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决定北伐(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第二天,天色未明,晨雾尚笼罩着沉睡的江陵城。
陆瑁已经悄然起身。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在妻女的床边,深深地,凝望了许久。他俯下身,在妻子关凤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了,一个轻柔的吻;又在儿子陆岳那肉嘟嘟的脸颊上,留下了一个,带着胡茬微刺的,父亲的印记。
而后,他毅然转身,再无回头。
府外,乌骓马早已备好。陆瑁翻身上马,只带了简单的行囊与那杆,被妻子擦拭得,一尘不染的梅花枪。他没有向任何人告别,只是对着那座,还在沉睡中的,大将军府,遥遥地,行了一个注目礼。
随即,他双腿一夹马腹,骑着马,朝着成都的方向,绝尘而去。
自荆州至蜀中,道路,愈发崎岖。平坦的江汉平原,渐渐被,连绵起伏的丘陵所取代。
陆瑁并不急于赶路。他一边行进,一边,整理着自己的思绪。
这一次,他要说服的,是朝堂上的那群,主和派。
这些人,并非奸佞。他们中,有许多,是追随先帝半生,劳苦功高的元老;有许多,是蜀中本地的士族领袖,他们,更关心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富庶;还有许多,是掌管钱粮户籍的务实官员,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汉如今的国库,是何等的,捉襟见肘。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大汉最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固守蜀中天险,而不是,再次发动一场,胜负难料的,国战。他们的“主和”,并非投降,而是一种,保守的,务实的,“自保”之道。
陆瑁知道,要说服他们,靠的,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更不能是,中都护的权威。他必须,用最无可辩驳的事实,最严谨周密的逻辑,以及,那足以,重新点燃他们心中火焰的,大义,来,彻底击溃他们,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和平”堡垒。
他要,实现先帝的遗愿。他要,再造大汉!这,是他,对刘备的承诺。是,他对诸葛亮的承诺。更是,他对这个时代,许下的,宏愿。
十日后,成都,锦官城。
当陆瑁一身风尘,牵着马,出现在这座,繁花似锦的,天下雄城之下。
陆瑁没有耽搁,他直接前往丞相府,求见诸葛亮。二人,在书房密谈了,整整一个下午。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
而当陆瑁出丞相府后,丞相府,则立刻,向宫中,递上了一道奏疏:“大汉中都护陆瑁,不辱使命,已与东吴,达成共识。臣,恳请陛下,明日,召开朝会,共商,北伐大计!”
次日,成都皇宫,朝议大殿。
刘禅,高坐于龙椅之上。他的身边,丞相诸葛亮,羽扇纶巾,神色肃然。殿下,文武百官,分列两旁。
当值事的宦官,用尖细的嗓音,高声宣布:“宣,中都护陆瑁,上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望向了,殿外。
陆瑁,身着中都护的紫色官服,腰悬佩剑,步履沉稳,从殿外,一步一步,走了进来。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目不斜视地,走到了大殿的中央,对着刘禅与诸葛亮,躬身行礼。
“臣,陆瑁,参见陛下,参见丞相。”
“爱卿,平身。”刘禅的声音,温和而平顺。
“子璋,你此行江东,促成孙刘联盟,实乃,不世之功。”诸葛亮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今日,便请你,将此行成果,与盟约之细节,向陛下与诸位同僚,详细,禀明。”
“臣,遵命。”
陆瑁转过身,面向文武百官。他将,自己如何抵达江夏,如何与陆逊博弈,如何,在黄鹤楼上,与孙权,定下“东西并进,共伐曹贼”的盟约,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
当他说完,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随即,便如同,烧开的水一般,彻底,沸腾了!
以李严为首的武将集团,个个面露喜色,摩拳擦掌。
“太好了!孙权那厮,总算,识时务了一次!”
然而,另一边,以光禄大夫谯周为首的文官集团,却是,愁云惨雾,忧心忡忡。
终于,谯周,这位在蜀中士林,德高望重的老臣,颤巍巍地,走了出来。他先是对着刘禅,行了一个大礼,然后,才用一种,悲天悯人的语气,说道:
“陛下,丞相,中都护。老臣,有话要说。”
“谯大人,请讲。”诸葛亮抬了抬手。
谯周叹了口气,目光,扫过陆瑁,那张,年轻而坚毅的脸。
“中都护,少年英才,胆识过人,孤身入虎穴,而能,说服江东之主。此等功绩,老臣,佩服之至。”他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无比沉痛。
“但,佩服,归佩服。老臣,依旧要说,北伐,万万,不可!”
“为何不可!”性如烈火的魏延,当即,怒喝出声。
谯周没有理会他,只是,对着龙椅之上的刘禅,痛心疾首地说道:
“陛下!如今,我蜀中,百姓,渴望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连年的,战争!”
“丞相,与中都护,南征,平定南中,固然,开疆拓土。但,南中初定,人心未附,蛮夷之患,仍是,心腹大患!此时,若倾国之力,尽数北上,万一,南中再反,我等,腹背受敌,将如何自处?”
“更何况,”谯周的声音,愈发激动,“钱粮!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我大汉,如今的国库,能支撑一场,长达数年,耗费无算的,北伐吗?一旦,粮草不济,前方将士,饥寒交迫,那,岂不是,重蹈,先帝之覆辙!”
“老臣,恳请陛下,三思!我等,当务之急,是效仿高祖,入关之后,与民休息。发展农桑,充实国库,教化百姓。待到,国富民强,再言北伐,方是,万全之策啊!”
谯周的这番话,说得,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他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最现实,最致命的,难题。
一时间,殿内,附和之声,此起彼伏。
“谯大人,所言极是!当以,国事为重!”
“我等,不能再,穷兵黩武了!”
看着这番景象,陆瑁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意外。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静静地,等着,所有的反对之声,都渐渐,平息下来。然后,他才,缓缓地,向前,踏出了一步。
“谯大人。”他开口了,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您方才所言,句句,皆是,为国为民的,肺腑之言。瑁,亦是,感佩。”
“但是……”
他的目光,瞬间,变得,如同刀锋般,锐利!
“敢问谯大人,您所谓的,‘万全之策’,真的,万全吗?”
谯周一愣:“中都护,此话何意?”
“谯大人,以为,我们,固守蜀中,休养生息,便能,高枕无忧吗?”陆瑁冷笑一声。
“敢问,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曹魏,会给我们,十年,二十年,去休养生息,去国富民强吗?”
“不会!”他的声音,骤然拔高!
“他们,只会,趁着我们,沉浸在,偏安一隅的,温柔乡里时,不断地,积蓄力量!待到,其实力,十倍于我,百倍于我之时,便会,挥师南下,一举,将我们,碾为齑粉!”
“到那时,我们,拿什么,去抵挡?靠,我们,那充实的国库吗?靠,我们,那安逸的百姓吗?”
“谯大人,所谓的‘休养生息’,不过是,饮鸩止渴!所谓的‘固守待变’,不过是,坐以待毙!”
这番话,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所有主和派的脸上!让他们,面红耳赤,却又,无从反驳!
陆瑁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他转过身,面向,所有的文武百官,声音,愈发,慷慨激昂!
“诸位,都说,国库空虚,钱粮不足。那我,便与诸位,算一笔账!”
“我们,若不出兵,便要,在长安,在荆州,在整个边境,陈兵数十万,以防,曹魏与东吴的,入侵!这数十万大军,每日的人吃马嚼,军械损耗,又是,何等,天文数字!”
“这,是一笔,只出不进的,消耗!它,会像一个,无底的黑洞,年复一年,吸干我大汉的,最后一滴血!”
“而北伐,则不然!”
“我们,可以,以战养战!用曹魏的土地,钱粮,人口,来,打曹魏!”
“这,才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诸位,都说,百姓,渴望和平。没错!但,百姓,渴望的,是,堂堂正正,站着,活下去的和平!而不是,苟延残喘,跪着,求来的,偷安!”
“先帝,为何,要北伐?丞相,为何,要北伐?因为,我们,是汉!是大汉的,延续!我们的都城,不是,在这,偏安一隅的,锦官城!长安虽然已经在我们手上,但是不攻下潼关,我们始终无法还于旧都。因为长安不安全,没有天险可守。”
“我们若,连,打回家的,勇气,都没有了!那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自称,汉臣!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至于,南中之患!”陆瑁的目光,扫向,那些,面色凝重的,蜀中士族。
“有我,在南中,留下的,三万精锐。有,我亲手制定的,治理方略。”
“我,陆瑁,在此,以项上人头,担保!北伐期间,南中,若有,一兵一卒之乱,我,自裁,以谢天下!”
他最后,转过身,对着龙椅之上的刘禅,对着,身旁的诸葛亮,深深地,一揖到底!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嘶吼出了,他心中,最深的,呐喊!
“陛下!丞相!”
“先帝,临终托孤,言犹在耳!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乃我等,毕生之宏愿!”
“如今,东吴结盟,曹魏内乱,天时,在我!”
“三军用命,将士归心,人和,在我!”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备!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若,坐失此机,我等,皆为,汉室之罪人!”
“臣,陆瑁,恳请陛下,下定决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即刻,北伐!”
说罢,他,长跪于地,不起。
整个大殿,死一般的,寂静。所有的文武百官,都被陆瑁这番,气吞山河,情理兼备的,言辞,彻底,震撼了!他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在隆中,为先帝,规划三分天下的,年轻的,卧龙先生。
许久,丞相诸葛亮,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手中的羽扇,轻轻一挥。
“陛下。”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锤定音的,力量。
“子璋之言,亦是,亮,心中所想。”
“臣,附议。”
龙椅之上,年轻的刘禅,看着下方,那个,长跪不起的,挺拔身影。他的眼中,那份,属于少年的,懦弱与,迷茫,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点燃的,属于帝王的,热血与,威严!
他缓缓地,站起身。
用一种,从未有过的,坚定声音,宣布道:
“准!”
“传朕旨意!”
“命,丞相诸葛亮,为北伐大元帅,总领一切军务!”
“命,中都护陆瑁,为前军大都督,总督先锋!”
“朕,要在,这成都城,静候,我大汉王师,光复天下的,捷报!”
当后主刘禅那一声,充满帝王威严的“准”字,响彻整个朝议大殿时,所有人都以为,这场关于北伐的,世纪之辩,已经,尘埃落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