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调研(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四合院保卫科科长开始》最新章节。

小李蹲下身,指着田垄里的积水,“您看这刚挖的排水沟,白天看着挺好,夜里水一涨就容易堵,得时不时清一清。”

二牛也拿起个脆瓜啃着:“你们知青城里来的,夜里守着不害怕?”

“刚开始怕,后来听着青蛙叫倒觉得踏实。”

小李笑起来,“张副省长,您说这砖瓦房真能盖起来?我们现在住的茅草棚,下雨漏得厉害,冬天风跟刀子似的。”

“只要你们好好干,踏实把田地种好,就一定能盖起来。”

张浩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回省里就催批文,砖瓦厂的设备尽快调过来。”

小李眼睛更亮了,连声道谢,又拎着竹篮往远处的窝棚走,说是换另一个知青来守夜。

王海军望着他的背影:“这些知青倒是能吃苦。”

“城里孩子肯往泥土里扎,不容易。”

张浩望着知青点的灯光,“咱们明天早走,让吴场长不用准备早饭,别耽误他们上工。”

夜风卷着稻穗的清香扑过来,三人慢慢往住处走,田埂上的脚印很快被露水浸得模糊。

王海军忽然想起什么:“领导,贺晴同志的外套……”

“我让吴厂长找了件旧棉袄,明天让她穿上。”

张浩说着,摸了摸口袋里的粮票,“这次带的票够,回去再补领些。”

回到住处,房间里摆着三张木板床,墙角堆着农具。

张浩和衣躺下,听着窗外的虫鸣,忽然想起白天吴厂长说的鱼罐头计划——或许真该找食品厂的同志来看看,这农场的水域条件,确实适合搞点加工产业。

黑暗里,二牛的鼾声渐渐响起,王海军翻了个身,床板发出“吱呀”轻响。

张浩望着糊着报纸的天花板,手指在床沿轻轻敲着,心里盘算着明天回省城要办的事,眼皮慢慢沉了下去。

第二天一早,张浩一行人辞别了吴场长,继续南下。

车子驶出江城地界,进入沔阳县境内。

一路走走停停,所见景象让张浩心里沉甸甸的。

这里与国营农场的差距立刻显现出来——国有农场虽不富裕,但吃穿尚有保障;而到了沔阳乡下,不少人家是真的穷,土坯房漏着风,路边的孩子面黄肌瘦,眼神怯生生的。

贺晴看着不忍,从包里掏出随身携带的干粮,递给一个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小孩。

张浩在一旁摇了摇头:“贺晴呐,你这是小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咱们现在最该做的是考察民情、民生和农业现状,回去后制定切实的方案。像这样给个饼,意义不大。”

“浩哥,我知道。”

贺晴轻声道,“就是看着心里难受,忍不住。”

“好在这地方虽穷,总算还能勉强糊口,不至于饿死人。”

张浩望着车窗外成片的稻田,语气沉重,“但想吃饱,还差得远。”

几人继续南下,抵达荆市,张浩望着这片土地,忽然想起后世这里勘探出了油田。他的大脑飞速转动:油田能为鄂省带来什么?

从前,鄂省因过于落后,即便有油田,也没能真正受益。虽建了些炼油厂和相关的盐碱工厂,却没给地方带来太大改变。

“这一次,既然我来了,就得试着改变这现状。”张浩在心里暗下决心。

他没惊动当地官员,先带着众人在附近转了转,越看越点头:“好地方,真是块好地方。”

这里的水稻和棉花长势都不错,从秸秆看就知道了,土壤是沙田,含沙量高,透气性好,适宜作物生长。

“王海军,”

张浩唤道,“你去找一下当地官员,问问他们这边的农业规划和产业情况,不用说是我来了,就说是省里下来调研的。”

“好。”王海军应声下车,往远处的乡政府走去。

张浩坐在车里,望着田埂上劳作的农民,心里盘算着:若能把油田的资源利用起来,再结合这里的农业优势,搞农产品加工、发展配套产业,或许能让这片土地真正富起来。

贺晴见他眉头舒展,问道:“浩哥,您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想法不少,得先摸清情况。”

张浩笑了笑,“等王海军回来,咱们再深入聊聊。这地方,藏着机会呢。”

阳光炙烤着大地,田地里的稻穗泛着金黄,仿佛在预示着丰收的希望。张浩知道,要让这希望落地,还需要踏踏实实地一步步来——但他有信心,在这片土地上,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