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遗剑之谜](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碧霄剑魂》最新章节。

一、禁地双剑

剑莲宗的禁地,藏在藏经阁后的石壁里。

看守禁地的玄真长老,每月只在初一十五打开石门。今日恰逢十五,他提着一盏青铜灯,缓步走进幽深的通道。灯影在石壁上摇曳,照出两侧悬挂的剑匣,每个匣上都刻着历任掌门的法号。

通道尽头,是两座半人高的玉台。左台供奉着一柄断剑,剑身从中间劈开,断口处却打磨得光滑,仿佛故意为之。剑柄缠着深蓝色的丝绦,末端系着半枚莲花形的玉佩——这是李云歌的佩剑“承影”,五十年前在昆仑山下与邪皇决战时,为护苏婉清而断。

右台的剑则完整得多,是一柄细长的莲柄剑。剑鞘通体雪白,雕刻着层层叠叠的莲瓣,只是最顶端的莲心处,缺了一块月牙形的玉饰。玄真长老知道,这是苏婉清的佩剑,她晚年常说:“剑在人在,心莲永开。”

玉台后方的石壁上,刻着一行苍劲的字:“圣剑西去,莲心归处。”

玄真长老对着双剑躬身行礼,指尖拂过石壁上的刻字。这行字是赵寒亲笔所题,当年李云歌与苏婉清云游前,将“剑莲圣剑”带走,说要让它“看看寻常人家的炊烟”。可谁也没想到,那竟是师徒最后一面。

“师父常说,圣剑有灵。”玄真长老对着空无一人的石壁低语,“可您藏了五十年,到底在等什么?”

青铜灯的灯芯“噼啪”一声爆响,光影晃动间,左台的断剑忽然微微震颤,仿佛在回应他的问话。

二、百年流转

杏花镇的春雨,总带着一股杏花的甜香。

阿竹背着半篓草药,踩着青石板路往家走。他今年十四岁,爹娘早逝,靠着给镇上的药铺采草药过活。路过镇口的老槐树时,他踢到了一块硬东西,差点摔个跟头。

“什么玩意儿?”阿竹嘟囔着弯腰去捡,手指触到一片冰凉的铁。

那是半截锈剑,剑身被泥土和铁锈裹着,看不清原本的模样,只比他的手臂略长些。剑柄早已腐朽,露出里面的铜箍,唯一特别的是,剑身上隐约能看到几道浅浅的纹路,像极了天上流动的云彩。

“估计是哪个樵夫丢的柴刀。”阿竹随手把锈剑扔进背篓,里面的艾草和蒲公英蹭掉了些铁锈,露出一小块银白的剑身。

他不知道,这柄锈剑的故事,要从百年前的汴京说起。

当年李云歌与苏婉清在望仙镇“莲心居”定居后,“剑莲圣剑”便不再轻易示人。有好事者曾问起,李云歌只笑着指了指院中的桃树:“剑是用来护人的,不是用来供着的。”

直到两人过世,圣剑也没出现在葬礼上。赵寒带着弟子翻遍了望仙镇,只在桃树下的泥土里,找到了一枚刻着“云婉”二字的剑穗。

“师父是故意藏起来的。”赵寒捧着剑穗,对着桃树深深一揖,“他说过,真正的传承,不在剑,在心里。”

百年流转,关于圣剑的传说渐渐变了模样。有人说它被埋在了富士山下,有人说随苏婉清的笛声沉入了东海,还有的说,是被某个无名少年捡去,成了砍柴的工具。

剑莲宗的弟子换了一辈又一辈,寻找圣剑的任务,却始终写在藏经阁的密档里。

三、杏花拾锈

阿竹把锈剑扔在了灶房的角落。

接下来的几日,他总觉得不对劲。夜里做梦,总梦见一个白衣人在月下舞剑,剑光像极了镇上祠堂里画的莲花;白天采草药时,手指碰到背篓里的铁器,就会莫名发烫。

“阿竹,你那破剑卖不卖?”镇上收废品的王老汉路过,指着灶房角落的锈剑,“给你五个铜板。”

阿竹正要答应,却见锈剑的锈迹里,忽然渗出一滴水珠,落在地上的干草上,竟没留下半点湿痕。他心里一动,摇了摇头:“不卖,留着劈柴用。”

王老汉嘟囔着走了,阿竹却蹲下身,仔细打量那柄锈剑。他找来一块粗布,蘸着灶台上的清水,一点点擦拭剑身。

铁锈簌簌落下,露出更多的流云纹。那些纹路并非雕刻,倒像是剑身自带的肌理,顺着剑身蜿蜒流转,在剑尖处汇成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正是剑莲宗特有的“流云护莲纹”!

“这……这是剑?”阿竹的心跳得飞快。他在镇上的茶馆听书先生说过,剑莲宗的圣剑,剑身上就有会流动的云纹。

擦到剑柄时,他摸到一个凹槽,里面嵌着一块小小的木片,上面刻着一个模糊的“婉”字。阿竹忽然想起,去年帮镇西的张秀才搬家时,见过一本破旧的画册,上面画着一个穿紫衣的女子,手里的玉笛上,就有一模一样的字。

“难道……”阿竹握紧了锈剑,指尖传来一阵温润的暖意,与他平日里采到的“养心草”触感惊人地相似。

四、剑鸣初醒

药铺的陈掌柜是个懂些门道的老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