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通风调试,空气的流动之美(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末日囤满仓我的安全屋坚不可摧》最新章节。

我盯着通风井口的盖板,手指还搭在螺丝上。风从头顶钢板的缝隙里钻下来,带着铁锈和冷凝水的气味。刚才那阵风声变了,我知道是云层移开的瞬间,可我不信天会亮。

手电光斜插进井道,照出内壁刷过的防水漆。漆面完整,没裂。滤网卡在井口下方三十公分处,四角用不锈钢压条固定,外层还加了防震橡胶圈。我伸手摸了摸,滤网上落了点灰,但没堵。

“老陈。”我开口,声音压在喉咙里。

他从东墙拐角走出来,手里拎着控制箱钥匙。

“试风。”我说。

他点头,转身走向靠墙的金属箱。箱子是焊死的,带锁,接了独立线路。他拧开锁,按下绿色按钮。

先是轻微的嗡鸣,从井道深处传来。接着,风机启动,气流猛地往上推,吹得我手电的光柱晃了一下。

滤网开始震。

不是轻微颤动,是整片在抖。边缘的橡胶垫被吸得往里凹,发出“咯吱”的响声。

“停!”我抬手。

老陈立刻拍下急停。

我爬上旁边的钢架,蹲在滤网侧面。刚才那股风太急,像是全功率启动。我探头看控制箱,发现档位在“高速”。

“调成低速,三段启动。”我说,“先开百分之三十。”

他重新通电。这次风机转得慢,嗡鸣声像远处的雷。

气流一点点升起来。滤网稳住了,但风太弱,井道底部的灰尘都没扬起来。

我跳下钢架,抓起风速仪,往缓冲区走。

缓冲区在地下七米,入口在锅炉房后面。走廊是混凝土浇筑的,两边堆着物资箱。风从井道下来,先进入缓冲区顶部的主风管,再分流到储藏区和生活区。

我站在缓冲区中央,举起风速仪。

0.2米/秒。不够。

空气几乎静止,只能闻到混凝土和防潮布的味道。

“再加一档。”我对着井口喊。

风机声增大。风速仪跳到0.4,但东侧角落还是没感觉。我走过去,手贴墙,一点气流都没有。

“导流板角度不对。”我说。

老陈带人拆开检修口。里面是镀锌钢板做的导流结构,原本设计成四十五度斜角,引导风向生活区。但现在风全往西边跑了。

“调十度,往东偏。”我指着导流板。

工人用扳手松开螺栓,重新固定。我盯着角度,直到它卡进新位置。

“再试。”

风机第三次启动。这次风速稳定在0.55米/秒,东侧角落终于有了动静。我拿一节撕开的卫生纸扔上去,纸条飘了起来,斜着往生活区方向走。

还不够。

我让工人在主风管末端加装了一个可调风口,手动旋钮控制开合度。慢慢拧开,风速仪跳到0.6,纸条垂直飘起,然后缓缓平移。

达标了。

我沿着风管走,检查每一处连接。管道是用法兰螺栓咬合的,接缝打了密封胶。有两处胶条略高,风过时发出轻微哨音。我让工人用刮刀修平。

又发现一处漏风。在储藏区转弯口,螺栓没拧紧,气流从缝隙里挤出来,像漏气的轮胎。

“紧一遍。”我说。

工人拿扭矩扳手逐个加固。我用手贴着管壁走,直到再没感觉到泄漏的气流。

“主系统运行十分钟,测稳定性。”我下令。

老陈守在控制箱旁,记录电流和电压。我站在缓冲区,风速仪拿在手里,每隔两分钟记一次数。

0.61,0.59,0.60,0.60。

稳定了。

我摘下防尘口罩,深吸一口气。

空气是凉的,带着金属和过滤材料的味道,但它在流动。不是死气沉沉的闷罐,是活的。

我听见头顶的风声变了。不再是机械的嗡鸣,而是持续、均匀的流动声,像地下水在岩层里穿行。

老陈走过来,脸上有汗,但嘴角翘着。

“这风,吹得人心里敞亮。”他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