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水源污染:新的难题(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末日囤满仓我的安全屋坚不可摧》最新章节。
我盯着屏幕上那条缓缓下滑的曲线,手指在控制台边缘收紧。
pH值6.1,还在降。不是误报。系统警报不会无缘无故响,尤其是这种低幅度但持续性的波动。我调出过去十二小时的数据图,线条像被无形的手往下压,一格一格地沉下去。
酸雨已经渗进地下了。
我按下通讯键:“苏瑶,来净水间取样,用试剂盒复测一遍。”
“收到。”她的声音没有迟疑,立刻挂断。
我转向另一侧操作屏,启动隔离程序。储水罐连接着三路供水线——生活区、医疗角和厨房,现在必须切断后两条。指尖划过界面,备用区的阀门依次闭合,状态灯由绿转红。做完这些,我起身走到墙边的管道检修口,掀开盖板检查密封圈。橡胶层完好,接缝处没有水渍,排除了外部倒灌可能。污染不是从外面直接流进来的,而是地下水本身出了问题。
脚步声从走廊传来,苏晨小跑进来,脸上还带着刚脱下防寒服的潮红。
“哥,是不是水有问题?”他站在我旁边,喘着气问。
“有可能。”我说,“你去工具间查一下库存清单,把所有能用的过滤材料都列出来——石英砂、陶瓷滤芯、活性炭包,还有塑料管材,越快越好。”
他点头就要走,我又补了一句:“别用电子表单,手写一份,带过来。”
他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如果电路受干扰,电子记录可能丢失。他转身快步离开。
我回到主控台前,打开灾前的城市水文资料库。屏幕切换到地质分层图,我们这处废弃工厂的地下五十米有一层浅含水层,原本是工业用水储备带,结构封闭性一般。强酸雨持续三个月,地表土壤早已饱和,腐蚀性液体顺着裂缝往下渗透,现在终于触及水源。
这不是短期波动,是系统性污染。
几分钟后,苏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检测报告。她走到我身边,把纸放在台面上:“pH值6.0,硫酸根离子超标两倍。水中还检出微量铝和铁,应该是土壤里的金属成分被酸溶出来了。”
我看着数据,没说话。
她低声说:“五百升储备水,按现在用量撑不了两个月。要是再算上后续可能出现的设备冷却需求……最多四十天。”
“外头还能找水吗?”
“不能。”她摇头,“附近所有井口、蓄水池、甚至雨水收集点都会被连带污染。这种程度的酸蚀会持续扩散,除非地层有天然隔断,否则整个片区的地下水都不安全。”
我盯着水文图上的等高线,脑子里翻着前世的记忆。那时候幸存者营地因为水源中毒死了一片人,后来有人提到一个土法净化装置——多层过滤加吸附处理,虽然效率不高,但能应急。
“有没有可能自己做净化?”我问。
苏瑶皱眉:“没有反渗透膜,也没有蒸馏设备,靠煮沸只能杀菌,除不了化学污染物。”
“不一定非要高科技。”我说,“我记得有一种简易滤床,用砂砾、碎陶片和活性炭组合,能截留大部分杂质。我们手头有没有这些东西?”
她思索几秒:“医疗区还有半箱医用活性炭,本来是用来应对中毒急救的。至于砂石……仓库里堆着装修剩下的石英砂,说是用来铺地面防滑的。”
正说着,苏晨回来了,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找到了!石英砂两袋,每袋二十公斤;破损的陶瓷地砖也有几块,可以砸碎用;活性炭包一共三十七个,未拆封。塑料管有PVC和PE两种,直径匹配的接头也够。”
我把纸拿过来扫了一眼,抬头问他:“能不能用这些材料搭个三层过滤装置?第一层沉淀大颗粒,第二层砂砾去悬浮物,第三层活性炭吸有害离子?”
他低头看图纸,手指在纸上比划:“框架可以用粗管焊接,内部加隔板分层。只要水流速度控制好,应该能行。就是……没有压力泵,全靠重力自流,效率不会太高。”
“不需要快,只要稳定。”我说,“先做个原型试试效果。如果出水达标,再考虑扩大规模。”
苏瑶接过话:“我可以加一道紫外线消毒。报废车灯里有紫外灯管,拆下来改装成照射腔,配合石英套管防止短路。另外,最终出水还是得煮沸一次,双重保险。”
我点头:“那就这么定。明天开始组装,优先保证饮用水供应。”
她看了我一眼:“万一滤材很快失效呢?活性炭吸附能力有限,一旦饱和就等于没用。”
“所以要监控。”我调出系统界面,“我们在出水管加装pH传感器,实时反馈。一旦数值反弹,立刻更换滤芯。同时保留一部分储备水不动,只用于极端情况。”
空气安静了几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