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马赫迪·塞努西:从教团领袖到“流亡喜剧人”(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作为利比亚赛努西教团的精神领袖兼王室成员,马赫迪·塞努西(即伊德里斯一世)的职业生涯堪称“一本正经搞垮自己王朝的教科书”。
他的一系列操作,完美诠释了“躺平式治国”与“佛系流亡”的黑色幽默,在利比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段段令人啼笑皆非又耐人寻味的传奇。
一、意大利入侵的“反向硬刚”
1911年,意大利军队如饿狼般扑向利比亚,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彼时,作为赛努西教团领袖的马赫迪·塞努西,本应是利比亚人民抵抗侵略的中流砥柱。
他高调宣称:“真主会降下沙漠风暴赶走侵略者!”
此言一出,信徒们群情激昂,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与侵略者决一死战。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众人的脸上。
意军开着坦克,如入无人之境般长驱直入,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而马赫迪·塞努西呢?
这位口口声声要依靠真主力量赶走侵略者的领袖,在关键时刻却连夜卷铺盖逃往埃及,只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信徒。
更绝的是,他在逃亡途中还不忘给信徒发公告:“战略转移是为了保存革命火种!”
仿佛他的逃跑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决策,而非懦弱的表现。
而在埃及流亡期间,马赫迪·塞努西更是展现出了他“独特”的商业头脑。
他竟然用信徒们慷慨解囊的捐款投资房地产,还美其名曰:“用资本主义的砖瓦建设伊斯兰的未来。”
这一操作,让信徒们哭笑不得,他们原本期望领袖能带领大家抵抗侵略,恢复利比亚的和平与安宁,没想到领袖却在异国他乡做起了房地产买卖。
二、国王登基的“躺平哲学”
1951年,利比亚在历经多年的苦难后终于迎来了独立。
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马赫迪·塞努西被推举为国王。
这本应是他大展宏图、带领利比亚走向繁荣富强的好机会,然而,他却选择了“躺平”。
当时的利比亚,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
美英驻军在利比亚的土地上耀武扬威,严重侵犯了利比亚的主权;石油利益的分配也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国内矛盾。
面对这些难题,马赫迪·塞努西的治国策略却简单得令人咋舌:“周一拜真主,周二喝红茶,周三到周五晒骆驼。”
他似乎把治国当成了儿戏,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
有一次,内阁会议讨论石油收入分配问题,这可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事。
然而,马赫迪·塞努西却直接在会议上打起了哈欠,漫不经心地说:“钱的事交给美国人,我只负责盖章。”
他的这一态度,让内阁成员们大失所望。
民众们也纷纷吐槽:“我们的国王连玉玺放哪儿都要问秘书!”
可见,他在国王这个位置上,完全是一个“甩手掌柜”,对国家的治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退位诏书的“甩锅艺术”
1969年,利比亚国内局势暗流涌动,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正在秘密策划政变。
而此时的马赫迪·塞努西,似乎并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
他提前签署了退位诏书,理由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我梦见真主说该让年轻人试试。”
仿佛他的退位是听从了真主的旨意,而非出于对国家局势的判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