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课题初立(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七零军嫂逆袭从腌酱开始》最新章节。
省城的春天来得比北方早,三月刚过,学院路旁的法国梧桐便迫不及待地抽出嫩绿的新芽,在略带寒意的风中轻轻摇曳。林晚秋在中医学院的学习已步入后半程,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她如同被重新塑造了一遍,视野和思维都开阔了许多。她不再仅仅满足于将理论用于解释过去的实践,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如同这春天的种子,在她心中悄然萌芽,并开始奋力破土。
这个想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无数个在养殖场防疫室忙碌的日夜,那些与猪瘟、仔猪腹泻、母畜产后热等疾病搏斗的经历;也可以追溯到陈老当初的悉心指点,和她自己摸索出的那些行之有效却缺乏系统理论支撑的土方子;更源于近期课堂上,老师们反复强调的“中西医结合”与“挖掘祖国医学宝库”的号召。
她想起了离家前,陆沉舟信中提到的种猪水土不服问题,以及她回信中所做的分析。那次跨空间的“远程诊断”,虽然只是基于理论的推断,却让她更加确信,中草药在畜禽防疫和治疗方面,拥有着尚未被充分发掘的巨大潜力,而且成本低廉,副作用小,符合国家提倡的“勤俭建国”精神。
一个清晰的念头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形:能否将她过去在养殖场积累的那些零散的中草药应用经验,与现在所学的系统中医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推广的“中草药在畜禽防疫中的应用”研究课题?
这个想法让她激动不已,也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不仅仅是一个想法,它意味着要将自己置于一个更严谨的学术框架下去审视过去的经验,意味着大量的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分析总结。她一个从养殖场出来的“土专家”,能行吗?
犹豫和自我怀疑只短暂地停留了片刻,便被更强大的决心取代。她想起来学院时陈老的嘱托,想起陆沉舟毫无保留的支持,想起养殖场同事们期盼的眼神,更想起了自己肩负的、为部队后勤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知识给了她底气,实践给了她方向,她有什么理由不去尝试?
她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资料。学院图书馆里,所有关于中兽医、中药学、动物生理病理的书籍和期刊,都成了她涉猎的目标。她发现,虽然专门研究畜禽中草药防疫的文献不多,但关于单味中药药理、方剂配伍,以及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人体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却相当丰富。她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这些浩如烟海的资料中穿梭,汲取着一切可能有用的养分。
她将自己的想法和初步的资料梳理,写成了一份详细的课题构想。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她鼓起勇气,敲开了《中药学》王老师办公室的门。
王老师正在伏案备课,见到她,摘下老花镜,和蔼地招呼她坐下:“林晚秋同学,有事?”
林晚秋深吸一口气,将手中那份写得工工整整的课题构想双手递了过去:“王老师,我……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请您指点一下。”
王老师有些惊讶地接过那几页信纸,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起初,他的表情是平静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微微蹙起,时而点头,时而又露出思索的神色。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林晚秋有些紧张的呼吸声。
许久,王老师放下那份构想,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着林晚秋:“你想把中草药系统性地应用到畜禽防疫中?这个想法很大胆。说说看,你为什么觉得可行?难点又在哪里?”
林晚秋听到老师没有直接否定,心中稍定,组织了一下语言,清晰地说道:“老师,我认为可行基于三点。一是中医‘治未病’、‘扶正祛邪’的理论核心,同样适用于动物,预防远比治疗成本低、效果也好。二是我在养殖场的实践表明,许多常见中草药对畜禽某些疾病确有疗效,只是缺乏系统研究和数据支撑。三是目前养殖业对抗生素依赖较大,长期看存在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风险,开发绿色、低成本的中草药替代或辅助方案,符合长远需求。”
她顿了顿,继续分析难点:“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与畜禽群体防疫的特点结合,确定普适性强的方剂和用量;如何建立科学的疗效评价标准,不能光凭经验;还有就是,如何让习惯了西兽医方法的养殖人员接受并正确使用中草药方案。”
王老师听着她条理清晰的阐述,眼中赞赏之色越来越浓。他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思路很清晰,问题也抓得很准。看来,你这半年多的学习没有白费,真正做到了学思结合。你这个课题,不仅有你个人的实践基础,也切合了当前‘科学技术为生产服务’的导向,更有现实意义。”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沉吟道:“不过,单凭你个人的力量,要完成这样一个课题,难度不小。需要实验场地、一定的经费支持、还有专业的指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晚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知道老师说的是实情。
王老师停下脚步,看向她,目光中带着鼓励和决断:“这样吧,这份构想先放在我这里。我会向学院学术委员会和进修班管理部门汇报你的想法。你回去后,再把文献查阅做得更扎实些,特别是找找有没有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同时,写一份更详细的、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方法、预期成果和可行性分析在内的开题报告。如果能争取到学院的支持,你这个课题,很有可能作为我们这期进修班的重点实践项目来推动!”
峰回路转!林晚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学院支持?重点实践项目?这意味着她的异想天开,真的有可能付诸实践!
“谢谢王老师!谢谢您!”她激动地站起身,连连鞠躬,声音都有些哽咽。
“别谢我,是你自己的想法好。”王老师笑着摆摆手,“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敢想敢干的人。林晚秋同学,好好准备,我看好你。”
从王老师办公室出来,林晚秋觉得脚步都有些轻飘飘的。温暖的春日阳光照在身上,路旁梧桐的新绿显得格外鲜亮。她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消息写信告诉陆沉舟,告诉他,他的支持没有白费,她正在一条更有挑战也更有意义的道路上探索。
她仿佛已经看到,那份凝聚了她心血和期望的开题报告,即将为她开启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研路新探,课题初立,一个基于深厚实践、又闪耀着理论光芒的梦想,正等待着她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