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打不过就加入(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四合院保卫科科长开始》最新章节。
张浩没料到,项目报上去后竟得到了发改委的大力支持。
细想之下,关键还是钱——其他机车厂有技术、有人才,偏偏缺资金,而鄂省财政眼下宽裕,正能补上这个缺口。
很快,发改委牵头协调,从各地机车厂抽调人员、设备支援,一个新的机车厂就这样组建起来。
搞技术突破,说白了就是砸钱。哪项科研不是靠无数次试验、海量数据堆出来的?有人只是基础,真要出成果,还得真金白银往里填。
时间转眼到了1969年。何雨水从工农兵大学毕业,张浩让她来他这,她没答应,最后说想去厂子里,倒挺乐意。
张浩便把她安排到了周琦负责的拖拉机厂——那里正忙着,拖拉机是民生重点项目,推广得火热。
这厂子没什么竞争对手,尤其在南方多山地丘陵的地方,大型机械进不去,他们的小型拖拉机优势尽显,产能一直居高不下。
这天,张浩去视察自己主导的电器厂。这里主要生产电风扇、电水壶、电饭锅,一部分供国内,一部分出口。
他没让厂里领导陪同,自己揣着笔记本在生产线逛,边看边记,一待就是好几天。
这下可把电器厂的领导们急坏了——这么大的领导天天在车间转,工人们都绷紧了弦,连走路都轻手轻脚,生怕哪里做得不对被记下来。
有次一个老工人不小心掉了个螺丝,脸都白了,赶紧捡起来擦了又擦。
张浩却像没看见似的,只顾着跟技术员聊工艺:“这电饭锅的内胆,能不能再薄点?重量降下来,出口运费能省不少。”
“电风扇的噪音还是大,轴承得再琢磨琢磨。”
他记了满满一本子问题,临走前才把厂长叫到办公室:“别紧张,我来就是看看实际情况。这些问题,你们研究研究,下个月给我个方案。”
厂长连忙点头,心里却松了口气——原来领导不是来挑错的,是来帮着找改进方向的。
看着张浩离开的背影,厂长摸着额头的汗,对身边人说:“张省长这作风,真是实打实盯着事干啊。”
车间里,工人们见领导走了,才敢喘口气,议论起来:“省长看着严,问的都是干活的正经事。”
“可不是,真能改好了,咱们这厂子不就更出息了?”
阳光透过车间的窗户照进来,落在轰鸣的机器上,也落在工人们重新焕发生机的脸上。
张浩听完技术员的话,眉头一皱:“什么叫骗人?宣传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侧重点,健康卫生是事实,皮实耐用也是事实,不过是把不同地区的客户最在意的点挑明了说,这叫精准发力,懂吗?”
他把笔记本往桌上一拍:“东南亚那边环境潮湿,客户就怕用不住;欧美市场讲究生活品质,卫生健康就是他们的关注点。同样的东西,对着不同人说不同的话,这叫做生意的门道,不是耍心眼。”
技术员被说得哑口无言,只能点头应下。
张浩又指着生产线:“塑料件的事,下周给我个可行性报告,找高校的材料系问问,总能找到门路。别等别靠,主动点!”
离开电器厂,张浩直奔省委。刚坐下,秘书就递来拆分厂子的文件,他快速浏览后签字:“分拆后让各厂专注一块,电风扇厂就把噪音、材质做到极致,电饭锅厂专攻能效和安全,这样才能做精。”
接下来的日子,他跑遍了化工厂、纺织厂、制衣厂,看着工人们上午学习、下午生产,产能上不去,急得嘴上起泡。
但他心里清楚,这时候不能硬顶,只能在细节里抠效率。
在纺织厂,他让车间主任把学习内容和生产技能结合起来,比如学习时穿插操作规范讲解;在制衣厂,建议把上午的学习时间压缩十分钟,用来做开工前的设备检查,“哪怕多缝一件衣服也是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