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西迪·乌尔德·谢赫·阿卜杜拉希:毛里塔尼亚政治家(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1965年,祖埃拉特铁矿的发现让哈玛迪看到了经济腾飞的希望。
他立即启动“全民炼钢运动”,号召牧民将帐篷支架熔成铁锭。
结果,全国80%的帐篷在一周内坍塌,牧民们不得不裹着羊毛毡在星空下过夜。
“这是真主让我们亲近大地!”总统在广播中如此解释。
更疯狂的还在后面:为运输铁矿,他下令给三千头骆驼钉上铁掌、配上鞍具。
然而,这些被金属包裹的生灵刚走进沙漠就集体瘸腿——沙粒灌入铁掌缝隙,磨得骆驼蹄血肉模糊。
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将毛里塔尼亚告上联合国,指控其“虐待国家战略资源”。
“骆驼运输法”失败后,哈玛迪又盯上了中国援建的铁路。
他坚持要在铁轨间填充驼毛:“钢铁太冰冷,驼毛能传递沙漠的温度!”
中方工程师望着被驼毛卡住的火车轮轴,哭笑不得地发现——这位总统的治国理念,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看似瑰丽,实则难以触及。
当军事政变的阴影笼罩努瓦克肖特时,哈玛迪的应对方式再次震惊世界。
1978年某个深夜,他突然召集十万民众,用沙子和骆驼奶浇筑“沙漠长城”。
“每粒沙都是忠诚的士兵!”总统站在沙堆上挥舞《古兰经》,却未料到雨季提前到来。
连绵暴雨将“长城”冲成泥石流,淹没了三个村庄。
政变军人开着装甲车冲进总统府时,发现哈玛迪正用沙盘推演“防御战术”,桌上摆着占卜用的羊骨和半杯凉透的骆驼奶。
“这是真主安排的演习…”被押上飞机时,哈玛迪仍试图用《古兰经》解释政变。
新总统上台后,第一道命令就是铲平所有沙堡防线——而那些用骆驼奶加固的沙墙,至今仍在某些偏远地区若隐若现,成为游客拍照的“网红景点”。
下台后的哈玛迪并未淡出历史舞台。
他在努瓦克肖特市集摆了个地摊,专卖“建国周边”:用独立宣言残片镀金制成的书签、骆驼唾液提炼的“自由香水”、铁矿渣压制的纪念币。
某日,一位欧洲游客举着“自由香水”质问:“这味道怎么像发霉的奶酪?”
老总统眨眨眼:“这是沙漠的味道,亲爱的,比巴黎香水更接近真主。”
临终前,哈玛迪将半本《沙漠治国宝典》塞给孙子,扉页上写着:“当国库空虚时,把议员的头巾拿去典当。”
如今,毛里塔尼亚小孩玩“独立过家家”游戏时,仍会模仿他的经典动作——高举拖鞋当《古兰经》,用沙堆模拟“沙漠长城”。
而努瓦克肖特国际机场的免税店里,一款名为“哈玛迪之梦”的骆驼奶香水长期占据畅销榜首位——尽管没人说得清,这香水里到底掺了几滴真正的骆驼唾液。
历史学家至今仍在争论:哈玛迪究竟是荒诞的独裁者,还是被时代误解的改革家?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骆驼经济学之父”用一生证明了一个真理——在沙漠里建国,就像用骆驼奶酿红酒,虽然离谱,却自有一番狂野的诗意。
正如他在独立宣言被嚼碎后说的那句话:“当骆驼吃掉文件时,自由正在驼峰间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