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胡安·保罗·蒙托亚:从卡丁车神童到赛道段子手(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在赛车世界的璀璨星河中,胡安·保罗·蒙托亚无疑是一颗闪耀着独特光芒的流星,他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在赛道上书写传奇,更以荒诞不羁的言行成为车坛的“泥石流”,用轮胎印勾勒出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人生史诗。

童年“神操作”:6岁开卡丁车,把玩具车开成“犯罪证据”

1975年,蒙托亚诞生于哥伦比亚波哥大,这座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城市孕育了他对速度的原始渴望。

他的父亲是一位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卡丁车发烧友。

在父亲的影响下,年幼的蒙托亚早早地便与卡丁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6岁那年,蒙托亚做出了一个让家人惊掉下巴的举动——他偷偷开动了父亲的卡丁车。

那辆原本安静停放在角落的卡丁车,在他的操控下如脱缰野马般横冲直撞,最终一头撞翻了邻居家的花盆。

当母亲闻声赶来,揪着他的耳朵质问时,小蒙托亚却抹着鼻涕,一本正经地反驳:“我在测试车辆抗撞性!”

这番童言无忌的话语,让母亲又好气又好笑。

然而,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卡丁车方面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1984年,年仅9岁的蒙托亚在哥伦比亚儿童卡丁车赛上一举夺冠。

当站在领奖台上,望着那高高在上的奖杯,他却因为个子太矮够不着。

裁判无奈之下,只好搬来牛奶箱让他垫脚。

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个小小年纪的孩子没有丝毫怯场,一本正经地建议:“组委会应该给矮个子冠军配梯子。”

如此直率又幽默的回答,引得现场哄堂大笑。

14岁时,蒙托亚转战青少年组。

首场比赛,他就以风驰电掣的速度让所有人为之侧目,但也因为超速被裁判警告:“你当这是《速度与激情》片场?”

蒙托亚却不以为然,翻了个白眼回怼:“明明是你们赛道太窄!”

这份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仿佛预示着他未来在赛车界的不凡之路。

流亡学霸的“007式逆袭”:边躲子弹边拿冠军

1991年,哥伦比亚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局势如同暴风雨中的大海,波涛汹涌。

年仅16岁的蒙托亚被迫背井离乡,流亡美国。

当别人流亡时,行李箱里装满的是家当和回忆,而蒙托亚的行李箱却塞满了赛车头盔和扳手,这些对他来说,不仅是工具,更是梦想的寄托。

初到美国,蒙托亚进入了Skip Barber赛车学校。

在这里,他的驾驶技术让教练们惊叹不已,教练们纷纷惊呼:“这小子用玩具车技术开真车!”

在结业考试时,蒙托亚更是展现出了他大胆无畏的一面。

他开着训练车在赛道上玩起了漂移,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不一会儿,轮胎就被磨成了光头胎。

校长看到这一幕,痛心疾首地责备道:“你是来学习还是来搞破坏的?”

蒙托亚却嬉皮笑脸地回答:“这叫提前适应F1无花纹胎!”

这份对赛车的热爱和执着,让人既无奈又敬佩。

1997年,蒙托亚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签约威廉姆斯车队,成为了一名测试车手。

第一次试驾F1赛车时,他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很快就飙出了极限速度。

这可把工程师们吓得不轻,他们疯狂地按着无线电,大声呼喊:“刹车!前面是墙!”

而蒙托亚却淡定自若地回应:“别慌,我在计算空气动力学摩擦系数。”

这份在高速驾驶中的冷静和智慧,让人们看到了他成为一名顶级车手的潜力。

CART赛场的“南美龙卷风”:把领奖台喝成酒吧

1999年,蒙托亚转战美国CART系列赛,本以为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却没想到开局并不顺利。

首秀时,他就把赛车开成了“碰碰车”,前两站比赛连续撞墙退赛,让车队老板心疼不已,捂着脸哀嚎:“我签的是车手还是拆迁队?”

然而,蒙托亚并没有被挫折打倒,他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在困境中努力寻找着破土而出的机会。

第三站长滩站,蒙托亚仿佛突然觉醒,他的赛车在赛道上如同一道闪电,所到之处,对手纷纷避让。

在超车时,他更是大胆直接,把对手逼上了人行道。

赛后,面对媒体的质疑,他辩解道:“那条道风景好,带他观光而已。”

这种幽默又霸气的回应,让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最离谱的是在密尔沃基站夺冠后,蒙托亚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偷偷带了一瓶龙舌兰酒上了领奖台,对着镜头狂饮起来,还振振有词地说:“庆祝方式得有点哥伦比亚风情!”

这一行为让他被组委会罚款5000美元,他却委屈巴巴地抱怨:“我这是文化输出啊!”

最终,他以7场胜利加冕年度冠军,创下了CART最年轻冠军纪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面对沉甸甸的奖杯,他却吐槽道:“奖杯太重,建议改成巧克力奖牌,还能补充热量。”

这份率真和幽默,让人们对他的喜爱又增添了几分。

F1赛场的“暴走名场面”:把舒马赫逼成表情包

2001年,蒙托亚加盟威廉姆斯车队,正式踏上了F1赛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