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篇·脂肪肝、胆结石治疗药物的医学剖析与临床应用(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最新章节。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脂肪肝与胆结石的药物治疗策略,详细阐述各类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适用病症及差异。脂肪肝与胆结石常相伴而生,其治疗药物涵盖保肝、利胆、降脂、抗生素等多种类型。通过对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用药参考,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同时,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药物治疗需与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以达到最佳治疗目的。
一、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和胆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的病变,而胆结石则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这两种疾病常常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例如,脂肪肝患者肝细胞内脂肪堆积,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导致胆汁成分改变,从而增加胆结石的发病风险;而胆结石引发的炎症又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脏,加重脂肪肝的病情 。
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不同类型的脂肪肝和胆结石患者适用的药物各不相同,药物的药理作用也存在着显着差异。因此,深入了解这些药物的特性,对于临床医生准确用药、患者有效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脂肪肝的药物治疗
2.1 保肝药物
2.1.1 多烯磷脂酰胆碱
多烯磷脂酰胆碱主要成分源于大豆提取的精制磷脂 ,其核心作用在于补充人体肝脏因病变而丢失的磷脂成分。磷脂作为人体细胞和组织膜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肝脏细胞的新陈代谢、再生及解毒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肝脏受损,如在脂肪肝病症下,肝实质细胞和细胞器的磷脂会大量流失 。多烯磷脂酰胆碱进入人体后,能够迅速结合到肝细胞膜结构中,不仅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重构,还能优化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的跨膜运输过程,提升磷脂依赖性酶类的活性,为肝脏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持 。同时,它还可分泌入胆汁,调节胆汁中胆固醇和磷脂的比例,降低胆结石形成指数 。因此,多烯磷脂酰胆碱特别适用于那些肝功能明显异常、代谢紊乱的脂肪肝患者,帮助他们修复受损肝脏,改善肝功能。
2.1.2 水飞蓟宾
水飞蓟宾是从菊科植物水飞蓟种子中提取分离而得的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稳定肝细胞膜的能力 。在脂肪肝患者体内,肝细胞常常受到氧化应激的损伤,导致细胞膜的稳定性下降,细胞功能受损 。水飞蓟宾能够像卫士一样,清除肝细胞内过多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肝细胞的伤害,从而稳定肝细胞膜和细胞器膜 。此外,它还能增强肝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使转氨酶降低,有效改善肝功能 。对于急性、慢性肝炎以及脂肪肝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的恢复,水飞蓟宾都有着显着的疗效,是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之一。
2.1.3 双环醇
双环醇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来发挥保肝作用 。多数病因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往往伴随着炎症反应,大量炎性调控因子如核转录因子 -κb、白细胞介素 -1β、白细胞介素 -18、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β1 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的表达和活性增加,同时反应氧基团和一氧化氮的生成也增多,导致肝细胞受到严重的氧化应激损伤 。双环醇能够有效抑制这些炎性调控因子的表达和活性,减少反应氧基团和一氧化氮的生成,降低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质的消耗 。通过这些作用,双环醇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性损伤,稳定肝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改善线粒体功能,保护肝细胞核 DNA 的结构和功能,抑制肝细胞凋亡和坏死,从而达到抗炎保肝的目的 。临床上,双环醇适用于伴有血清氨基转移酶异常升高的脂肪肝患者,帮助他们降低转氨酶,缓解肝脏炎症。
2.2 降脂药物
2.2.1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是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HMG - CoA)还原酶的活性,该酶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 。通过抑制此酶的活性,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从源头降低血脂水平 。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通过上调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增加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摄取和代谢,进一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对于伴有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者,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脂,还能减少肝脏脂肪沉积,改善肝脏的脂肪代谢,对脂肪肝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他汀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肝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等指标 。
2.2.2 贝特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主要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 。激活 PPARα后,贝特类药物可以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脂肪酸的β - 氧化,减少甘油三酯的合成,同时还能增加脂蛋白酯酶的活性,加速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从而显着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平 。此外,贝特类药物还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改善血脂谱 。对于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患者,贝特类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与他汀类药物相比,贝特类药物对肝脏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贝特类药物时,同样需要注意监测肝功能和血脂等指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3 其他药物
2.3.1 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是鹅去氧胆酸的 7 - β异构体 ,具有多种独特的作用 。它能够增加胆汁酸的分泌,改变胆汁酸成分,使胆汁中熊去氧胆酸的含量增加,从而发挥利胆作用,促进胆汁的排泄,缓解胆汁淤积 。同时,熊去氧胆酸可以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量和胆固醇的饱和指数,有利于胆固醇结石的溶解 。此外,它还能促进液态胆固醇晶体复合物形成,加速胆固醇从胆囊向肠道排泄、清除 。对于伴有胆固醇型胆结石或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脂肪肝患者,熊去氧胆酸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药物 。然而,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其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作用需重新评估 。在使用过程中,熊去氧胆酸可能会引起腹泻、便秘、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
2.3.2 中成药
- 强肝胶囊:组方包含生黄芪、党参、山药、当归、白芍、黄精、地黄、丹参、郁金、茵陈、泽泻、秦艽、板蓝根、神曲、山楂、甘草等多种中药 。其中,黄芪、党参、山药健脾益气,为气血生化之源;当归、白芍、黄精、地黄滋阴养血,培补肝肾;丹参、郁金活血行气,疏肝解郁;神曲、山楂消食导滞,健脾和胃;茵陈、泽泻、秦艽清热利湿;板蓝根清热解毒;甘草健脾益气,调和诸药 。诸药相互配合,共奏健脾疏肝、清利湿热、益气养血之功,适用于脂肪肝属脾虚气滞、湿热内阻证的患者 。
- 护肝片:由柴胡、茵陈、板蓝根、猪胆粉、绿豆、五味子组成 。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板蓝根、猪胆粉、绿豆清热解毒祛湿,作为臣药辅佐;五味子滋肾养肝,为佐药 。诸药合用,可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适用于治疗脂肪肝属肝郁脾虚证的患者 ,能够缓解患者恶心、想吐、腹胀、腹泻、疲倦乏力等症状 。
- 桑葛降脂丸:组方有桑寄生、葛根、山药、山楂、丹参、红花、大黄、泽泻、茵陈、蒲公英 。桑寄生和葛根分别起到补益肝肾、养血通络以及活血化瘀、健脾升阳的作用,为君药;山药助君药补益脾肾,为臣药;山楂、丹参、红花加强活血化瘀之功;大黄通下化瘀,泽泻、茵陈、蒲公英清热利湿化浊,共为佐药 。适用于脾肾两虚、痰湿血瘀型脂肪肝患者 ,可改善患者乏力、纳呆、头晕、耳鸣、气短、大便干燥等症状 。
三、胆结石的药物治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