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奥斯曼改革家(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为了深入了解帝国的实际情况,考察改革成效,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决定亲自开启一场“苏丹版《荒野求生》”式的巡视之旅。
他的巡视之旅充满了各种奇葩和搞笑的情节,让人忍俊不禁。
1844 年,他来到爱琴海进行巡游。
在莱斯博斯岛视察时,当地居民为他准备了丰盛的手抓饭。
按照传统习俗,手抓饭应该用手直接抓取食用,然而,阿卜杜勒·迈吉德却坚持要用刀叉吃手抓饭。
他小心翼翼地用刀叉切割着米饭,试图将米饭送入口中,结果橄榄油溅满了他的真丝领结,弄得他狼狈不堪。
随从们在一旁憋笑到内伤,终于忍不住劝道:“陛下,要不咱们还是用手吧?”
阿卜杜勒·迈吉德却固执地摇了摇头,继续与手抓饭进行着“艰难的较量”。
1846 年,他又踏上了巴尔干地区的巡视之旅。
在塞尔维亚农村,他试图用法语和当地农民讨论“马铃薯种植技术”。
他满心期待地以为自己能够与农民们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分享农业知识。
然而,农民们却面面相觑,一脸茫然地看着他,心中暗自嘀咕:“这小白脸说的是突厥咒语吗?”
由于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这场交流最终以失败告终,阿卜杜勒·迈吉德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他的巡视之旅。
五、军事改革的“硬核躺平”
面对俄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威胁,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深知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和整顿,才能增强国家的防御能力。
他一边慷慨激昂地高喊“要像狮子一样战斗”,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勇气;一边却将军队的整编工作交给了英国顾问霍巴特帕夏,试图借助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经验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然而,新军的训练过程却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碍。
士兵们深受传统宗教和文化的影响,对新的训练方式和装备充满了抵触情绪。
在训练场上,有的士兵竟然用《古兰经》垫枪管瞄准,还振振有词地说:“真主会修正弹道。”
他们认为,真主是万能的,只要有真主的庇佑,即使不按照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射击,也能够命中目标。
骑兵们则拒绝穿欧式马裤,他们觉得紧身裤不仅穿着不舒服,而且亵渎了先知的审美。
他们坚持穿着传统的宽松长裤,骑着骏马在训练场上驰骋,仿佛时间还停留在几个世纪之前。
面对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阿卜杜勒·迈吉德只能扶额长叹:“改革?不如先改革他们的衣柜!”
他的无奈和苦恼,充分体现了军事改革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艰难抉择和重重困境。
六、皇室生活的“反差萌”
在繁忙的政务之余,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展现出了他可爱而又有趣的一面。
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音乐发烧友,对意大利歌剧有着痴迷的热爱。
他经常在后宫举办《茶花女》Cosplay 派对,邀请妃子们一起参与。
妃子们被迫戴上假发,穿上华丽的歌剧服装,唱着咏叹调,仿佛置身于维也纳歌剧院的舞台之上。
然而,这种充满西方风情的活动却引起了保守派的强烈不满,他们怒斥道:“后宫成了维也纳歌剧院!”
在他们看来,苏丹的后宫应该保持传统的伊斯兰风格,不应该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
此外,阿卜杜勒·迈吉德还是一位文学宅男,他用法语写十四行诗来吐槽政务。
其中有一句诗被外交官泄露了出去:“啊!维齐尔们的脑子像椰壳,敲开全是空的!”
这句幽默风趣的诗句,生动地展现了他对朝廷大臣们的不满和无奈,也让人看到了他作为一位君主的另一面——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幽默细胞的普通人。
荒诞总结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用他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了:
穿燕尾服的苏丹,改革路上注定“优雅扑街”。
他试图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引入西方的文化和制度,这种矛盾的选择使得他的改革之路充满了坎坷和波折,尽管他怀揣着美好的理想,但最终却难以实现。
真主的法律和法国的民法典之间,隔着一整个博斯普鲁斯海峡。
奥斯曼帝国深厚的宗教传统和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冲突,要想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完美的融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想要拯救帝国?先学会用刀叉吃手抓饭!
这句话看似荒诞,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它意味着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的模式,而应该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尊重本国的文化和传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虽然在他的执政生涯中留下了许多荒诞不经的故事,但他的改革尝试和理想主义精神依然值得我们敬佩和思考。
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奥斯曼帝国在近代化转型过程中的艰难与困惑,也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