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穆罕默德·乌尔德·达达赫:“骆驼政治家”(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独立大甩卖之“骆驼外交”

1960年,对于毛里塔尼亚而言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这一年,穆罕默德·乌尔德·达达赫(Moktar Ould Daddah)当选为毛里塔尼亚首任总统。

彼时,摆在他面前的是法国殖民者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殖民统治期间,毛里塔尼亚的经济结构被严重扭曲,资源被肆意掠夺,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国家百废待兴。

达达赫,这位拥有法学博士学历的总统,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吓倒,反而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智慧与幽默。

在独立庆典这一庄重而又意义非凡的场合上,他没有按照常规的外交礼仪,准备那些昂贵却缺乏特色的国礼,而是别出心裁地掏出一本《骆驼养殖指南》,然后郑重宣布:“从今天起,骆驼就是我们的外交官!”

紧接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他牵来了三十峰洁白如雪的白骆驼。

这些骆驼在沙漠中本就是坚韧与生存的象征,此刻却成为了毛里塔尼亚外交的新使者。

达达赫亲自为各国大使系上驼铃,那清脆的驼铃声仿佛是毛里塔尼亚向世界发出的友好呼唤。

美国大使收到这份特殊的国礼时,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那头倔强的骆驼似乎对这位外国友人并不买账,当场啃起了他的公文包。

就在美国大使一脸错愕之时,达达赫却淡定自若地圆场道:“它在提醒您多关注沙漠经济!”

这一番幽默的话语,瞬间化解了尴尬,让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同时也巧妙地向世界展示了毛里塔尼亚以骆驼产业为核心的沙漠经济特色。

更令人称奇的是达达赫推行的“骆驼宪法”。

在那个年代,国家文件的保存和传承至关重要。

达达赫却突发奇想,将国家文件刻在驼皮上,他振振有词地说:“羊皮纸会发霉,骆驼皮能传世。”

从某种角度看,这似乎蕴含着他对国家制度长久传承的美好期许。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当司法部长在议会庄严宣读宪法时,意外发生了。

由于驼皮在保存过程中可能受到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晒化的驼油糊了司法部长满脸。

达达赫看到这一幕,非但没有尴尬,反而哈哈大笑起来:“看!连宪法都在为民主流泪!”

这一番解释,虽带着玩笑的意味,却也展现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

达达赫的“骆驼外交”并非只是简单的形式主义,它有着深刻的现实考量。

毛里塔尼亚地处撒哈拉沙漠南部,骆驼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伙伴,也是沙漠经济的支柱产业。

通过将骆驼融入外交,达达赫向世界展示了毛里塔尼亚独特的文化与经济特色,试图在国际舞台上为这个新兴国家赢得一席之地。

这种独特的外交方式,虽然看似“沙雕”,却充满了智慧与创意,让世界对毛里塔尼亚这个国家有了全新的认识。

经济改革的“全民烤全羊计划”

独立后的毛里塔尼亚,面临着严重的饥荒问题。

粮食短缺、农业生产落后,人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燃眉之急,达达赫推出了“畜牧业救国”战略。

这一战略的出台,是基于毛里塔尼亚丰富的畜牧业资源。

广袤的沙漠和草原为牲畜提供了天然的放牧场所,骆驼、羊等牲畜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

达达赫认为,发展畜牧业不仅能够提供充足的肉类和奶制品,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

为了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他采取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却又切实有效的措施。

他命令公务员必须学会牧羊,这一要求看似荒诞,实则有着深刻的用意。

公务员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深入了解畜牧业生产,能够更好地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于是,在毛里塔尼亚的政府机构中,出现了一幕独特的景象:公务员们在业余时间纷纷学习牧羊技巧,从如何辨别草料的优劣到如何照顾牲畜的健康,他们都在努力掌握。

总统府草坪,这个原本象征着庄严与权威的地方,被达达赫改成了露天烤场。

每周五,这里都会举办“全羊治国研讨会”。

在这一天,总统府里弥漫着烤全羊的香气,官员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烤全羊,一边讨论着国家的发展大计。

这种独特的会议形式,打破了传统会议的严肃氛围,让官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有一次,联合国粮食署官员来访。

达达赫亲自操刀剁羊排,他一边熟练地挥舞着刀具,一边对官员说:“吃饱了才有力气写援助协议!”

这句话看似玩笑,却道出了毛里塔尼亚当时的困境与对援助的渴望。

在达达赫看来,只有让来访的官员亲身感受到毛里塔尼亚的饮食文化和人民的热情,才能更好地促成援助协议的签订。

更离谱的是他发明的“羊肉GDP计算法”。

按照传统的GDP计算方法,主要是通过统计国内生产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来衡量经济增长。

但达达赫却别出心裁,提出按羊粪产量估算经济增长率。

他认为,羊粪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副产品,其产量能够间接反映牲畜的养殖规模和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于是,农业部不得不成立“驼粪统计局”,专门负责统计羊粪和驼粪的产量。

这一独特的计算方法,虽然不符合国际通行的经济统计标准,但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达达赫对畜牧业发展的重视。

1973年,全球爆发了石油危机。

石油价格的飞涨让许多国家陷入了经济困境,毛里塔尼亚也不例外。

在这个关键时刻,达达赫突发奇想,给沙特国王送去烤全骆驼,并附赠纸条:“用石油换烤肉,真主都会点赞!”

这一举动看似荒诞不经,却体现了达达赫在外交上的独特思维。

他试图通过这种富有特色的外交方式,与沙特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获取石油资源。

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沙特回赠了两吨椰枣。

这让财政部长气得吐血,他抱怨道:“我们要的是美元!不是糖尿病套餐!”

这一事件也反映出达达赫在经济外交方面的天真与不足。

中国援建的“烤全羊换港口”

20世纪70年代,毛里塔尼亚迫切需要改善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友谊港的建设,对于毛里塔尼亚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它不仅能够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够加强毛里塔尼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1974年,为了争取中国援建友谊港,达达赫使出了他的“烧烤外交”绝招。

他在总统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烧烤外交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