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贝尔纳多·奥赛:"14岁医学神童"到"诺贝尔得主"(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小学文凭?不存在的!"
1901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人群熙熙攘攘,一个14岁的男孩却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不过这焦点并非是因为什么好事,而是他被人当成了“诈骗犯”。
这个男孩便是贝尔纳多·奥赛,他竟公然声称要读医学院。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年纪本应在中学里懵懂求学,可奥赛却连中学都没毕业。
校长看着他那稚嫩的脸庞和手中那份入学申请,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地直呼:“你确定不是把14写成40了?”在校长看来,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然而,奥赛并没有被校长的质疑吓倒。
他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他仿佛被知识之神附身一般,日夜不停地背诵《基础解剖学》。
那厚厚的书本在他眼中就像是一座等待征服的山峰,而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记忆力,一步一步地攀登着。
当考官们看着他流畅地回答出一个个专业问题时,都惊呆了。
考官当场一拍桌子,激动地说道:“这娃是女娲捏人时的VIP定制款!”
就这样,奥赛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成功打破了常规,开启了他在医学领域的非凡之旅。
"医学院的扫地僧传说"
17岁,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为学业迷茫时,奥赛已经从医学院顺利毕业了。
但毕业后的他并没有立刻崭露头角,而是选择了一条看似平凡的道路——白天在实验室里洗试管。
那一个个冰冷的试管,在他手中反复冲洗,单调而又枯燥,但他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
他深知,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着实验的成败,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都是通往科研巅峰的基石。
而到了晚上,当整个医学院都陷入沉寂时,奥赛却化身成了“走廊幽灵”。
他轻轻地推开一扇扇教室的门,小心翼翼地溜进去,只为能偷听教授们的讲课。
他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甘霖。
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样在走廊里“游荡”,不小心被教授逮了个正着。
教授看着他,眼神中既有惊讶又有一丝欣赏,本以为会迎来一顿责骂,没想到教授却微笑着递上一杯咖啡,温和地说:“以后直接坐第一排吧,别踩着我种的郁金香翻窗了!”
从那以后,奥赛便有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而他的才华也逐渐被大家所认可,后来他真的成为了该校最年轻的教授,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
科研界的"倒霉锦鲤"——每次升职必遇政变
"实验室选址玄学"
1919年,对于奥赛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他担任了生理研究所所长这一重要职务。
在选址实验室时,他做出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决定——坚持把实验室建在医学院顶楼。
当别人问他原因时,他一本正经地说:“离上帝近点好发论文。”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只当是他的一句玩笑话。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和他开玩笑。
实验室建成后的第二年,楼顶就被军方征用为鸽子养殖场。
那些鸽子在楼顶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咕咕的叫声此起彼伏。
而研究员们却苦不堪言,每天在“咕咕”声中做实验,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
更有趣的是,在后来发表的论文致谢里,大家都半开玩笑地加了一句“感谢信鸽的伴奏”。
这看似荒诞的经历,却也成为了奥赛科研生涯中一段独特的回忆。
"军政府的克星体质"
1943年,阿根廷军政府上台,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奥赛,这位一心只专注于科研的学者,却因为反对独裁统治而成为了军政府的眼中钉。
很快,他就被炒了鱿鱼,失去了工作。
他抱着显微镜,看着这个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伙伴”,眼中满是不舍和无奈,他哭诉道:“你们可以开除我,但请让小白鼠留下!”
那声音中充满了对科研的执着和对不公的抗议。
但奥赛并没有被这次挫折打倒。
他转身就来到了贫民窟,在那里,他利用有限的资源重开实验室。
他用咖啡杯当烧杯,小心翼翼地调配着各种试剂;把缝纫机改造成离心机,虽然看起来有些简陋,但却也能勉强满足实验的需求。
有一次,他还意外地开发出了一种“烤肉味培养液”,后来才发现原来是酱汁打翻了。
这个小小的乌龙事件,让原本严肃的科研工作增添了一丝别样的趣味。
诺奖的"地狱级攻略"——用狗命换真理
"糖尿病狗子训练营"
1924年,奥赛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脑垂体。
为了深入研究,他给狗子们制定了一份魔鬼课表。
A组的狗子们被切除了胰腺,从此体验“狗生无糖”的生活,它们变得虚弱无力,眼神中充满了迷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B组的狗子们则被切除了脑垂体,享受着“躺平生活”,整天懒洋洋地趴在地上,毫无生气。
有一天,意外发生了。
实验犬们仿佛约好了一般,集体越狱。
它们在校园草坪上欢快地奔跑着,相互交流着,就像是在开一场“病友交流会”。
学生们们看到这一幕,都惊呆了,纷纷围观惊呼:“原来狗也会交流血糖值!”
这场意外虽然打乱了实验的节奏,但却也让大家对这些狗子们的遭遇有了更深的感触,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奥赛实验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