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新的挑战,共同成长(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生日裂痕未愈的母女伤》最新章节。

接下来的半小时,我们围绕demo提交节点、录音安排、合录测试时间逐一确认。过程中有分歧,也有沉默,但没人打断对方发言。每当意见相持不下,关毅会给出技术参考数据,帮我们判断可行性。

最后达成一致:我在三天内完成主歌与副歌demo初版,她据此设计编曲架构;一周后进行首次合录测试。

散会前,关毅留下我们多说了几句。

“你们现在不是对手,也不是姐妹。”他看着我们,“是搭档。作品会替你们说话。”

我望向徐若琳。

她站起身,拎起包,轻轻颔首:“我会按时交稿。”

说完转身离开,背影笔直,步伐稳定,不再像从前那样带着压迫式的前行姿态,而是像一条重新校准方向的航线。

我收拾好自己的资料,走出会议室时,走廊已经恢复了日常的忙碌。几个实习生抱着设备箱匆匆走过,没人注意我和她刚才一起从同一个房间出来。

回到工作区,我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音频工程文件,命名为“双星计划_demo_v1”。耳机插进接口的瞬间,系统提示音响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戴上耳机,调出昨晚录制的旋律轨道,开始调整第二段桥部的节奏密度。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反复试听不同速度下的衔接效果。

大约二十分钟后,邮箱提示音响起。

我点开新邮件,发件人是徐若琳,标题只有两个字:“资料”。

附件是一份PDF文档,内容是她整理的近三年流行音乐中双人合作曲目的结构分析,重点标注了哪些段落适合交替演唱、哪些部分更适合和声叠加。文档末尾附了一句备注:“主歌第三句如果降半音进入副歌,可能更贴合‘压抑后的释放’这个主题。”

我没有立刻回复。

而是把文档投屏到侧边显示器,一边听她提到的几个参考案例,一边修改旋律线。当我把主歌最后一句从E调降到Eb调重唱一遍时,确实感觉到一种更真实的沉重感,仿佛脚步踩进泥泞后再抬起。

窗外天色渐暗,楼下的排练室陆续传来其他艺人的练声片段。我摘下耳机,起身准备去茶水间冲杯咖啡。

经过录音棚外的监控走廊时,我透过玻璃看了一眼B号棚。

灯亮着。

徐若琳坐在调音台前,戴着监听耳机,手指悬在键盘上方,面前的屏幕上是一个空白工程文件,名称正是“双星计划_v1”。她似乎察觉到外面的动静,抬头看了眼玻璃,我也正好望进去。

视线相遇不过一秒。

她没做表情,只是轻轻点了下头,然后转回去,按下了新建音轨的按钮。

我继续往前走,脚步没停。

拐过转角时,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关毅的消息:“她刚刚主动申请了下周的混音档期,说要提前准备母带处理方案。”

我停下,站在走廊中间,回了一句:“让她用吧,我这边进度能跟上。”

发完消息,我继续往茶水间走。

水烧开的提示音响起,我拿起杯子,往里倒速溶咖啡粉。勺子碰杯壁的声音清脆。

忽然想起什么,我打开手机备忘录,在今天的记录下面添了一行:

“今天我们说了七轮话,提了五个意见,改了三次方向。没有争吵,也没有沉默回避。”

写完,我合上手机,端起杯子往外走。

刚到门口,迎面撞见一个助理抱着一堆线材急匆匆跑过来,差点撞翻我的咖啡。

“对不起姐!”他慌忙让开。

我退了一步,稳住杯子,热气扑在脸上。

低头看时,一圈褐色的涟漪在液面缓缓扩散,像某种未完成的波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