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大汉丞相诸葛亮,薨(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根?

陆瑁的心脏,被这两个字狠狠地攥住了。

不是东征,不是伐吴,而是保住大汉的根!

这意味着,在诸葛亮看来,大汉最致命的威胁,并非来自外部的强敌,而是源于内部!

“丞相,此话何意?”陆瑁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了。

诸葛亮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榨干肺里最后一点空气,那双清亮的眼睛里,燃起了一团最后的火焰。

“子璋,你我相交三十三年,亮不与你说虚言。”他枯瘦的手指,在楠木盒子的边缘摩挲着,“大汉的根,是民心,是法度。民心失,则国之不存;法度坏,则根基腐朽。”

“我执政十七载,对外有你在,我内修法理,看似四海升平。然,亮非神人,亦有力所不逮之处。朝堂之上,派系已生;世家大族,盘根错节。亮在,尚能以威望镇之;亮若去,公琰持重有余,魄力不足;伯约锐意进取,易为人所用;文伟八面玲珑,难为国之砥柱。”

他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尖刀,精准地剖析着大汉光鲜外表下的隐疾。

“这枚令牌,”他颤抖着手,指向那枚黑铁令牌,“可调动‘汉陵卫’。”

汉陵卫?

陆瑁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此卫,乃先帝与亮,秘密所建。其成员,皆是忠烈之后,身世清白,只知有汉,不知有臣。他们不属军,不入政,散于市井,隐于百业。他们的任务,不是上阵杀敌,而是……清扫庭院!”

诸葛亮的眼中,闪过一丝骇人的精光。

“当有朝一日,权臣当道,蒙蔽圣听,世家坐大,侵蚀国本,便是此卫……出鞘之时!”

陆瑁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

这是一把悬在所有朝臣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一支只属于皇权,用于清洗内部的……血滴子!

“我将它交给你,是希望你……”诸葛亮的声音,陡然变得沉重,“永远,也不要用上它。但,你必须拥有它。这是最后的手段,是保住大汉不至于从内部崩塌的……最后一道屏障。”

陆瑁的手,握着那枚冰冷的铁牌,只觉得它重逾泰山。

他终于明白,诸葛亮托付给他的,不是一个丞相之位,而是一个“监国者”的身份,一个在最坏的情况下,可以动用雷霆手段,挽大厦于将倾的……孤臣!

就在这时,房门被“吱呀”一声,轻轻推开了。

一个身穿龙袍,面带憔悴与焦急的青年,快步走了进来。

正是大汉天子,刘禅。

他显然已经等在门外许久,再也按捺不住。当他看到床前跪着的陆瑁时,那双忧虑的眼睛里,瞬间爆发出巨大的光亮,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大哥!”刘禅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的激动。

陆瑁大惊,急忙起身要行君臣之礼:“陛下!”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陆瑁彻底呆立当场。

只见刘禅疾走几步,来到他面前,竟是不顾九五之尊的身份,对着他,深深地,长长地,一揖到底!

“陛下,万万不可!”陆瑁魂飞魄散,连忙伸手去扶,却被刘禅用力地避开。

“大哥受朕一拜!”刘禅直起身,眼眶通红,声音却异常坚定,“此一拜,非为君臣之礼!乃朕刘禅,为大汉四百州郡,为天下亿兆黎民,恳请先生,出山救国!”

这番话,掷地有声!

陆瑁彻底懵了。眼前的刘禅,哪里还有半分史书上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的影子?他眼神坚毅,言辞恳切,分明是一位心系天下的君主!

“陛下……”

“子璋。”床榻上,诸葛亮微弱的声音再次响起。他看着眼前的君与臣,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先帝托孤三人,”诸葛亮看着陆瑁,眼神灼灼,“子龙鞠躬尽瘁,已随先帝而去。”

“亮,不才,耗尽心血,亦将不久于人世。”

“如今,这副担子,这句嘱托,便只剩下你一人了。”

他转向刘禅,声音提高了几分:“陛下!先帝遗命,亦是亮之遗愿!请陛下,拜子璋为相!总揽朝政,以继汉室大业!”

刘禅闻言,毫不犹豫,再次对着陆瑁,便要下跪。

“臣,惶恐!”陆瑁这一次,再不敢迟疑,抢先一步,双膝跪倒在地,重重地叩首,“陛下!丞相!万万不可!瑁何德何能,敢居此位!”

他抬起头,脸上满是挣扎:“荆州数载,瑁已是闲云野鹤,心力交瘁。朝中自有公琰、文伟、伯约诸公,他们才是国之栋梁,丞相悉心栽培的肱骨之臣!”

他不是推辞,他是真的怕。

这副担子,太重了!重到足以压垮任何人!

“你若不接,大汉……亡矣!”诸葛亮的声音,陡然变得严厉,“子璋!你忍心看着先帝、二将军、三将军、子龙与亮的毕生心血,毁于一旦吗!你忍心看着这满目疮痍之后,好不容易迎来的新生,再度陷入战火与纷争吗!”

“你以为你在荆州种地,就是真正的安宁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曹魏的铁蹄,孙权的艨艟,随时会踏碎你的田园!”

一声声质问,如同重锤,狠狠砸在陆瑁的心上。

他想起了荆州田埂上,老农的笑脸。

想起了江陵城中,孩童的歌声。

想起了妻子关凤,靠在他肩上,轻声说的那句“真美啊”。

是啊……

如果大汉亡了,这一切,还存在吗?

他改变不了天下大势,但他若退缩,就连脚下这片土地的命运,也无法守护。

陆瑁缓缓闭上了眼睛,再睁开时,眼中所有的挣扎、犹豫、恐惧,都已褪去,只剩下一种前所未有的澄澈与坚定。

他再次看向刘禅,看向诸葛亮,声音不再颤抖,变得平静而有力。

“臣,可以接。”

刘禅大喜过望:“大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