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公审陆逊(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迁都之议,如同一颗巨石,在成都的朝堂之上,砸出了滔天巨浪。

余波未平,另一桩同样足以震动天下的大事,被摆上了台面。

朝会之上,当刘禅在平息了关于迁都的最后一丝杂音后,目光缓缓扫过群臣,提出了下一个议题时,所有人都感到,今日的朝堂,注定无法平静。

“众卿,”年轻的天子声音沉稳,“东吴大都督陆逊,后将军朱然,现囚于成都大狱。如何处置此二人,关乎我大汉国策,关乎天下走向。朕,想听听众卿的意见。”

“请陛下,斩杀陆逊!”一众从刘备时代便跟随的老将,以及无数与东吴有过血战的军中将领,尽皆出列,声势浩大,几乎要将未央宫的屋顶掀翻。

看着这几乎一边倒的舆论,以谯周为首的益州本土官员,都明智地选择了闭嘴。这种时候,谁敢替陆逊说一句话,怕是立刻就要被这滔天的军方怒火,撕成碎片。

龙椅上的刘禅,眉头紧锁。

他看向丞相诸葛亮,却见他依旧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如山。

他又看向陆瑁。

就在这时,一个稍显突兀的声音,在大殿中响了起来。

“陛下,臣,有不同看法。”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出列的,是掌管国库的治粟都尉,董允。

董允为人方正,不喜言笑,此刻他迎着无数道能杀人的目光,依旧面不改色,对刘禅躬身道:“陛下,迁都长安在即,修葺宫殿,安抚流民,犒赏三军,哪一样,不需要钱粮?北伐大军屯于关中,每日人吃马嚼,消耗亦是海量。国库虽因南中之战有所充盈,但如此消耗下去,亦是捉襟见肘。”

他顿了顿,声音清晰地响彻大殿。

“陆逊、朱然,乃东吴柱石。杀了他们,固然能泄一时之愤,于国,却无半分裨益。但若将他们……赎回东吴,孙权为求其二人生还,必不吝钱粮、金帛,甚至……城池!”

“以两个必死之囚,换来我大汉数年之资,以充实国库,支撑北伐大业。孰轻孰重,请陛下明察!”

董允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火热的头顶。

一些文臣开始窃窃私语,显然是动心了。

是啊,杀两个俘虏,除了出口恶气,还能得到什么呢?但如果能换来真金白银,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董都尉所言,差矣!”

又一人出列,乃是侍中费祎。

费祎为人稳重,他先是对着众人团团一揖,才缓缓开口:“赎回,万万不可。”

董允皱眉:“为何不可?”

费祎叹了口气:“董都尉只看到了钱粮,却没看到放虎归山的后患。朱然尚可不论,那陆逊,是何等人物?乃东吴的擎天柱!如今我大汉好不容易才将其擒获,若为些许钱粮便将其放回,不出十年,此人必将成为我大汉心腹大患!届时,再想对付他,所付出的代价,又岂是今日这点钱粮可以比拟的?”

“这……”董允也一时语塞。

费祎转向刘禅,拱手道:“臣以为,陆逊、朱然杀之,则彻底激怒孙权,使其与曹魏再无嫌隙,于我大汉不利。放之,则后患无穷。最稳妥之法,莫过于将二人,终身监禁。既可作为与东吴谈判的筹码,又可绝其再为祸之可能。”

一时间,大殿之上,“杀”、“赎”、“囚”三种声音,争执不休,吵成了一锅粥。

刘禅被吵得一个头两个大,他将求助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两个至今一言不发的人。

“相父,中都护。”

这一次,没等诸葛亮开口,陆瑁先一步走了出来。

他一出列,整个大殿的嘈杂声,都奇迹般地小了下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年轻得过分,却已功高盖世的中都护身上。

“董都尉为国库计,费侍中为大局谋,是老成之言,谋国之道。不过,在我看来。无论是杀,是赎,还是囚,都……不是上策。”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那依中都护之见,何为上策?”刘禅立刻追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