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论文风波与国际打脸(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透视神医:夫人说治好才能回家》最新章节。

研究中心成立大半年后,积累的数据和案例已经相当可观。

陈久仁看着电脑里整理好的资料,心情激动。

他和苏青文主导的,关于“古脉术脉象分型与现代多组学生理指标关联性研究”的论文初稿,终于完成了。

这篇论文,整合了他对神经、内分泌指标的探索,苏青文对免疫、代谢指标的深入研究,以及赵卫国提供的部分临床验证案例。

数据扎实,图表精美,统计分析严谨。

可以说是他们这大半年心血的结晶。

“投吧!”陈久仁一拍桌子,意气风发,“就投《自然·医学》!”

那是国际顶级的医学期刊,影响力巨大。

苏青文有些犹豫:“二师兄,是不是太冒进了?毕竟古脉术在西方主流医学界,还是被归为‘替代医学’,甚至被一些人视为巫术。”

“怕什么?”陈久仁梗着脖子,“我们有数据!有证据!科学面前,人人平等!”

赵卫国也支持投顶刊:“要让世界看到我们的成果,就得去最好的平台。”

大师兄郭若毅对发表论文没什么概念,但看师弟师妹们都斗志昂扬,也表示了支持。

论文,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到了《自然·医学》的投稿系统。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焦灼的等待。

一个月后,审稿意见回来了。

编辑的邮件很客气,但三位审稿人,两位持强烈否定态度。

审稿人A(来自某顶尖大学医学院):“该研究基于所谓‘脉象’这种极度主观、无法量化的诊断方法,其可靠性存疑。将这种玄学概念与现代生理指标关联,缺乏逻辑基础。建议退稿。”

审稿人B(来自某大型药企研发中心):“研究设计存在严重缺陷。‘脉象’诊断者是否做到盲法?如何保证不同诊断者之间的一致性?这些基本的方法学问题都没有解决,后续的数据分析毫无意义。强烈建议退稿。”

只有审稿人C(身份不明)的意见相对中性,认为研究视角新颖,但同样对脉象的主观性提出了质疑,要求提供更严格的客观证据。

陈久仁看着邮件,脸都气白了。

“主观?玄学?缺乏逻辑基础?!”他猛地捶了一下桌子,“他们根本就没看懂!他们在用他们的尺子丈量我们的世界!”

苏青文脸色也不好看,但还是保持着冷静:“二师兄,他们提出的盲法、诊断一致性这些问题,也确实是我们需要面对的。”

“怎么面对?”陈久仁几乎是吼出来的,“让他们派人来学古脉术?学不会就是假的?!”

实验室里气氛降到了冰点。

第一次冲击顶刊,就遭到如此迎头痛击。

那种不被理解的憋屈,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无力。

一直沉默的秦牧,不知何时出现在了门口。

他拿起打印出来的审稿意见,快速扫了一遍。

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

“就这点挫折,受不了了?”他语气平淡。

“老师!他们这是偏见!”陈久仁激动地说。

“偏见,需要用更强大的事实去打破。”秦牧放下纸张,“他们不是要客观证据吗?那就给他们。”

他看向陈久仁和苏青文:“把你们之前做的,关于不同脉象诊断者之间一致性分析的补充数据加进去。”

“把若毅、我,还有你们几个分别对同一批病人进行脉诊,结果高度吻合的数据图表,清晰地展示出来。”

“另外,”秦牧目光锐利,“在回复信里,直接向他们发起挑战。”

“挑战?”三人都是一愣。

“邀请他们派专家团,带着他们最先进的检测设备,来我们研究中心。”

“现场随机挑选病人,由他们的医生做检查,由我们的医师做脉诊。”

“然后,盲法比对诊断结果和生理指标。”

“看看究竟是谁的诊断,更能反映人体的真实状态。”

秦牧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既然他们不相信手指的感知,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看,这感知背后,对应着怎样精确的生理改变。”

这番话,如同给垂头丧气的几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对!就这么干!”陈久仁一下子跳了起来,“不敢来就是他们心虚!”

苏青文也重新燃起了斗志,立刻开始整理补充数据。

赵卫国摩拳擦掌:“到时候我来协调病人和临床数据对接!”

郭若毅也感觉热血上涌。

按照秦牧的指示,他们撰写了一份极其详尽的回复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