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长安!长安!(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陆逊和朱然用自己的性命,为这场惊心动魄的外交战画上了一个惨烈的句号。
吴蜀之间,再无缓和的可能。
孙权以国书与曹魏正式结盟,两国约定,共伐蜀汉。
坐镇江夏的大都督,换成了年轻气盛,一心要为江东雪耻的诸葛恪。
而蜀汉,则在天下人的注视下,将陆逊和朱然的灵柩,以王侯之礼,礼送回了建业。
这一手,让孙权刚刚凝聚起来的战意,像是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憋屈得几欲吐血。
天下舆论,几乎一边倒地称颂汉室仁德,而孙权,则坐实了寡恩薄情,逼死忠良的形象。
一时间,三国之间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
魏、吴结盟,却各怀鬼胎,谁也不愿先动手,替对方火中取栗。
蜀汉则利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开始了一项震惊天下的大动作。
蜀汉建兴十年,公元232年。
迁都,是一个无比庞大而繁琐的工程。
整个成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和打包场。
中都护府内,陆瑁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卷宗,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
“文伟兄,我算是服了。”他抓起一卷竹简,随手展开,“《蜀都赋》也要带上?这玩意儿顶什么用?路上当柴火烧吗?”
费祎正一丝不苟地核对着一份清单,闻言头也不抬地说道:“子璋,这叫传承。皇家的一草一木,一纸一字,都是国之底蕴,缺一不可。”
“底蕴太沉,车轮子会压断的。”陆瑁丢下竹简,揉着眉心,“光是这些瓶瓶罐罐,就得动用上千辆马车。更别提国库里的金银铜钱,武库里的兵甲器械,还有各部官员连家眷带细软……我算了算,这支队伍从头到尾,怕不是要拉出上百里!”
“所以丞相才命你我二人,总领迁都事宜。”费祎放下笔,终于看了他一眼,“你鬼点子多,肯定有办法。”
“办法就是,烧了!”陆瑁恶狠狠地说道,“除了钱、粮、兵器和最重要的机密档案,其他的到了长安再置办!”
费祎被他气笑了:“你这叫迁都?你这叫逃难!行了,别发牢骚了,丞相已有定计。禁军、虎步营护卫中宫,屯骑、越骑、长水、射声、步兵、中垒,六校尉并出,分段护卫。车骑将军早已在汉中与子午谷一线,布置了三万大军,确保栈道万无一失。”
建兴十年,十一月,初雪。
一支望不到头的庞大队伍,告别了繁华的成都,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龙旗飘扬,御驾居中。
刘禅掀开车帘,最后望了一眼这座他生活了二十余年的都城,心中百感交集。
队伍如同一条长龙,蜿蜒穿行在白雪皑皑的秦岭栈道之上。
脚下是万丈深渊,头顶是峭壁千仞。
凛冽的寒风,吹得旗帜猎猎作响。
诸葛亮坐在马车里,身披厚氅,凝望着北方。那张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此刻也难掩激动。
长安!
那个魂牵梦绕了无数遍的名字,那个承载了大汉四百年荣光的故都,就在这条路的尽头。
半个月后,队伍抵达汉中。
短暂休整之后,大军再次出发,越过秦岭,关中平原那广袤而苍凉的土地,终于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长安……那就是长安……”
不知是谁,在队伍中发出了一声颤抖的惊呼。
远处,一座雄伟古城的轮廓,在冬日的薄雾中若隐若现。
它虽历经战火,城墙斑驳,却依旧如同一头匍匐的巨兽,散发着君临天下的威严与气魄。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无论是身经百战的将军,还是文弱的书生,在看到这座城池的瞬间,眼眶都红了。
这是汉家的根!
刘禅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下御驾,亲自步行,走向那座承载着他祖先荣耀的城门。
“开——城——门——”
随着一声悠长的号令,那厚重得仿佛能压垮历史的城门,在一阵令人牙酸的“嘎吱”声中,缓缓开启。
一股苍凉、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仿佛间,高皇帝、武皇帝、光武皇帝的影子,与眼前这位年轻的天子,重叠在了一起。
诸葛亮站在刘禅身后,看着天子一步步踏入长安城,他挺直了半生的脊梁,在这一刻,微微有些颤抖。
他缓缓抬起头,望向那灰蒙蒙的天空,喃喃自语。
“先帝,亮,不负所托……”
甘泉宫。
刘禅接过诸葛亮递上的祭文,深吸了一口长安城清冷而干燥的空气。
这空气里,没有蜀中的湿润,却带着一股厚重的,属于历史的尘埃味道。
他展开那卷用蜀锦写就的祭文,面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他的声音,清朗而坚定,传遍了整个祭天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