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和珅:从寒门孤儿到清朝第一权臣(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记忆的声音》最新章节。
一、寒门孤雏的逆袭之路(1750 - 1775)
1750年5月28日,和珅出生于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
虽然家族属于满洲正红旗,有着一定的出身背景,但实际上,和珅的童年并不顺遂。
三岁时,他的母亲在生弟弟和琳时因难产去世,父亲常保常年在外任职,家庭的重担过早地落在了小小的和珅肩上。
更为不幸的是,在和珅九岁那年,父亲常保也因病离世,留下和珅和弟弟和琳两个孤儿在家族中艰难求生。
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和珅兄弟二人在家族中饱受欺凌。
族人试图侵占他们的家产,将这两个年幼的孩子赶出家门。
然而,和珅并没有被这些困境打倒,他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坚韧和智慧。
在困境中,他深知唯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和弟弟的命运。
于是,和珅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当时京城最好的学府——咸安宫官学。
咸安宫官学汇聚了众多八旗子弟中的精英,在这里,和珅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他勤奋刻苦,不仅熟读四书五经,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理解,还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
这种多语言的能力在当时的官场中是极为罕见的,为他日后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和珅还注重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技巧。
他善于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懂得投其所好,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别人的需求和心理变化。
在咸安宫官学的学习生涯中,和珅结识了许多达官贵人的子弟,这些人脉关系为他日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机智,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其中,他的老师吴省兰、吴省钦对他尤为赏识,不仅在学业上给予他悉心的指导,还在生活中关心他的成长。
1769年,和珅娶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冯氏。冯英廉是当时朝廷中的重要官员,他看中了和珅的才华和潜力,认为和珅日后必成大器。这门亲事不仅为和珅带来了稳定的生活,还为他打开了进入官场的大门。
婚后,和珅开始踏上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他最初担任的是三等侍卫,负责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
这份工作虽然看似平凡,但却让和珅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在担任侍卫期间,和珅时刻关注着乾隆皇帝的一举一动,努力寻找着能够得到皇帝赏识的机会。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和珅凭借着自己对经典的熟练掌握和机智的应对,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注意。
当时,乾隆皇帝在外出途中,接到了一份关于要犯逃脱的奏报。
乾隆皇帝非常生气,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在场的侍卫们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而和珅却挺身而出,大声回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乾隆皇帝听到这个回答,感到十分惊讶,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侍卫竟然能够如此准确地理解自己的意思。
从此,乾隆皇帝开始对和珅刮目相看。
此后,和珅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善于揣摩皇帝心思的能力,逐渐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宠信。
他的官职也不断升迁,从侍卫逐步晋升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等重要职位。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和珅就从一个寒门孤儿成为了朝廷中的重要官员,实现了人生的巨大逆袭。
二、权臣之路的巅峰时期(1775 - 1790)
随着官职的不断升迁,和珅在朝廷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他善于利用自己与乾隆皇帝的特殊关系,巧妙地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势力。
在朝廷中,他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政治势力,许多官员为了巴结他,纷纷向他行贿送礼。
和珅在理财方面有着独特的才能,他为乾隆皇帝解决了许多财政上的难题。
当时,清朝的财政面临着一些困境,和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增加了朝廷的收入。
他推行了“议罪银”制度,允许官员通过缴纳一定的银两来抵消自己的罪行。
这一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但也导致了官场的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同时,和珅还利用自己的权力,大肆敛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