张表情逗笑了:“得了吧,我宁愿去研究崇祯年间大臣的奏折,也不想再看一眼那些概率分布图了。”
“还有社会经济类课程,”曾文帅补充道,语气中却没有责备之意,“上学期你的《宏观经济学》可是61分险过的。我记得考试前一周,你还在研究小冰期的气候数据对明朝农业产量的影响,完全把复习抛在脑后了。”
戚睿涵只是笑笑,并不辩解。他确实对自然科学和人文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一口气说出崇祯年间各位大臣的籍贯和政见,也能详细解释台风的形成原理和路径预测,却对那些数学公式和经济模型感到头痛不已。这种偏科让他在这个理工科为主的大学里显得有些另类。
“话说回来,”周御突然凑近戚睿涵,神秘兮兮地说,“昨天我看到你在操场上观察云层,是不是预测到今天会放晴?你这本事可比天气预报准多了。”
戚睿涵点点头,眼神亮了起来:“是的,我注意到昨天傍晚出现了鱼鳞状的高积云,而且云层移动速度很快,这是天气转晴的征兆。再加上地面湿度虽然大,但风速增加,表明高压系统正在移入本地区。”他边说边比划着,完全没有了刚才谈论统计学时的萎靡不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曾文帅和周御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他们早已习惯了戚睿涵在这种话题上的滔滔不绝。
“那你能不能预测一下,我的统计学能考多少分?”周御开玩笑地问。
戚睿涵假装认真地掐指算起来:“根据你平时的学习情况和我刚才在考场上偷看到的你的答题情况,我预测......”他故意拖长声音,看着周御期待的表情,突然笑道:“不及格的可能性很大。”
三人顿时笑作一团,周御作势要掐戚睿涵的脖子,被曾文帅笑着拦开了。
说笑间,他们已走到宿舍楼下。这是一栋略显老旧的五层建筑,墙面上爬满了爬山虎,在夏日阳光下绿得发亮。戚睿涵抬头望去,注意到三楼他们宿舍的窗户开着,一阵淡淡的油烟味飘散出来。
“大坤又在违规操作了,”周御吸了吸鼻子,眼睛一亮,“我闻到了辣椒和花椒的香味,准是在做回锅肉。”
曾文帅也兴奋起来:“终于有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了,考完试能吃上大坤做的菜,简直是人生一大幸事。”
戚睿涵跟着他们走进宿舍楼的门厅,凉爽的空气顿时包裹了全身。楼道里回荡着各种声音——各个宿舍传来的谈笑声、电脑播放视频的声音、还有不知从哪里飘来的吉他声。期末考试结束后的放松气氛已经弥漫在整个宿舍楼中。
爬上三楼,周御第一个冲到宿舍门前,故意大声吸着气:“啊,这香味,我敢打赌大坤肯定又偷偷从家里带了腊肉来。”
推开宿舍门,一股诱人的饭菜香味扑面而来。只见李大坤正站在宿舍中央的小方桌前,手中端着一盘刚炒好的回锅肉,桌上已经摆了几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麻婆豆腐、酸辣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一盆紫菜蛋花汤。
李大坤是山西运城人,宿舍里的“厨神”,总能在违规使用电器的边缘试探,变出各种令人惊叹的美食。他个子不高,圆脸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一双巧手能切出薄如纸片的土豆,也能调制出让人回味无穷的酱料。
“考完了不得犒劳犒劳自己?”李大坤笑着将回锅肉放在桌上,“我偷偷从家里带的腊肉,配上刚去后街买的新鲜蒜苗,绝对正宗。”他围着一个蓝格子围裙,额头上还带着汗珠,显然是刚完成一场“厨房大战”。
曾文帅已经忍不住用手捏起一片肉放入口中,烫得直吹气也不舍得吐出来:“唔...大坤,你这手艺不去开餐馆真是浪费人才。”
周御直接拿起筷子,每道菜都尝了一遍,边吃边含糊不清地称赞:“这个麻婆豆腐绝了!辣中带麻,麻中带香,豆腐嫩而不碎,肉沫酥而不焦...大坤,我以后就跟你混了!”
戚睿涵走到自己的书桌前放下背包,目光不经意扫过桌上堆放的书籍。最上面是一本《明末农民战争史》,旁边是《中国古代气候研究》,还有几本关于海洋生物和鸟类图鉴的书籍,与周围室友桌上堆积的《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编程语言》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书桌上还散落着一些手绘的云层图和天气观测笔记,与统计学教科书杂乱地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比——一边是他热爱并擅长的领域,另一边是他苦苦挣扎的学科。
李大坤注意到戚睿涵的沉默,关切地问道:“睿涵,统计学考得怎么样?我看你最近复习得很辛苦。”
戚睿涵叹了口气,脱下外套搭在椅背上:“别提了,那些公式我记住了又忘,好不容易记住公式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个。最后还是靠蒙的。”
曾文帅嘴里塞满了食物,仍然试图安慰他:“没事,这门课老师给分挺仁慈的,平时分占比高,你作业都交了,应该能过。”
周御已经盛好一碗饭,开始正式享用大餐,他边吃边说:“就是,戚公子你的才华不在这些数字上。昨天我还在跟女朋友吹牛,说我室友能通过观察鸟类的行为预测天气,她还不信呢。”
戚睿涵终于露出了笑容:“那只是基本的自然观察而已。比如家燕低飞预示要下雨,因为昆虫飞得低,燕子就跟着低飞捕食。”他走到公共桌前,也拿起碗筷加入美食的队伍,“这个酸辣土豆丝切得真细,大坤你的刀工又进步了。”
李大坤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熟能生巧嘛。对了,睿涵,你上次说那个什么...小冰期对明朝灭亡的影响,能不能再给我讲讲?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四人间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围坐在小方桌旁,享受着考后的轻松时光。戚睿涵渐渐放下了考试的烦恼,开始讲述他熟悉且热爱的领域:“明朝末期正好遇到了一个小冰期,气候变冷,干旱频发,导致农作物连年歉收......”
窗外,知了声声,梧桐叶随风轻轻摇曳,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宿舍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室内,四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和知识,暂时忘却了学业的压力和未来的烦恼,只沉浸在当下的轻松与友谊中。
戚睿涵讲述着历史与气候的关联,手势生动,眼神发亮,与考场上那个困惑无助的他判若两人。在这个他熟悉且热爱的领域,他依然是那个博学多识、自信满满的“戚公子”。
“都别站着了,赶紧拿碗筷。”李大坤招呼着,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小电饭煲,里面是香喷喷的白米饭。
四人围坐在小方桌旁,虽然空间狭小,却其乐融融。夏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为这小小的宿舍增添了几分温馨。
“文帅和周御什么时候回家?”李大坤一边给大家盛饭一边问。
曾文帅推了推眼镜:“我后天就走,票早就买好了。我妈已经念叨好几次了,说半年没见,想死我了。”
周御夹起一大筷子菜:“我明天就撤,家里给介绍了个实习,早点回去准备准备。”他转向戚睿涵和李大坤,“你俩呢?还是晚点再回?”
戚睿涵和李大坤对视一眼。他们一个来自山东威海,一个来自山西运城,都是外地学生,通常会在考后多在校园停留几天,享受一下空荡校园的宁静。
“我大概一周后再回,”李大坤说,“这几天接了个家教,给一个初三孩子补补物理,赚点零花钱。”
戚睿涵慢慢咀嚼着口中的食物,目光投向窗外遥远的天空:“我还没定,可能也会多待几天。最近图书馆进了批新书,有几本明史研究的相关文献我想看看。”
周御摇头笑道:“果然是戚公子,放假了还想着啃史书。要我说,好不容易放假,就该彻底放松放松。”
曾文帅突然想到什么:“对了睿涵,你女朋友呢?白诗悦是不是也考完了?你们不一起回家吗?”
戚睿涵笑了笑:“诗悦她们山东某某大学比我们晚两天考完。她说考完想先在济南和同学玩几天,然后再回威海。”
“异地恋不容易啊,”周御调侃道,“一个在江南上学,一个在山东,就寒暑假能见面。”
“还好吧,”戚睿涵语气平静,“我们都习惯了。而且袁薇跟诗悦也认识,她们俩关系好,我也放心。”
提到袁薇,周御眨眨眼:“你那红颜知己呢?她男朋友没意见啊?”
戚睿涵无奈地摇头:“你们就别瞎猜了,我和袁薇就是好朋友,去年五月认识的。张晓宇虽然不太喜欢我们走得太近,但也还算理解。”
李大坤及时打断这个话题:“好了好了,八卦什么。尝尝这个酸辣土豆丝,我新研究的配方。”
大家识趣地转移了注意力,纷纷称赞李大坤的厨艺。饭后,周御和曾文帅开始收拾行李,戚睿涵则帮李大坤清洗碗筷。窗外,夕阳西下,校园渐渐笼罩在暮色之中。
洗完碗,戚睿涵站到窗前,望着远处渐渐亮起的路灯,突然说道:“大坤,反正你还要留一周,我也有时间,不如我们出去走走?”
李大坤正在擦桌子,闻言抬头:“去哪?市里那些景点都快逛遍了吧。”
“不是市里,”戚睿涵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去舟山怎么样?夏天去海岛上旅游一定很惬意。我可以叫上诗悦,她考完试正好需要放松。袁薇说不定也有空,她一直说想去海边。”
李大坤停下手中的动作,将抹布搭在椅背上,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舟山群岛...确实不错。吃海鲜,吹海风,比待在闷热的城市里强多了。不过现在这个季节,游客会不会很多?”
“这正是我要说的,”戚睿涵走到自己的书桌前,翻出一本笔记本,“我研究过,你看,这是舟山群岛的气候和潮汐资料,六月底七月初是最适合去的时候。温度适宜,雨水少,还能看到候鸟迁徙的景象。”
李大坤凑过来看戚睿涵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气象数据和观察笔记,不禁笑道:“睿涵果然还是睿涵,旅个游都要先做学术研究。你这笔记做得比我们专业课笔记还详细。”
戚睿涵不好意思地笑笑,推了推眼镜:“习惯而已。我觉得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其规律,了解这些规律能让旅行更有深度。你看这里,”他指着笔记本上的一页,“根据潮汐表,我们去的这几天正好是小潮期,风浪小,适合出海。而且这个时候的紫菜正值收获季节,我们可以品尝到最新鲜的海产。”
“行了行了,别说你那些大道理,”李大坤拍拍他的肩,眼睛里却满是欣赏,“我同意,舟山是个好主意。不过就咱们俩?还是你真打算叫上白诗悦和袁薇?”
戚睿涵点头,脸上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我现在就给诗悦发信息,她应该考完了。袁薇那边我也问问,不过她可能会带上张晓宇。”
提到张晓宇,李大坤的眉头微微皱起,语气变得有些犹豫:“那个理工男?他要是来,这一路上怕是又要听他没完没了地贬低文科和‘不实用’的知识了。记得上次聚餐吗?他整整花了半小时阐述为什么人文科学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戚睿涵无奈地耸肩,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渐浓的夜色:“没办法,袁薇和他正在热恋期,总不能让人家分开吧。何况...”他顿了顿,转过身来,“张晓宇虽然固执,但人并不坏,只是思维方式不同而已。他是个优秀的程序员,对数据和技术有着纯粹的热情。”
李大坤叹了口气,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你就是太宽容。上次他当着那么多人面说你研究历史是‘逃避现实’,我都想怼他了,你还能心平气和地跟他讨论问题。要我说,他就是被那些科技公司的光环蒙蔽了双眼,觉得世界上只有代码和算法才有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兴趣,”戚睿涵平静地说,走回书桌前整理散落的纸张,“张晓宇擅长技术,相信科技能改变世界,这本身没有错。只是我们选择的道路不同而已。事实上,我认为文理之间本就不该有如此明确的界限。就像这次旅行,既要了解舟山的地理气候,也要感受它的历史文化,不是吗?”
李大坤摇摇头,不再争论:“随你吧。反正舟山我是去定了,就算张晓宇来,我也能靠美食堵住他的嘴。对了,你打算怎么安排行程?”
听到这话,戚睿涵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他迅速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地图铺在桌上:“我初步设想的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先到沈家门,那里有最大的渔港,第二天一早去普陀山,然后依次到桃花岛、东极岛。每个岛屿都有其独特之处——普陀山的佛教文化,桃花岛的武侠传说,东极岛的东海第一缕阳光...”
李大坤凑过来看地图,手指沿着戚睿涵规划的路线移动:“听起来不错,不过五天时间能玩这么多地方吗?会不会太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