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伊本·沙特:沙漠枭雄的逆袭搞笑史(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在广袤无垠、黄沙漫天的阿拉伯半岛,曾走出过一位传奇人物——伊本·沙特。

他的一生,宛如一部充满荒诞与惊喜的搞笑大片,从落魄的“破产王子”一路逆袭,成为掌控庞大帝国的沙漠枭雄。

一、“破产王子”的复国大作战(1891 - 1902)

10 岁那年,命运的巨轮无情地碾碎了伊本·沙特原本平静的生活。

家族的衰败让他不得不跟着老爹背井离乡,流亡到科威特。

那时的他们,穷困潦倒到了极点,连骆驼饲料都得赊账。

隔壁部落的小孩,总是带着几分戏谑和嘲笑,围在他身边说:“听说你们沙特家祖上阔过?”

面对这般挑衅,小小的伊本·沙特却淡定自若,眼睛一瞪,回怼道:“等我杀回利雅得,请你吃骆驼刺拌沙!”

那语气,仿佛利雅得已经是他囊中之物,这豪言壮语,引得周围人一阵哄笑,却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复国的种子。

在科威特的日子里,伊本·沙特可没闲着,为了生存和未来的复国大计,他练就了两项令人惊叹的神技。

其一,是骆驼选美专家。

他就像一位独具慧眼的艺术家,只需观察骆驼尾巴摆动的幅度,就能精准判断出这匹骆驼奔跑时的时速。

每次部落里举办骆驼比赛,他选出的骆驼总能一骑绝尘,让众人惊叹不已。

其二,是沙漠 GPS 导航。

在那茫茫的沙漠中,没有现代的导航设备,他却能在喝完三壶咖啡后,凭借着对沙漠地形和风向的熟悉,在沙暴肆虐、遮天蔽日的时候,闭着眼睛准确无误地走到水井位置。

这本事,就像给沙漠装上了一个无形的指南针,让他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来去自如。

1901 年,伊本·沙特觉得时机成熟,便鼓起勇气向科威特酋长借兵。

他站在酋长面前,指着地图,信誓旦旦地吹牛:“给我 40 匹骆驼 30 条枪,半年后还你整个阿拉伯半岛!”

酋长听了,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笑喷了嘴里的咖啡,打趣道:“你要能成事,我闺女嫁你当第 20 房夫人!”

伊本·沙特也不恼,只是嘿嘿一笑,心里却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个承诺变成现实。

二、夜袭利雅得:史上最潦草攻城战

1902 年 1 月 15 日夜,月黑风高,正是行动的好时机。

伊本·沙特带着 60 个勇士,如同幽灵一般悄悄摸到了利雅得城墙下。

然而,当他们准备架梯子翻墙时,却发现梯子短了半截!

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手下纷纷建议撤退,另寻时机。

可伊本·沙特哪肯轻易放弃,他眼睛一转,突发奇想:“快找棵歪脖子棕榈树当云梯!”

众人一听,虽然觉得这主意有点不靠谱,但也没别的办法,只好四处寻找。

终于,找到了一棵合适的棕榈树,众人齐心协力,把它架在城墙上,开始了艰难的攀爬。

翻墙的过程中,更是状况百出,闹出了不少乌龙。

有个士兵,可能是太紧张了,裤子被树枝勾破,露出了白花花的大屁股,可他顾不上这么多,光着腚就继续杀敌,那模样,既滑稽又英勇。

伊本·沙特自己也没好到哪去,他一脚踩中巡逻兵丢的椰枣核,脚下一滑,整个人摔了个狗吃屎,惹得众人一阵哄笑。

不过,他很快就爬了起来,继续带领大家冲锋。

当他们冲进总督府时,发现总督正戴着老花镜,坐在桌前认真读《古兰经》,可能是太投入了,连书都拿反了。

总督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脸色苍白,瘫坐在椅子上。

天亮后,伊本·沙特站在城头,望着脚下的人群,大声宣布:“从今天起,这里改名叫‘沙特快乐老家’!”

那豪迈的语气,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他的胜利。

三、婚姻外交:真人版部落消消乐

伊本·沙特深知,在这片部落林立的土地上,要想统一阿拉伯半岛,光靠武力是不够的,还得运用智慧和策略。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娶老婆送和平”模式。

他的洞房,就像是一场场部落结盟的盛宴。

每娶一个新娘,就意味着吞并一个部落。

最高纪录的时候,他单月连娶 3 位新娘,那场面,简直比部落大会还要热闹。

而且,他在彩礼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反向砍价术”。

有一次,岳父要价 100 头骆驼当彩礼,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伊本·沙特听了,当场就掀了桌子,大声说道:“给你 200 头!但得陪我演场‘逼婚’戏码。”

岳父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得一头雾水,但看在他如此“大方”的份上,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就这样,一场看似荒诞的“逼婚”戏码上演了,而伊本·沙特也顺利地完成了部落的吞并。

不过,这“婚姻外交”也带来了不少麻烦。

他给每位夫人都配发了定制版的帐篷,按照娘家势力的大小排列。

本来想着这样能体现公平,可没想到,某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把帐篷顺序吹得乱七八糟。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夫人们为了争夺“有利地形”,引发了一场“后宫大乱斗”。

儿子们也被这复杂的家庭关系搞得头疼不已,纷纷吐槽:“爹,我们记不住这么多妈!”

伊本·沙特却不慌不忙,淡定地掏出一个小本本,说:“早给你们编好号了,1 - 22 号妈住 A 区,23 - 45 号住 B 区……”

众人听了,不禁哭笑不得。

四、与英国的“塑料兄弟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