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大战前的筹划(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武关,五万。由魏文长统领。”
“东三郡,五万。由张兴国驻守,受文长节制。”
“荆州,十万!由坦之为主将,姜伯约为副将,共守襄阳。”
“潼关,五万。由子璋亲自坐镇。”
“另于汉中,常驻五万兵马,以为东三郡之后援与蜀中之屏障。”
“最后,”诸葛亮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长安城的标识上,“于长安,集结十万大军,作为中军预备,由我与陛下亲自调度,随时支援各路战线!”
一连串的数字和部署,从诸葛亮口中清晰地吐出。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四十万!
“丞……丞相!”费祎的脸都白了,他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四十万大军……这……这每日的粮草消耗,便是天文数字啊!国库……国库真的撑不住啊!”
这位大汉的财神爷,是真的要哭了。他仿佛已经看到府库里堆积如山的铜钱和粮草,如流水一般倾泻而出,怎么堵都堵不住。
陆瑁却在这个时候,上前一步,朗声说道:“陛下、丞相,潼关这五万人,便用我这两年练出来的兵马吧!”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强大的自信,仿佛这五万人,便可抵千军万马。
刘禅看着殿下这群神情各异的臣子,心中却是一片清明。他没有被那庞大的数字吓到,也没有被费祎的哭穷所动摇。
他走到地图前,目光锐利地盯着潼关的位置。
“相父,大司马,朕有一个疑问。”
“陛下请讲。”
“潼关乃国门,邓艾屯兵函谷关,兵力不下十万。我方以五万精锐拒之,是否过于冒险?纵然大司马的兵马战力无双,但兵力悬殊,万一战事胶着,恐生变数。”
年轻帝王的问题,直指核心。
诸葛亮微微一笑,解释道:“陛下明鉴。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邓艾虽有十万之众,但潼关天险,易守难攻,更有弘农数百里缓冲区消耗其锐气。子璋的五万雄兵,足以据关而守,令其寸步难进。”
陆瑁也跟着补充道:“陛下,丞相的计策,妙就妙在潼关这五万兵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伸出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长安。
“真正的杀招,是这十万中军预备!我守潼关,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拖住邓艾,把他死死地钉在关前!只要他敢全力攻城,我便能让他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而一旦他露出疲态,或是其他战线出现战机,长安的十万大军,随时可以西出潼关,与我前后夹击,一举将邓艾所部,全歼于关下!”
“这叫什么?”陆瑁咧嘴一笑,“这叫围点打援,待其自投罗网!”
“不止如此!”诸葛亮接过话头,手指又移向了武关和荆州,“这十万中军,同样是威慑曹休和诸葛恪的利剑!他们若敢在东线全力猛攻,这十万大军便可南下武关,直插南阳盆地,断其后路!”
一文一武,一唱一和,将一盘惊心动魄的大棋,清晰地展现在了刘禅面前。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兵力部署,而是一个环环相扣、处处藏着杀机的巨大陷阱!
长安的十万预备军,就是悬在所有敌人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动则,必遭雷霆一击!
刘禅听得是心潮澎湃,他终于明白了这盘棋的精髓。
他深吸一口气,环视着殿中百官,声音前所未有的坚定。
“就依相父与大司马之策!”
“费祎!”
“臣……臣在。”费祎一个激灵,连忙应道。
“朕命你,倾尽国库,保障四十万大军粮草军械供应!若有不足,朕便打开内帑,变卖宫中奇珍!此战,只许胜,不许败!钱,不是问题!”
“臣……领旨!”费祎看着帝王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只觉得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头顶,他咬着牙,将所有的担忧都咽了回去。
“蒋琬!”
“臣在!”
“朕命你,总领后方民政,安抚百姓,调度民夫,务必保证前线所需,源源不断!”
“臣,领旨!”
“传朕旨意!”刘禅的声音,响彻整个未央宫,“告三军将士,告天下万民!大汉兴亡,在此一战!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建兴十三年,秋。
就在大汉朝堂定下国策,整个国家如同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开始高速运转之时。
千里之外,魏国,许昌。
魏明帝曹叡,正与他最信任的大将军曹休,在御花园中对弈。
一名黑衣的校事府密探,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一旁,呈上了一份刚刚从长安传回的密报。
曹叡展开竹简,只看了一眼,便笑了起来。
“大司马,你看,诸葛亮和陆瑁,果然还是老一套。”
他将竹简递给曹休,笑道:“分兵据守,中军策应。他们这是想用一个长安城,拖住我们东西两路大军啊。”
曹休接过密报,粗略一看,也是不屑地冷哼一声:“又是这种四平八稳的打法,毫无新意。陛下,看来我们是高估他们了。”
曹叡捻起一枚黑子,轻轻落在棋盘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他的目光,却没有看棋盘,而是望向了遥远的西方,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不,他们不是没有新意,而是太过自信了。他们以为,我们真的会傻乎乎地去啃潼关和江陵这两个硬骨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