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哈夫拉:从狮身人面像到“金字塔量角器”(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一、「狮身人面像面部设计危机」(约公元前2570年)
哈夫拉法老刚接手吉萨工地时,那股子要超越前任胡夫的劲头,就像现代创业者要打造爆款产品般炽热。
他觉得胡夫的金字塔虽然宏伟,但缺乏艺术灵魂,于是决定在狮身人面像上大做文章。
他向工匠团队提出一个近乎疯狂的要求:“我要它对着太阳升起时微笑,日落时露出思考神情!这才是神明该有的神态,要让后世都记住我哈夫拉独特的艺术品味。”
工匠们一听,这任务可不简单,但谁敢违抗法老的旨意呢?于是,连夜开始研发滑轮联动装置,试图实现这个“动态微表情系统”。
工匠们精心计算着滑轮的传动比,设计着复杂的机械结构,以为万事大吉。
可到了实际测试那天,问题就来了。由于计算失误,雕像左眼眨动频率完全失控。
某日清晨,阳光洒在吉萨高原上,哈夫拉率众祭祀太阳神,本应庄严肃穆的场景,却因狮身人面像突然开启“疯狂wink模式”而变得荒诞至极。
左眼以每分钟30次的速度疯狂抽搐,就像一个喝醉了酒且眼睛不受控制的人。
祭司团哪见过这阵仗,吓得集体跪地,嘴里不停地背诵驱魔咒语,仿佛面对的是被恶魔附身的神像。
这场闹剧让哈夫拉颜面尽失,但也意外催生了古埃及首部《大型雕塑安全规范》。
这部规范就像现代建筑行业的安全手册,其中第7条明确规定:“神明面部表情变化幅度不得超过人类面部肌肉自然运动极限。”
而那个被拆下来的“抽风眼”零件,被工匠们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如今仍躺在吉萨工匠村的博物馆里,标签上写着:“史上首个人工智能面部失控案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令人捧腹的历史。
二、「金字塔倾角计算乌龙」(公元前2565年)
哈夫拉法老一心想要超越胡夫金字塔的宏伟,于是亲自操刀设计金字塔的倾角。
他经过一番思考,决定采用52°20′的倾斜角,觉得这个角度能让金字塔在视觉上更加壮观。
然而,他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吉萨高地的实际地形。
当时,测量工具相对简陋,哈夫拉用的是等腰三角形量角器。
他没有考虑到吉萨高地存在3°的坡度偏差,就像现代工程师没有考虑地质条件就盲目施工一样。
当金字塔建到三分之一高度时,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顶端石块仿佛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集体“向右漂移”,从远处看,这座金字塔就像一个巨型石头比萨斜塔,摇摇欲坠。
工程总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如果金字塔就这么塌了,那他和工匠们的脑袋可都保不住了。
他急中生智,命工人在西侧狂塞2300块花岗岩补丁。
这些花岗岩就像给倾斜的金字塔打上了一个巨大的“绷带”,试图让它重新站稳。
结果,金字塔西面比东面厚出1.5米,远观仿佛被咬掉一口的几何饼干,形状十分怪异。
更荒诞的是,哈夫拉为了掩饰这个错误,竟然宣布这是“创新非对称神圣结构”。
他还连夜编写《金字塔风水指南》,声称:“西侧增厚部分能有效抵御来自利比亚的邪恶沙尘暴。”
这个理由听起来十分牵强,就像现代人给设计缺陷找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借口。
后来,这个理论被刻在工匠食堂墙壁上,成为古埃及工程系学生的经典反面教材,每当学生们看到这个理论,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
三、「全国石材限购令风波」(公元前2563年)
随着金字塔工程进入白热化阶段,哈夫拉法老对石材的需求越来越大。
他突发奇想,颁布了《神圣石材配给法》,规定:“每户家庭每月需上缴10腕尺见方石灰岩,违者罚没椰枣树!”
这个法令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孟菲斯市民为了完成任务,纷纷拆了自家门框,把门框的石材拿去上缴。
底比斯农民也不甘示弱,刨开祖坟,将坟墓里的石材挖出来。
就连尼罗河上的渔船也加入了这场“疯狂挖石”运动,渔民们开始偷运河底的鹅卵石,仿佛这些石头都是能拯救世界的宝贝。
最离谱的是某位官员,为了凑数,竟然将财政部账本石碑敲碎充数。
这下可好,当年税收记录全变成了拼图游戏,财政大臣看着一堆破碎的石碑,在羊皮卷上痛心疾首批示:“建议下次竞赛增设‘石材真伪鉴定’环节。”
这场全国石材限购令风波,就像一场荒诞的闹剧,让整个古埃及陷入了混乱。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为了完成金字塔工程,人们不惜一切代价的疯狂状态。
四、「外交献礼狮身猫面像事件」(公元前2558年)
在古埃及的外交活动中,献礼是一项重要的仪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哈夫拉法老为了向巴比伦国王表达友好,决定献上一份独特的礼物——一尊等比例缩小的狮身人面像。
他觉得这个礼物既能展示古埃及的艺术魅力,又能体现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