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淬炼·七日·极限(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国之利刃:天赋少年成神之路》最新章节。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祁默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的灯火,心里默念着这三句诗。
他不知道磐石取“大风”这个意头,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是希望他像大风一样,席卷三界?还是希望他像大风一样,无坚不摧?
他没问。 也不需要问。
他只知道,从今天起,他要为“三界争锋”,为这股“大风”,做准备。
准备,从极限淬炼开始。
接下来的七天,祁默从国安九处的特工,变回了那个近乎疯狂的“玩家”。
只是这次的“游戏场”,不是舒适的网吧,不是安静的房间,而是九处基地深处,那间绝密的顶级训练室。
训练室很大,有五百多平米,分成了四个区域:体能训练区、神经反应训练区、模拟沉浸区、恢复区。
里面的设备,全是国内最顶尖的,有的甚至是军工级别的;——普通人,连见都见不到。
负责训练祁默的,有三个人。
体能教练,姓王,以前是特种部队的教官,身材魁梧,胳膊上的肌肉,像铁块一样,眼神锐利,说话像打雷。
神经反应教练,姓刘,是脑科学领域的专家,戴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却能在0.01秒内,做出最精准的判断,手里的仪器,能监测到神经的每一次微小波动。
模拟沉浸教练,姓赵,以前是职业电竞选手,拿过好几次世界冠军,后来因为伤病退役,转做了教练,对“长时间沉浸”和“游戏策略”,有近乎偏执的理解。
这三个人,是九处专门为祁默找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在七天内,把祁默的身体和精神,打磨到“巅峰状态”。
第一天,极限体能复苏。
训练室里,冷得像冰窖。
金属器械上,凝着一层薄薄的寒气,用手摸上去,能冰得人手指发麻。
祁默穿了件黑色的紧身训练服,衣服很薄,能清晰地看到他身上的肌肉线条——不夸张,却很紧实,像藏着一股爆发力。
王教练站在他面前,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上面是祁默的体能数据。
“你的基础很好,但不够。”
王教练的声音,像打雷一样,震得人耳朵疼,
“‘三界争锋’是沉浸式游戏,你要在里面待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你的肌肉要能扛住,你的心肺要能撑住,你的身体不能垮。”
“今天的任务:负重深蹲,每组100个,做10组;负重卧推,每组50个,做8组;高强度间歇跑,每次400米,跑20次,中间休息不超过1分钟。”
祁默没说话。
他走到器械旁,拿起了负重片。
二十公斤的负重片,他加了两个,挂在深蹲架上——总重量,四十公斤。
然后,他开始深蹲。
膝盖弯曲,身体下沉,再站起来。动作标准,没丝毫变形。
汗水,很快就从他的额头渗了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地板上,砸出小小的水印,很快又被蒸发掉。
他的呼吸,依旧很匀。
像钟摆似的,没乱过。
王教练站在旁边,手里的平板电脑,记录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
看着屏幕上的数据,王教练的眉头,慢慢皱了起来——不是不满意,是惊讶。
“再加十公斤!”
王教练喊道。
祁默没停,继续深蹲。直到做完一组,他才停下来,加了十公斤的负重片,然后开始第二组。
汗水越来越多,浸透了他的训练服,贴在身上,像一层黑色的膜。肌肉开始酸痛,像有无数根针在扎,在刺。但他没停,没喊累,甚至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他像一台精准的机器,在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却又比机器多了一股韧劲——一股能扛住极限的韧劲。
直到做完第十组深蹲,他才停下来。
他扶着深蹲架,微微喘着气,汗水滴在地板上,发出“嗒嗒”的声音。但他的眼神,依旧很亮,没丝毫的疲惫。
“休息五分钟,开始卧推。”
王教练说,语气里,少了些刚才的严厉,多了些欣赏。 祁默点了点头,走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拿起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
他没喝水,没说话,只是闭着眼睛,调整着呼吸。
五分钟后,他站起来,走到卧推架旁,开始了下一项训练。
第一天的训练,持续了八个小时。
当祁默走出训练室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的训练服,能拧出水来,身上的肌肉,酸痛得像要裂开。但他的脚步,依旧很稳,没丝毫的摇晃。
王教练看着他的背影,对着平板电脑,轻轻说了一句:“怪物。”
第二天,神经反应淬炼。
神经反应训练区,比体能训练区更安静。
里面没有金属器械,只有几台特殊的仪器
——有频闪灯,有高速移动的捕捉球,有模拟格斗的投影设备,还有一台能监测神经波动的脑电波仪。
刘教练坐在仪器前,戴着眼镜,手里拿着一个遥控器。
“神经反应,靠的不是眼睛,是‘感觉’。”
刘教练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晰,
“就像你的‘网感’,能提前感觉到数据流的变化;在这里,你要提前感觉到‘信号’的变化——灯光的变化,球的轨迹,对手的动作。”
“今天的任务:频闪灯刺激,你要在灯光变化的瞬间,按下手里的按钮;高速捕捉球,你要在球弹出的0.1秒内,抓住它;模拟格斗,你要躲过投影里对手的每一次攻击。”
刘教练按下了遥控器。
频闪灯亮了。 红的、绿的、白的、蓝的……各种颜色的光,在祁默眼前闪烁,快得像闪电,晃得人眼晕,甚至有些恶心。
灯光每闪烁一次,就会有一个微小的“信号”,通过仪器,传到祁默的耳机里——那是一种极轻的、几乎听不见的“嘀”声。
“在‘嘀’声响起前,按下按钮。” 刘教练说。
祁默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
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耳朵上,集中在那种“感觉”上
——他在寻找灯光闪烁的规律,在寻找“嘀”声响起前的那种“预兆”。
第一次,他慢了。
“嘀”声响起后,他才按下按钮,屏幕上显示:“延迟0.05秒。”
“不行。”
刘教练摇了摇头,“要提前,要靠‘感觉’,不是靠耳朵。”
祁默睁开眼睛,点了点头。
他再次闭上眼睛,这次,他没再听“嘀”声,而是在感受灯光的“节奏”
——每一次灯光闪烁,都有一个微小的“间隙”,那个间隙,就是“信号”的预兆。
他在等那个“间隙”。 突然,他感觉到了——灯光闪烁的节奏,有了一丝微小的变化。
他毫不犹豫地,按下了按钮。
几乎是同时,“嘀”声响起。 屏幕上显示:“延迟0.00秒。”
刘教练的眼镜,微微滑了一下。他抬起头,看着祁默,眼神里,有了一丝惊讶。
“再来。” 刘教练说。
接下来的训练,祁默像是开了“挂”。
不管灯光闪烁得多快,不管“嘀”声多轻,他都能在最精准的时刻,按下按钮。
屏幕上的延迟时间,始终保持在“0.00秒”,偶尔有一次,是“-0.01秒”——他甚至提前了。
“开始捕捉球训练。” 刘教练说。
捕捉球训练,比频闪灯更难。
仪器里,会弹出各种颜色的小球,速度快得像子弹,方向也不固定——有的往上,有的往下,有的往左,有的往右,甚至有的会在空中变向。
祁默站在仪器前,身体微微前倾,像一只蓄势待发的豹。
第一个球弹了出来,是红色的,速度很快,往他的左上方飞去。
祁默的身体,几乎是本能地动了。
他的手,像一道闪电,伸了出去,精准地抓住了那个红色的小球。
“啪”的一声,小球在他手里,被捏得微微变形。
刘教练的眼睛,亮了。
他按下遥控器,仪器开始疯狂地弹出小球——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快得像一场暴雨。
祁默的手,在眼前飞舞,快得看不见影。
每一个小球,都被他精准地抓住,没有一个漏网。
他的身体,像一道灵活的影子,在仪器前移动,躲避着那些可能会撞到他的小球,同时又能抓住所有的目标。
刘教练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捕捉率100%,平均反应时间0.08秒。
他放下遥控器,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然后重新戴上眼镜,看着祁默,轻声说:“你的‘网感’,在现实里也能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