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官吏几何、再爆学士!(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从玄武门到星辰大海》最新章节。
大唐版图越来越大,需要管理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虽然有系统学士,但李元吉还是要安排一些官员奔赴各个地方,维持官府的运转。
系统学士处理政务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却多多少少有些教条,处理事情近乎机械,不懂得变通。
系统学士只能够安排在基层,确保基层的畅通无误,至于中层和高层,则需要有自然人来担任。
李元吉之前一直都在折腾世家,但是心中也明白,世家子弟的能力相对来说,确实要比普通人强太多。
王扬稍微思索了一番,旋即回禀道:“回陛下,上县一百零八,每县额定官员一百人;中县三百六十,每县额定官员八十;下县一千二百八十三,额定官员五十,共计官员十万零三千七百五十人,然实际官员数目为九万八千一百六十九人。”
李元吉闻言点了点头,额定的是额定的,并不是说额定一百人,就一定会有一百个官员。
一个县城的官员数量是根据县城的实际需要来安排,比如有的县城有盐、铁等物资,那么官员数量就要多一些。
九万八千多人。
这数量还是有点少了,显而易见的每个人需要处理的事情就多了,那么吏员的数量就绝对不会少了。
毕竟。
吏员的存在就是辅助官员处理政务,忙碌实事。
果然。
王扬的话语继续传来:“各县吏员数量多寡,并无定数,且吏员人数多有变动,年初登记在册的人数是二十三万六千六百二十人。”
二十三万余人。
这数字几乎是官员人数的两倍。
不过,这在李元吉的预料之中,毕竟一个县的官员就那么点,想要将整个县管理的井井有条,至少也要两三倍的人手才够。
这些人数看起来多,但是细分到每一个县,人数仍旧少了。
一个县至少几万人口的规模,仅仅只是一两百个人在维持运转和管理。
吏员的人数一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些吏员都是何出身?”
“世家子弟,门阀子弟,州郡豪强人家,人数最多的还是寒门子弟,黎庶出身的吏员也有不少,但是人数比不得寒门子弟。”
寒门子弟。
寒门也是门,祖上也是阔过的门户,家里面有一卷经书稳定传承。
知识。
知识的系统性垄断,造就了广大黎庶上进无路。
但是,现在这种局面却是已经被李元吉给强制打破了,世家赖以传家、存续的知识,如今全部都被李元吉拿来当了教材。
只是学习毕竟是一个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出成果,当前世家、门阀、豪强子弟们仍旧具有领先的优势。
大唐官府就那么多,每年空出来的位子就那么多,并不是每一个世家子弟等可都以顺利为官。
尤其是那些有背景,但却又不受重视的子弟,于是就顺理成章的投身官府,成为吏员,熟悉这里面的一切,然后等待机会。
寒门子弟更加是如此。
吏员并不是不能为官,只要能够攀附上高枝,或者遇到伯乐,一样是有机会翻身。
不过。
目前来看,这样的幸运儿依旧都是少数。
“至于陛下所言的预备官员,臣惶恐,朝廷从未考虑过这事,若是某地官员出缺,朝廷又无人才,则只能等待科举之后选材。”
“大唐如今攻城掠地,之前科举选材已经尽数安排官职,全部都履职一方,朝廷目前暂时无有闲置人才。”
“陛下之前指派的十万官员,也都已经全部履职,现如今扶南、西域等地内附,朝廷已经派不出官员前往管理了。”
“西域之地有高昌旧臣,可以弥补一部分官员的缺口,但仍旧有缺。大致需要三千人左右。”
李元吉静静的听完,淡淡的笑了笑:“三千人哪里够?扶南一地要重新梳理,真腊也要重新委任官员,海州那里业已平定,同样需求官员前去管理。”
“这……”王扬等人闻言顿时脸上露出了难色,这些事情他们其实也清楚,只是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奏报。
海州孤悬海外,且被大军整个犁了一遍,有大军镇压,当地暂时是乱不起来,派遣官员的事情并不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