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篇·中医降脂食疗手册:从餐桌到穴位,轻松守护血管健康(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最新章节。
前言:高血脂,藏在生活里的“隐形杀手”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高油、高糖、高盐的饮食成了常态,熬夜、久坐等不良习惯也让高血脂悄悄缠上越来越多人。血脂异常就像血管里的“沉默刺客”,初期可能毫无症状,却在不知不觉中损伤血管内皮、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甚至诱发心梗、脑梗等致命疾病。
中医对血脂异常的认知源远流长,将其归为“痰湿”“浊阻”“血瘀”等范畴。中医认为,高血脂的核心病机是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再加上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阻血脉。因此,调理高血脂不能只盯着“降指标”,更要从整体出发,通过健脾祛湿、化痰通络、疏肝理气等方法,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
这本《中医降脂食疗手册》正是基于中医“药食同源”理论,精选20道家常降脂菜谱,搭配实用穴位按摩图解,让你在日常饮食和简单按摩中轻松改善血脂。无论是需要控制血脂的中老年人,还是久坐不动的上班族,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案。
第一章:中医降脂基础知识——读懂身体的“血脂信号”
一、什么是“血脂”?中医如何看待高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总称,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它们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但过量就会成为健康隐患。现代医学将高血脂称为“高脂血症”,而中医虽无对应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和病机,多将其归为“痰湿证”“血瘀证”等。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脾胃功能虚弱,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下降,就会导致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浊随血液运行,沉积在血管中,便形成了血脂异常。此外,肝气郁结会影响气机运行,气滞则血瘀;肾阳不足会导致水湿代谢失常,这些都会加重血脂问题。
二、高血脂的常见“中医体质”自查
不同体质的高血脂人群表现不同,调理方法也各异,快来看看你属于哪种体质:
- 痰湿体质:体型偏胖,容易困倦、胸闷,舌苔厚腻,大便黏滞。这类人降脂关键是健脾祛湿。
- 血瘀体质:面色暗沉,容易头晕、肢体麻木,舌有瘀斑,女性可能有痛经、经血暗沉。调理需活血化瘀。
- 肝郁体质:情绪急躁或抑郁,常感胁肋胀痛,睡眠不好,口苦。需疏肝理气、调节情绪。
- 气虚体质:容易疲劳、气短,说话声音低,免疫力差,稍动就出汗。重点是补气健脾。
三、中医降脂的核心原则:“三分治,七分养”
中医降脂强调“养大于治”,核心原则包括:
1. 饮食有节:避免肥甘厚味、生冷油腻,多吃健脾祛湿、化痰通络的食物。
2. 起居有常: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以养气血。
3. 适度运动:气血动则通,运动能促进痰湿代谢,如散步、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 情志调畅:避免长期焦虑、抑郁,保持心情舒畅以疏肝理气。
第二章:20道家常降脂菜谱——把厨房变成“降脂药房”
第一节:健脾祛湿类——从根源减少“痰湿”生成
1. 冬瓜薏米排骨汤(痰湿体质首选)
食材:冬瓜200克,薏米50克,排骨150克,生姜3片,葱段、盐适量。
做法:
1. 薏米提前浸泡1小时,排骨焯水去血沫;
2. 砂锅中加水,放入排骨、薏米、生姜,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小时;
3. 加入冬瓜继续炖20分钟,加盐、葱段调味即可。
中医原理:冬瓜性凉味甘,能清热利水;薏米健脾祛湿,是痰湿体质的“天然良药”;排骨补充营养但不油腻,三者搭配可健脾利湿、减少痰浊生成。
2. 山药莲子小米粥(气虚痰湿双调)
食材:山药100克,莲子20克,小米50克,红枣3颗。
做法:
1. 山药去皮切小块,莲子去芯,红枣去核;
2. 小米洗净,与所有食材一起放入电饭煲,加适量水,按“煮粥”键即可。
中医原理:山药健脾益气,莲子补脾益肾,小米养胃,三者搭配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从根源减少痰湿堆积。
3. 赤小豆茯苓粥(利水消肿降脂)
食材:赤小豆30克,茯苓20克,大米50克,冰糖少许。
做法:
1. 赤小豆提前浸泡2小时,茯苓研成粉末;
2. 大米、赤小豆加水煮至半熟,放入茯苓粉搅匀,煮至粥熟,加冰糖调味。
中医原理:赤小豆利水消肿,茯苓健脾渗湿,二者搭配能促进水湿代谢,适合高血脂伴水肿、大便黏滞者。
第二节:化痰通络类——让血液“流动更顺畅”
4. 海带豆腐汤(软坚散结降血脂)
食材:干海带50克,豆腐200克,葱花、盐、香油适量。
做法:
1. 海带泡发后切丝,豆腐切块;
2. 锅中加水烧开,放入海带丝煮10分钟,再加入豆腐块煮5分钟;
3. 加盐调味,撒上葱花,滴几滴香油即可。
中医原理:海带在中医中被称为“昆布”,能软坚散结、利水化痰,其含有的褐藻酸钾可降低胆固醇;豆腐健脾利湿,二者搭配能帮助清除血管中的“痰浊”。
5. 萝卜丝炒木耳(化痰理气通血管)
食材:白萝卜200克,干木耳10克,蒜末、盐、生抽适量。
做法:
1. 木耳泡发后撕成小朵,白萝卜切丝;
2. 锅中倒油,爆香蒜末,放入萝卜丝翻炒至半软;
3. 加入木耳继续翻炒2分钟,加盐、生抽调味即可。
中医原理:白萝卜能化痰理气、消食化积,中医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木耳凉血止血、化瘀通络,二者搭配可改善血液黏稠度。
6. 陈皮百合炒西蓝花(化痰润肺降脂)
食材:西蓝花250克,鲜百合100克,陈皮10克,盐、食用油适量。
做法:
1. 西蓝花切小朵焯水,百合掰开洗净,陈皮泡软切丝;
2. 锅中倒油,放入陈皮丝炒香,加入西蓝花、百合翻炒3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中医原理:陈皮理气化痰,百合润肺养阴,西蓝花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固醇,能减少胆固醇吸收,三者搭配适合高血脂伴咳嗽痰多者。
第三节:活血化瘀类——改善血管“瘀堵”状态
7. 丹参红花炖乌鸡(活血通络补气血)
食材:乌鸡半只,丹参15克,红花5克,枸杞10克,生姜3片,盐适量。
做法:
1. 乌鸡焯水去血沫,丹参、红花用纱布包好;
2. 砂锅中加水,放入乌鸡、药包、生姜、枸杞,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5小时;
3. 取出药包,加盐调味即可。
中医原理: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乌鸡滋阴补血,三者搭配能改善血液循环,适合血瘀体质的高血脂人群(孕妇忌用)。
8. 山楂炒肉片(消食化积降血脂)
食材:瘦猪肉100克,鲜山楂150克,淀粉、盐、生抽、食用油适量。
做法:
1. 猪肉切片用淀粉抓匀,山楂去核切片;
2. 锅中倒油,放入肉片翻炒至变色,加入山楂片继续炒2分钟;
3. 加生抽、盐调味,翻炒均匀即可。
中医原理:山楂是中医降脂的“明星食材”,能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含有的山楂黄酮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9. 洋葱炒木耳(通血管防硬化)
食材:洋葱1个,干木耳15克,青椒1个,盐、生抽适量。
做法:
1. 木耳泡发撕朵,洋葱、青椒切块;
2. 锅中倒油,放入洋葱炒出香味,加入木耳、青椒翻炒2分钟;
3. 加盐、生抽调味即可。
中医原理:洋葱性温味辛,能理气和中、活血通络;木耳活血化瘀,二者搭配可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液流通。
第四节:疏肝理气类——调节情绪助降脂
10. 佛手瓜炒鸡蛋(疏肝理气健脾)
食材:佛手瓜1个,鸡蛋2个,葱花、盐、食用油适量。
做法:
1. 佛手瓜洗净切片,鸡蛋打散;
2. 锅中倒油,倒入鸡蛋液炒成块盛出;
3. 锅中再倒油,放入佛手瓜翻炒至软,加入鸡蛋块、盐、葱花炒匀即可。
中医原理:佛手瓜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适合肝郁体质的高血脂人群,搭配鸡蛋补充营养,让调理更温和。
11. 玫瑰花枸杞茶(疏肝解郁降火气)
食材:干玫瑰花5克,枸杞10克,冰糖少许。
做法:
1. 玫瑰花、枸杞用温水洗净;
2. 放入杯中,加沸水冲泡,焖5分钟,加冰糖调味即可。
中医原理:玫瑰花疏肝解郁、活血调经,枸杞滋补肝肾,二者搭配泡茶,适合情绪焦虑、睡眠不好的高血脂人群日常饮用。
12. 芹菜炒香菇(平肝降压调血脂)
食材:芹菜200克,鲜香菇100克,蒜末、盐、香油适量。
做法:
1. 芹菜去叶切段,香菇切片;
2. 锅中加水烧开,放入芹菜段焯水1分钟捞出;
3. 锅中倒油,爆香蒜末,放入香菇炒软,加入芹菜段翻炒1分钟,加盐、香油调味。
中医原理:芹菜能平肝清热、祛风利湿,对肝郁化火导致的血压升高、血脂异常有调理作用;香菇健脾开胃,二者搭配清爽可口。
第五节:清热降脂类——适合“湿热体质”的降脂菜
13. 凉拌马齿苋(清热利湿降血脂)
食材:新鲜马齿苋200克,蒜末、醋、生抽、香油、盐适量。
做法:
1. 马齿苋洗净,放入沸水中焯水1分钟,捞出过凉水挤干切段;
2. 加入蒜末、醋、生抽、香油、盐拌匀即可。
中医原理:马齿苋性寒味酸,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适合湿热体质(表现为口苦、口臭、大便干结)的高血脂人群,夏季食用尤为适宜。
14. 绿豆百合粥(清热养阴防上火)
食材:绿豆30克,百合20克,大米50克,冰糖少许。
做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