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会议与报告(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四合院保卫科科长开始》最新章节。

随着张浩将两份报告呈交上去——一份聚焦农业发展,一份关乎工业规划——其中农业相关的内容很快引发了多方关注。

办公厅、办事处以及农业部的工作人员,都仔细研读着报告里的每一项分析和附带的详细数据,不敢有丝毫怠慢。

周主任对此更是给予了高度重视,毕竟农业这块正是他直接分管的领域。

在专题讨论会上,他目光转向一旁的熊厅长,直接问道:“老熊啊,你有没有什么要问的?有想法就直说。”

熊厅长也没推辞,当即看向张浩,开口道:“张浩同志,鉴于鄂省的农业改革成果是空前的,也是实实在在的成功,我们初步考虑在南方水稻种植区域大面积推广相关经验,你对此有什么意见?”

张浩稍作沉吟,回应道:“周主任、熊厅长,我个人是支持推广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推广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我需要补充说明一下。”

“你说。”周主任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第一个就是种子问题。”

张浩语气严肃起来,“如果要在南方大面积推广,我们现有的优质种子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至关重要——要是真决定推开,那我们这边的育种工作必须立刻启动,还要专门划分种子田,保障种子的纯度和供应量。”

他顿了顿,接着说:“第二个问题是化肥的使用。现在很多地区的化肥产能跟不上实际需求,所以化肥推广的优先级得提上来。”

“之前我也提到过,化肥在农业成本里的占比很关键:在我们亩产400到500斤的时候,它能占到20%到30%;但现在总体产能提上来了,这个占比其实在下降,这说明合理使用化肥的效益在凸显,所以必须尽快落实化肥的推广和供应保障。”

“第三个农机问题。”

张浩话锋一转,“农业是根本,农机则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必须跟得上。”

“我们鄂省的一些试点已经验证了农机的价值,像水稻机耕船、履带式耕地机、小四轮耕地机、手工脱粒机,还有全自动化的小型收割机等等,这些机械的应用实实在在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所以我认为这方面必须引起重视,希望上面各位领导能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推动这些农机尽快在南方地区推广开来。”

周主任听完,赞许地点了点头,随即把目光投向参会的农业部门几位工作人员,问道:“你们怎么看?”

会议室里的讨论正到关键处,农业部门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缓缓站起身,他看着主位上的张浩,语气带着几分审慎:“张省长,我这里有几个提议,先说好,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供你参考。”

张浩目光落在老者身上,虽不相识,但见对方气度沉稳,便欠了欠身示意他继续。

老者清了清嗓子,条理清晰地说道:“第一个是育种的事。眼下南方几省的种子品质参差不齐,产量总上不去,我们希望鄂省能牵头,为南方地区提供优质种子,这事你们能承担下来吗?”

张浩闻言,下意识朝坐在侧席的岳母看了一眼——岳母迎上他的目光,不动声色地眨了眨眼,那眼神里带着肯定的意味。

得到暗示,张浩心里有了底,郑重点头道:“从目前鄂省的育种基地规模和技术储备来看,为南方地区提供种子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但如果要扩大到为全国范围供应,这个压力确实不小。毕竟育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咱们省的口粮储备也得留有余地,这一点需要上面帮忙协调,否则怕是难以持续。”

“这你放心。”

老者当即表态,“只要你答应承担全国育种的任务,口粮问题我们农业部门全力协调,保证不让你们因为育种误了民生。”

“有您这句话,我就没问题了。”张浩爽快应下。

老者满意地点点头,又提起第二个议题:“再就是你之前说的化肥、农机的事,你看得很透彻。”

“但说实话,农机这一块我们确实薄弱,过去总觉得手工劳作成本低,没太重视机械化,导致现在产能跟不上,像样的厂子没几家,技术更是落后。现在想追上来,还得靠你们鄂省多支援。”

这事关乎全国农业发展,张浩没有半分犹豫,连连点头:“这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义不容辞。”

“你们先统计好需求下订单,我们省的农机厂先给你们支援一批急需的设备,款项可以等秋收后再结,不耽误你们农时。”

“另外,我们会派农机站的技术员过去,手把手教你们操作、保养,保证这些设备能真正用起来。”

顿了顿,他又坦诚说道:“不过化肥的事,我暂时帮不上太多忙。鄂省的化肥厂也还在发展阶段,虽然比有些地方稍好点,但产能有限,大家起步时间差不多,实在腾不出多余的份额支援各地,还请谅解。”

老者倒也通情达理,摆了摆手:“理解理解,能解决农机的事就已经帮了大忙了。那我们农业部门这边就没别的问题了。”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了主持会议的周主任。

周主任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沉声说道:“好,农业部门的事就先到这里,基本框架和共识已经定下来了,后续细节让相关同志再对接落实。接下来,咱们转个话题,聊一聊工业口的事情……”

熊厅长接过话茬,看向张浩:“张省长,通过你的报告,我们还结合了对外贸易部的一份数据,发现你们省在罐头、服装、小家电,还有部分农机的出口数额相当可观,对国家的外汇储备起到了不小的支撑作用。”

“关于这一点,你有什么看法?接下来又有哪些动作来拉动这些出口业务?还请你给大家阐述一下。”

张浩稍作停顿,整理了下思路,开口道:“各位领导,关于出口这件事,我其实没有太多复杂的想法。我们能做出些成绩,首先是占了两个优势:人工成本低,物价也低,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就拿您提到的罐头来说,现在我们的罐头种类很丰富,不光有水果罐头,肉罐头、鱼罐头也占了不小份额。”

“还有些农副产品出口,像咸鸭蛋、酱板鸭,都是我们当地的特色。因为水系发达,养鸭成了各公社的副业,货源稳定,品质也有保障。”

他话锋一转:“我知道大家可能会想,这些模式其他地方能不能复制?说实话,很难。”

“因为我们目前做的多是初级产品,主要销往港岛和东南亚一些国家。”

“那边的商人或许会把部分货物转卖到发达国家,但这只是少数情况。咱们国家体量太大了,如果各地都一拥而上搞这些,很容易形成内耗,变成死循环。”

“而且一旦量大了,很容易被人看出是我们的产品,这对现阶段的出口工作并不利。”

“再说说您提到的部分农机和小家电。我们做的小家电,说实话技术含量不高,都是些很基础的东西,比如烧水壶、电饭锅之类的,说白了,还是吃了人口红利的便利。”

“真正的核心技术,我们掌握得很少,这一点我必须重视,也值得好好检讨。”

最后,张浩表明了接下来的方向:“接下来,我们的重点还是放在农业上,同时会在工业领域深挖潜力。”

“我们不可能一直满足于现状,只做这些小家电。以后,我们会产业升级,做一些自己的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