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穆罕默德·阿尔库尼:“逃兵”到“假发鉴定大师”(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在阿尔及利亚学术圈,穆罕默德·阿尔库尼教授的名字自带喜剧效果。

这位年过六旬的学者,用三十年时间将“历史研究”玩成了行为艺术:从被陶片逼疯的考古系学生,到用骆驼奶兑咖啡写论文的网红史学家,再到因鉴定总统假发成分被文化部通缉的“学术疯子”,他的职业生涯堪称一部荒诞现实主义连续剧。

1985年的夏天,阿尔库尼揣着对迦太基文明的浪漫想象,被阿尔及尔大学考古系招生简章上“发掘失落的迦太基宝藏!”的标语骗入校门。

开学首日,他才发现专业全称是“地中海陶片纹样分类学”,课程表上赫然写着《腓尼基陶器釉面氧化程度与季风关系研究》。

第一堂课上,教授举着半块碎陶片宣称:“同学们,这是汉尼拔远征罗马时用的夜壶!根据釉面裂纹走向,能推断出他当时便秘的严重程度。”

这种魔幻现实主义教学很快摧毁了阿尔库尼的学术信仰。

当他在实验室对着三千片形状相似的陶片编号时,隔壁班同学正在用碳十四测定技术给骆驼粪化石断代。

更绝望的是期末考试——要求根据陶片纹样判断制作者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

“这和历史有什么关系?”他在试卷上画了个吐舌头的汉尼拔,结果被系主任约谈:“要么改修数陶片学,要么去给博物馆擦恐龙骨架。”

被迫留在考古系的阿尔库尼,在毕业论文选题上展现了惊人的“求生欲”。

他偷偷潜入殖民时期档案馆,试图从法国总督府的机密文件中寻找“阿尔及利亚人民英勇反抗”的证据,却意外发现1960年独立战争前夜的总督府采购清单:300公斤咖啡豆,备注“防止宪兵队巡逻时打瞌睡”。

更讽刺的是,反抗军指挥部的记录显示,他们当晚突袭前也采购了500公斤咖啡豆,备注“让战士们保持清醒砍法国人头”。

“这算什么?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咖啡因军备竞赛?”阿尔库尼在论文中大胆假设:咖啡因摄入量可能影响了独立战争的胜负。

导师看完初稿后拍案而起:“你这是给殖民者洗白!明天去给烈士陵园扫墓,扫不完别想毕业!”

最终,他含泪删除了所有咖啡相关内容,改写为《陶片纹样中反映的阿尔及利亚民族性》,但系主任在答辩时仍阴阳怪气:“下次建议研究骆驼粪化石里的爱国主义精神。”

2002年的国家博物馆仓库,阿尔库尼迎来了人生转折点。

在整理本·贝拉总统遗物时,他发现了一顶假发套,上面还粘着三根头发。

这位前考古系学生立刻启动“学术本能”:用镊子夹起头发,装进试管,连夜送去基因实验室。

“如果这是本·贝拉总统的DNA,我们就能破解阿尔及利亚现代史的最大谜团——他到底有没有地中海贫血症!”他在实验室外来回踱步,仿佛看到了诺贝尔奖在招手。

两周后,检测报告显示:假发属于本·贝拉,但更惊人的发现是发胶成分——1963-1965年间,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送的发胶含更多粘性聚合物,而西方国家送的发胶则更易清洗。

“这说明什么?”阿尔库尼在论文中振臂高呼:“粘性越强的发胶,象征意识形态越坚定!1965年本·贝拉被推翻,就是因为西方发胶腐蚀了他的革命意志!”

这篇《从发胶成分看阿尔及利亚外交政策演变》发表后,文化部长连夜约谈:“再敢碰领导遗物,送你去撒哈拉数骆驼!”

但为时已晚,论文已被翻译成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在学术圈引发“发胶政治学”研究热潮。

某国际关系学者甚至在《外交事务》杂志发文:“阿尔库尼教授揭示了被忽视的软实力工具——发胶外交。”

2010年,阿尔库尼的新书《法国人偷走了我们的骆驼——殖民经济再研究》面临滞销危机。

这位营销鬼才决定玩把大的:他租了辆卡车,从阿尔及利亚运了头真骆驼到巴黎索邦大学门口,举着牌子高呼:“归还历史债务!每头骆驼价值5000法郎(殖民时期货币),法国至今未偿还!”

现场很快围满学生和记者。

有人问他:“您怎么证明法国人偷了骆驼?”阿尔库尼从口袋里掏出一叠泛黄文件:“看!1930年法国殖民部档案显示,他们从阿尔及利亚运走了12万头骆驼,用于北非战场运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