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各有封赏(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长安大捷的喜悦,如同一场盛大的烟火,绚烂地绽放在关中平原的上空,却又在短短数日后,迅速冷却,化为一丝难以言喻的诡谲寒意。

天子车驾,在汉中主力大军的护卫下,从陇右回到了长安。

未央宫殿内肃立的文武百官,却让这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威严与压抑。

曹休的首级,被装在一个木匣里,安静地摆放在大殿中央,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惨烈与辉煌。

刘禅端坐于御座之上,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病态的潮红,既有光复旧都的激动,也有一丝面对殿下这些百战悍将的,不易察觉的紧张。他的左手侧,是面容清癯、眼神沉静的左丞相蒋琬。

朝议,开始了。

气氛,从一开始就显得有些凝重。

“此番西征,诸位将军,皆有不世之功。”刘禅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显得有些单薄,“朕与百官,皆感念于心。今日,当论功行赏,以彰国威!”

一名宦官展开圣旨,用尖细的嗓音开始宣读。

“……潼关守将赵统,身先士卒,于潼关、华阴,两度血战,为大军开路,后又于长安城内,堵截南门,力阻强敌,功勋卓着。特封为虎贲中郎将,总领宿卫禁军,护卫京畿!”

赵统出列,单膝跪地,声音洪亮:“末将,谢陛下隆恩!”

他的心中五味杂陈。虎贲中郎将,掌管禁军,这是天子近臣,是天大的荣耀与信任。但他知道,这也意味着他将离开一线战场,离开那位他最为敬佩的统帅。他不由自主地,瞥了一眼站在武将班列最前方的那个玄衣身影。

陆瑁,依旧面无表情,仿佛被封赏的不是他最亲信的部将。

“……征北大将军魏延,断敌归路,斩获无算。今关中已定,武关乃东南要冲,特命魏延率本部兵马,回镇武关,拱卫京畿之门户……”

魏延的眉头,猛地一拧!

回镇武关?他刚刚在关中杀得兴起,屁股还没坐热,就要被调回那个他待了多年的地方?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却被身旁陆瑁一个隐晦的眼神制止了。

“……雍州刺史庞德,率铁骑奔袭,于万军之中救出忠良,功不可没……潼关乃天下雄关,为我大汉东面屏障,干系重大。特命庞德,率部接管潼关防务,以固国本……”

庞德出列谢恩。他是一位沉默寡言的老将,以稳重着称,由他镇守潼关,朝中无人会有异议。

然而,随着一个个封赏的宣布,殿内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古怪。

赵统升了,却是明升暗降,调离了野战主力。魏延看似平调,实则被排除在关中核心之外。庞德的功劳被轻轻带过。所有与陆瑁关系密切的将领,都被巧妙地进行了“安置”。

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投向了陆瑁。

他们都在等,等那个最大的功臣,将会得到何等惊天动地的封赏。

就在这时,大司马蒋琬,缓缓出列。

“陛下,”他先是对着刘禅一拜,而后转向群臣,声音平静而有力,“臣自领大司马之职以来,多在后方,总督粮草,于战阵之事,实非所长。今关中已复,大汉军威重振,正需一位能征善战之帅,总领天下兵马,以图大业。”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了姜维身上。

“大将军姜维,深谙兵法,屡有建树,且忠勇过人。臣,愿辞去大司马之职,并保举姜维,接任大司马之职,总揽全国军务!”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姜维自己也愣住了,他下意识地向前一步,急道:“大司马,万万不可!维何德何能……”

“伯约不必过谦。”蒋琬摆了摆手,打断了他,“此乃国之大计,非为私情。”

刘禅的脸上,露出了恰到好处的“思索”与“决断”。他与蒋琬对视一眼,随即朗声道:“蒋公心怀社稷,朕心甚慰。姜维智勇双全,确是上佳之选。准奏!即日起,姜维升任大司马、大将军,开府治事!”

姜维的脸色变了几变,最终,只能在无数道复杂的目光中,跪地谢恩。他成为了继蒋琬之后,大汉军方的最高统帅。

然而,这还没有结束。

蒋琬再次开口:“臣辞去军职,然相父托孤之重,未敢或忘。今国事繁杂,臣请复归政事,为陛下分忧。愿为左丞相,总理朝政。”

“准!”刘禅毫不犹豫。

一辞,一升,一复。

短短片刻之间,大汉的军政大权,完成了交接。蒋琬以退为进,彻底掌握了朝堂。姜维被推上高位,成为了军方的第一人,也成了制衡旧有功勋集团的,最锋利的一把刀。

现在,只剩下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人了。

所有人的呼吸,都仿佛停止了。

刘禅的目光,终于落在了陆瑁身上。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温和与亲切。

“右丞相陆瑁,此番定关中,以诡兵奇谋,诱敌深入,一战而定乾坤,功盖当世,彪炳千古!朕……心甚慰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