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阿卜杜拉·乌尔德·萨莱克:毛里塔尼亚政变王(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1978年7月10日,非洲大陆的政治舞台上,一场堪称史上最离谱的政变大戏在毛里塔尼亚悄然拉开帷幕。

阿卜杜拉·乌尔德·萨莱克,这位前陆军参谋长,本计划在凌晨时分如幽灵般突袭总统府,一举改写国家的政治走向。

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当他率领着政变部队准备出发时,却发现军事基地的大门被一群骆驼运输队堵得严严实实。

这些骆驼像是故意捣乱一般,任凭士兵们如何驱赶,就是纹丝不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萨莱克心急如焚,却也只能无奈地等待。

原本计划好的凌晨突袭,因为这突如其来的“骆驼堵门”事件,硬生生地迟到了三小时。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士兵们又累又饿,只能蹲在沙丘后面,从口袋里掏出椰枣,一边啃着充饥,一边无奈地苦笑。

萨莱克看着眼前这混乱又滑稽的场景,突然急中生智,他让士兵们用部落鼓语向总统府传信:“达达赫老兄,我们改吃午饭时再来!”

这充满黑色幽默的传信方式,仿佛是这场荒诞政变的前奏。

当政变部队终于冲进总统府时,萨莱克原本以为会遭遇激烈的抵抗,却没想到一切出奇地顺利。

成功掌控局势后,他站在广播麦克风前,准备向全国发表政变声明。

然而,这位政变将军似乎并不满足于常规的声明内容,他即兴发挥,创作了一段柏柏尔民谣:“骆驼要喝水,总统该下台!”

这段充满民间气息的民谣,通过电波迅速传遍全国。

全国的牧民们听到广播后,纷纷误以为是政府出台了新的放牧政策。

他们兴奋不已,赶着自家的骆驼群,浩浩荡荡地冲进首都努瓦克肖特。

一时间,首都的大街小巷挤满了骆驼,总统府的草坪也被这些饥饿的骆驼啃得一片狼藉,远远望去,就像一片荒芜的戈壁滩。

萨莱克站在总统府的阳台上,看着眼前这混乱又热闹的场景,或许也会为自己这场意外的“民意支持”感到哭笑不得。

在国际舞台上,萨莱克的外交手段同样充满了荒诞色彩。

面对西撒哈拉冲突这一复杂的地区问题,他没有选择常规的外交谈判方式,而是独创了一套“沙漠行为艺术”。

1979年,当阿尔及利亚特使前来与他会谈时,会谈进行到一半,萨莱克突然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径直跳上谈判桌,抓起一把沙子,朝着特使的方向撒去,同时大声喊道:“贵国的野心比撒哈拉的沙还多!”

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把阿尔及利亚特使吓得脸色苍白,眼镜片也被沙粒刮得模糊不清。

特使手忙脚乱地擦拭眼镜,而萨莱克却站在谈判桌上,一脸得意地看着对方,仿佛这场外交会谈已经变成了他的个人表演秀。

而在解决与摩洛哥的领土争端问题上,萨莱克更是想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办法。

他竟然派出一支骆驼使团,驮着200公斤盐砖,浩浩荡荡地前往摩洛哥首都拉巴特。

当骆驼使团抵达拉巴特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萨莱克通过使者向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传达了他的“和平诚意”:“用沙漠的诚意腌制分歧。”

哈桑二世收到盐砖后,看着眼前这堆奇怪的“礼物”,哭笑不得,他无奈地对身边的大臣说:“这是要腌了我还是腌骆驼?”

这场看似荒诞的外交行动,虽然并没有真正解决领土争端,但却成为了两国之间一段流传甚广的趣谈。

在经济领域,萨莱克的改革举措更是让经济学家们集体崩溃。

1980年,他推出了一项所谓的“振兴计划”,试图通过一些独特的方法来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

其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宣布国家货币与骆驼奶产量挂钩。

这一决定公布后,央行金库里瞬间堆满了陶罐装的鲜奶。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鲜和管理措施,这些鲜奶很快就开始变质。

而一些官员们竟然趁机偷喝储备奶,结果导致财政数据因为官员们的腹泻而严重失真。

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因为这一荒诞的决策而陷入了一片混乱。

为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萨莱克又想出了一个“天才”的主意。

他命令军队在沙漠里埋下“虚拟金矿”,并在地图标注处插满镀金铁锹。

他对外宣称,这是国家未来的经济希望所在。

世界银行得知这个消息后,派出考察团前来一探究竟。

考察团在沙漠里挖了三天三夜,除了沙子,什么都没挖到。

当他们满脸失望地找到萨莱克时,萨莱克却淡定地解释道:“这是对我国未来潜力的艺术表达!”

考察团成员们面面相觑,对这个荒诞的解释既无奈又觉得好笑。

权力斗争的舞台上,萨莱克同样上演了一出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1980年,政权内部出现了危机,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