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荆州困局(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江陵城,刺史府,夜。

秋风渐紧,透过半开的窗棂,带来一丝沁凉的湿意。陆瑁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之中,案几上,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颀长而模糊。他面前的地图,已经不再是那张密密麻麻、插满旗帜的沙盘,而是一幅更宏大、更清晰的荆州全境图。图上,江河湖泊,山川城池,无不历历在目。

罗宪,已经带着他麾下精锐的郡兵,回到了江陵。他此刻正站在陆瑁身旁,神色恭谨。

“陆帅,夷陵和秭归两地的兵力,加上城中原有的守军,江陵城内外,已有将近四万之众。城防工事,也在加紧修缮,足以固守。”罗宪的声音,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陆瑁没有立即回应,他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地图上。

然而,陆瑁的眉头,却紧锁着,并未因这兵力的充实,而有丝毫放松。他知道,自张苞驰援潼关,魏延退守武关,赵广的覆江军潜入襄阳山林休整,以及他召回罗宪之后,荆州战场,进入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期。

这是一种表面的平静,一种战术上的僵持。钟会与文聘在襄阳互为犄角,固守待援;陆抗在江夏对关兴步步紧逼,却也未发动总攻;而陆瑁自己,也收敛了锋芒,将重心放在了江陵的防守与内部整合上。

“令则,你觉得,钟会会善罢甘休吗?”陆瑁终于开口,声音低沉。

罗宪沉吟片刻,答道:“钟会此人,年轻气盛,又素有智谋。临沮峡谷一败,对他而言,是奇耻大辱。他绝不会甘心就此退回中原。但此战,已让他元气大伤,短时间内,他恐怕也难有大动作。文聘虽勇,却也只是守成之将。如今,他们唯一的指望,便是等待中原的援兵。”

陆瑁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了地图的北方。中原,那片被曹魏铁骑统治的广袤大地。

“援兵……是啊,中原的援兵,已经动了。”陆瑁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

他已经收到了来自蜀汉细作的情报:曹魏大将军曹爽得知荆州战事,决定在潼关这打破僵局!

“十五万……”罗宪倒吸一口凉气,“曹魏果然底蕴深厚,国力雄厚。大司马在潼关,怕是要面临一场苦战了。”

陆瑁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整个天下的大势。

曹魏,占据中原,人口稠密,物产丰饶,兵源充足,其综合国力,确实稳坐三国第一把交椅。一次性调动十五万大军,虽然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巨大的消耗,但对曹魏来说,却并非不可承受之重。

而大汉呢?北伐多年,国力虽有损耗,但在先丞相、蒋琬、费祎等人的治理下,也算休养生息,国力逐渐恢复。然而,与曹魏相比,终究还是差距巨大。姜维在潼关,虽然有险可守,有张苞的四万生力军驰援,但面对曹爽十五万大军的猛攻,压力可想而知。

“伯约将张苞调往潼关,实乃无奈之举。”陆瑁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无奈,“潼关若失,则关中震动,汉中门户洞开,后果不堪设想。他必须保住潼关。而且,钟会和陆抗会想尽办法拖住我,不让我北上,如此一来,荆州还是要承受两线作战,同时我还要担忧冠重战事。”

“陆帅,那……我们该如何应对?”罗宪问道。

陆瑁没有直接回答,他的目光,再次转向了地图的东方,停在了江夏那片广阔的水域上。那里,是目前荆州战场,最让陆瑁头痛的地方。

江夏,长江水域。

江风呼啸,浪涛拍击着船舷。关兴站在主舰的甲板上,任由寒风吹拂着他的脸庞,心中却如火焚一般。

他看着不远处,那密密麻麻、如同浮动堡垒般的东吴水师。他们的战船,体型庞大,结构坚固,船上更是配备了大量的弓弩和投石机。而吴军将士,从小生活在水边,水性极佳,操船驾舟,如履平地。

反观自己麾下的荆州水师,虽然经过陆瑁几年的倾力打造,在船只建造、水兵训练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真正的海战中,与东吴这支传承百年的水师巨擘相比,却依然是望尘莫及。

“将军,吴军又开始用火攻了!”一名了望手高声喊道。

只见几艘东吴的“火船”,在小艇的推动下,借着风势,直奔蜀汉水师的阵地。火船上堆满了引火之物,一旦靠近,便会点燃,企图引燃蜀军的战船。

“快!水龙车准备!弓弩手压制!”关兴大吼着下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