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周刊扬名 舆情可控(1/1)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我俩是专业的搅屎棍》最新章节。
送走白若薇这尊“大佛”,殷若璃只觉得比连夜策划“假死”大计还要心力交瘁。她瘫在软榻上,有气无力地对空气抱怨:“青雀,快,给我沏壶浓茶来,要提神醒脑的那种!再跟白若薇多说一刻钟,我怕是连小时候尿床的事都要被她套出来了!”
青雀抿嘴笑着应声而去。谢景宸从窗外翻身进来,衣袂带风,脸上还残留着一丝未散尽的笑意。他走到桌边,自顾自倒了杯已经微凉的茶水,点评道:“《霸道王爷爱上我》?殷小姐的阅读品味,还真是……别具一格。”
殷若璃抓起刚才那个软枕又砸了过去,这次被谢景宸精准地单手接住。“我那叫急中生智!你行你上啊!”她没好气地瞪他一眼,“不过话说回来,她肯定没完全信,后续必定会盯着顾先生和城西那边。我们的计划得加快,夜长梦多。”
谢景宸放下茶杯,神色恢复了一贯的冷静:“嗯。不过在那之前,还需再添一把火,让该乱的人,先乱起来。”
殷若璃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你是说……《京城八卦周刊》?”
“没错。”谢景宸点头,“舆论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次三皇子怕鹅的谣言,不过是开胃小菜。这次,该上点硬菜了。”
(周刊编辑部的“头脑风暴”)
位于城南一条热闹街市的《京城八卦周刊》编辑部,此刻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说是编辑部,其实是一间租来的宽敞院落,原先的落魄书生周瑾如今是总编,手下网罗了几个笔头子犀利、脑洞清奇的寒门学子,还有两个专门负责打听市井消息的“包打听”。
周瑾拿着东家(殷若璃)通过密信传来的最新指示,眉头紧锁,又隐隐带着兴奋。指示要求:最新一期周刊,需在不直接提及三皇子和殷家的情况下,巧妙引导舆论,营造一种“忠良被忌、小人当道”的忧患氛围,同时暗示皇子行为失当可能带来的朝局动荡。
“诸位,东家有大动作,我等需全力配合。”周瑾将核心要求传达给几位骨干,“这次的文章,要绵里藏针,笑里藏刀,让明眼人一看就懂,让对号入座者跳脚,却又抓不住我们任何把柄!”
一个笔名“酸秀才”的编辑扶了扶眼镜(其实是水晶片),率先开口:“这个简单!我们可以写一篇《前朝轶事:忠犬蒙冤记》,借古讽今,讲一个前朝大将军如何被奸佞以‘莫须有’之名构陷,导致边关不稳的故事。读者自有联想。”
另一个笔名“快嘴李”的立刻反驳:“太老套!不如写个市井故事,《老王家的倒霉蛋》,就说城西卖炊饼的老王,因为生意太好被对街恶霸眼红,恶霸勾结衙门小吏天天找茬,搞得民怨沸腾。这多接地气!保证读者爱看!”
“俗!忒俗!”一个崇尚雅致的编辑摇头晃脑,“依我看,当以诗言志!写一组《感怀》诗,表面伤春悲秋,实则暗讽时弊,格调高雅,又能让那些自诩清流的文官们产生共鸣。”
几人争论不休,周瑾听得头大。这时,角落里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笔名“哑书生”的年轻人忽然怯生生地开口:“各位先生,可否……将这几样结合一下?”
众人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哑书生”紧张地咽了口唾沫,说道:“我们可以设一个虚构的‘京城观察使’栏目,用这个观察使的口吻,点评近日京城所见所闻。比如,可以先写一段‘观察使’看到街头孩童玩耍,其中一强壮孩童仗势欺人,抢了另一孩童的糖人,还诬陷对方先动手,导致其他孩童敢怒不敢言。然后笔锋一转,引申到‘若孩童间的游戏尚且如此,放大至家国天下,若强者不循规蹈矩,恃强凌弱,诬陷良善,又会如何?’ 最后再假托引用几句似是而非的古人名言,点明‘公道自在人心,是非终有定论’的道理。”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样,既有故事性,又有议论性,看似在说小孩打架,实则影射朝堂争斗,雅俗共赏,而且……安全。”
院内顿时安静下来。片刻后,周瑾猛地一拍大腿:“妙啊!虚虚实实,指桑骂槐,正是东家想要的效果!就按这个思路来!酸秀才,你负责把故事写得生动;快嘴李,你负责让语言更接地气;那个谁,你来润色诗词部分!哑书生,你为主笔,总体把控!”
(殷若璃的“神来之笔”)
当周瑾将初稿秘密送到殷若璃手中时,殷若璃看得连连点头。这“哑书生”果然是个妙人!然而,她觉得还差点火候。她提笔,在文章末尾加了一段:
“另,本观察使近日听闻一趣闻。某大户人家池中养有一对罕见瑞兽,名曰‘谐鳌’,形似龟而有鳞,性情温顺,据说能保家宅平安。然邻家恶仆嫉妒,竟偷偷往池中投放污秽之物,欲毒害瑞兽。幸得管家明察秋毫,及时换水清池,瑞兽安然无恙。恶仆之行径,着实令人不齿!可见,心生嫉妒,便行龌龊之事,纵然一时得逞,终将败露,徒留骂名。望诸君以此为鉴,多行善举,莫生恶念。”
谢景宸在一旁看了,忍不住挑眉:“谐鳌?保平安?你这隐喻……”
殷若璃狡黠一笑:“谐鳌,‘谐’音近‘邪’,‘鳌’音近‘遭’,暗指‘邪招’。瑞兽保平安,意指忠良护国。这故事既有趣,又暗合我们之事,还能让三皇子那边的人看了,心里咯噔一下,猜我们是不是知道了什么。虚实结合,搅浑水嘛!”
谢景宸失笑:“论起搅浑水,你确实是专业的。”
(周刊发行,暗流激荡)
最新一期的《京城八卦周刊》一经上市,立刻引发了抢购热潮。市井百姓爱看那“孩童抢糖人”的故事,觉得生动有趣;文人墨客则对“京城观察使”的评论和引经据典津津乐道,认为颇有见地;而朝堂之上的一些官员,尤其是那些心思敏感之辈,则从中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这……这分明是意有所指啊!”一位与三皇子不睦的御史在家中拍着周刊,对幕僚说道,“什么强者欺凌,什么诬陷良善,这说的不就是……”
“大人慎言!”幕僚连忙制止,但眼中也闪烁着同样的光芒,“不过这周刊倒是敢写!看来,这京城的风向,要变了。”
而三皇子府内,赵弘看着手下呈上的周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虽不确定这周刊是否与殷若璃、谢景宸直接相关,但文中那含沙射影的指向,让他极为不爽,尤其是那个“谐鳌”的故事,更是让他心生警惕,怀疑对方是否在暗示栽赃之事。
“查!给本王狠狠地查!这周刊背后到底是什么人在捣鬼!”三皇子将周刊揉成一团,狠狠摔在地上。
(殷府内的轻松片刻)
殷府“搅和轩”内,殷若璃听着青雀汇报周刊畅销、各方反应热烈的消息,心情大好。她拿起一块新做的芙蓉糕,咬了一口,对正在研究府邸地图的谢景宸说:“看来咱们这‘搅屎棍’当得不错嘛!至少这舆论的水,是搅浑了。”
谢景宸头也不抬,淡淡地说:“浑水才好摸鱼。不过,别忘了,鱼还没进网呢。”
“知道啦,知道啦!谢大人最是稳重!”殷若璃心情好,也不跟他计较,又拿起一块糕递过去,“喏,奖励你的,要不是你提前用周刊造势,效果也没这么好。”
谢景宸看着递到眼前的糕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低声说了句:“多谢。”
殷若璃看着他略显别扭的样子,忽然想起系统商城里的那个【实话实说泡泡糖】,恶作剧之心顿起,假装不经意地问道:“谢景宸,你说,要是没有这重生和系统,咱们现在会是什么样?是不是还在赏花宴上互相扔眼刀子呢?”
谢景宸动作一顿,没有立刻回答。他瞥了一眼殷若璃那充满戏谑的眼神,慢条斯理地将糕点吃完,才擦了擦手,面无表情地说:“没有如果。事实就是,我们现在是拴在一根绳上的……专业搅屎棍。” 他特意加重了“专业”二字。
殷若璃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对对对!专业搅屎棍!哈哈哈……”
窗外阳光正好,周刊引发的暗流在京城涌动,而风暴中心的两人,却在这一刻,因为一个古怪的称号,找到了一丝难得的轻松与默契。
然而,他们都清楚,这短暂的轻松,只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更猛烈的风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