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钱学森:传奇人生的趣味画卷(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天才少年的“翻车”现场

1911年的寒冬,在上海钱家大宅,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打破了冬日的寂静。

管家举着铜盆,一边匆匆跑着一边兴奋地大喊:“小少爷抓着算盘出生,将来定是账房先生!”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个抓着算盘来到人世的孩子,似乎命中注定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会计。

钱家也顺着这个看似明显的“征兆”,开始将钱学森朝着会计苗子的方向培养。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惊喜与转折。

二十年后,钱学森并没有如众人所预想的那样成为账房先生,而是成为了让美国FBI急得跳脚的导弹专家。

他在导弹领域的卓越成就,彻底颠覆了人们最初对他的认知。

童年时期的钱学森,就已经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较真”本性。

在学堂里,男孩子们常常会进行折纸飞镖的比赛。

别的孩子折出的飞镖在空中飞行时,就像喝醉了酒的醉汉,东倒西歪、毫无章法。

而钱学森的飞镖却宛如被安装了精准的GPS导航一般,不仅能够沿着直线稳定飞行,甚至还能在空中画出优美的心形轨迹。

当老师好奇地揪着他的耳朵询问其中的秘诀时,他一本正经地开始分析:“根据伯努利原理,翼展弧度与空气流速成反比...”

他的这番专业分析,让老师又好气又好笑,无奈之下往他脑门贴了张“人形说明书”的纸条。

到了1934年的留美考试,这位未来的“两弹元勋”却遭遇了一次令人意想不到的“翻车”。

监考老师看着他的试卷,不禁直摇头。

原来,在小学数学考试中,钱学森的应用题写满了微积分公式,填空题里填着空气动力学方程。

老师忍不住感慨:“这是小学数学考试啊!”

但幸运的是,叶企孙教授独具慧眼。

他摸着胡子,仔细端详着钱学森的试卷,喃喃自语道:“能把简单题做出量子物理既视感,此子必成大器!”

正是叶企孙教授的赏识,为钱学森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美国历险记之《这个科学家不太冷》

1935年,钱学森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他左手拎着藤编行李箱,右手举着自制的“防迷路指南针”,本以为有了这个自制的小工具就能顺利适应新环境,然而,他还是在麻省理工校园里迷路了整整三天。

当他顶着一头乱发,衣衫不整地出现在教室时,同学们都以为来了个流浪汉。

但当他走上讲台,徒手解出黑板上复杂的航空方程式时,全场瞬间安静下来,静得能听见粉笔灰落地的声音。

同学们都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叹不已,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在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与导师冯·卡门的日常相处就像一场精彩的相声表演。

有一次,两人为了一个数据问题争执不下。

冯·卡门越说越激动,气得把咖啡杯摔在地上,杯子瞬间变成了抽象派的艺术品。

而钱学森却十分淡定,他不紧不慢地捡起碎片,冷静地说道:“教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您刚才施加的力度足以让瓷片飞溅半径达2.33米...”

第二天,冯·卡门意识到自己的失态,端着新咖啡杯来向钱学森道歉。

当他走进办公室时,却发现墙上赫然贴着《陶瓷制品投掷安全规范》,不禁又好气又好笑。

1950年,钱学森遭遇了人生中最惊险的一段经历——被FBI拘留了14天。

在拘留期间,特工拿着空白纸逼他写“悔过书”。

钱学森没有丝毫畏惧,他掏出钢笔,唰唰地在纸上画出了全套火箭设计图,并认真地说:“麻烦转交五角大楼,他们上次要的方案我改进了燃料效率。”

特工们原本想让他认罪,没想到他却搞起了学术交流,探长气得咆哮起来:“我们是让你认罪,不是让你搞学术交流!”

回国大作战之《碟中谍特别篇》

被美国当局软禁期间,钱学森始终没有放弃回国的念头。

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发出了一种独特的“超时空快递”方式。

他把求救信塞进皱巴巴的香烟盒里,通过各种渠道辗转传递。这封求救信历经半年的时间,终于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案头。

据说,当陈叔通副委员长读到信中“美国汉堡不如杭州小笼包”这样的密语时,当场笑喷了龙井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