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功成身退,先帝遗言(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冬日的暖阳,为成都这座繁华的都城,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当南征大军凯旋的消息传来时,整个成都都沸腾了。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他们手持鲜花与彩带,欢呼着,迎接英雄的归来。
这一次,没有了北伐归来时的那种紧张与肃杀,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和平与安宁的庆贺。
六万大军,在经历了南中的烟瘴与苦战之后,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带回了整个西南边陲的、长久的安宁。
马车之上,陆瑁透过车窗,看着窗外那一张张淳朴而喜悦的笑脸,听着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中都护威武”,他的心中,却异常地平静。
他想起了在泸水之畔,与孟获定下的那个盟约;想起了自己对妻子关凤,在出征前夜,许下的那个承诺。
南中已定,大汉后方无忧。
是时候了。
三日后,皇宫,朝议大殿。
刘禅高坐于龙椅之上,满面红光。丞相诸葛亮、太尉庞统,分列左右。文武百官,济济一堂。
陆瑁身着中都护的朝服,手持玉圭,站在百官之首。他刚刚详细地奏报了南征的全部经过,以及对南中未来的治理方略。
“……臣以为,南中之策,当以怀柔为主,教化为辅,使其知我大汉之威,更沐我大汉之德。如此,则西南可保百年无忧。”
听完陆瑁的奏报,殿上一片赞誉之声。
刘禅龙颜大悦,他站起身,朗声道:“中都护此番南征,不费国家钱粮,不损一兵一卒,便为我大汉,平定百年之患,其功,当世无双!朕意,加封中都护为安南侯,食邑三千户,赐黄金万两,锦缎千匹!”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附和。
然而,面对这泼天的封赏,陆瑁却并没有像众人预料的那样,叩首谢恩。
他缓缓地,将玉圭放归于朝班,然后,走到了大殿的中央,对着刘禅,行了一个无比郑重的大礼。
“臣,陆瑁,叩谢陛下天恩。”
他的声音,平静而清晰,响彻整个大殿。
“然,臣今日,非为请赏,而是……请辞。”
“请辞”二字一出,整个大殿,瞬间,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看着那个站在殿中央的、年轻的身影,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开什么玩笑?
在这个功高盖世、前途无量的时刻,辞官?
刘禅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怔怔地看着陆瑁,以为自己听错了。
“中……中都护,你,你说什么?”
陆瑁再次一拜,语气,却无比坚定:“回到成都之后,臣日夜思量。自随先帝以来,臣南征北战,数年未有停歇。如今,雍凉已复,长安在握,南中已定,大汉根基,已然稳固。臣自觉,已为先帝,为陛下,为大汉,鞠躬尽瘁,完成了臣之使命。”
“臣……年岁渐长,精力不济,常感疲惫。恳请陛下,恩准臣,解去身上所有官职,回归南阳故里,做一介布衣,与家人团聚,安度余生。”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合情合理。但听在刘禅和诸葛亮的耳中,却不啻于晴天霹雳!
“不行!绝对不行!”
刘禅第一个,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他有些失态地,快步走下台阶,亲自去扶陆瑁。
“爱卿,你这是为何?莫非是朕的封赏,让你不满意吗?你若觉得不够,朕可以再加!朕可以封你为王!只要你留下,什么条件,朕都答应你!”
此刻的刘禅,早已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他深知,陆瑁对于如今的大汉,意味着什么。他不仅仅是一个将帅,更是与丞相并驾齐驱的,定海神针!
诸葛亮,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话。他只是手持羽扇,静静地看着陆瑁,那双深邃如星海的眼眸中,情绪,复杂到了极点。有惊讶,有不解,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失望。
刘禅和诸葛亮都不同意,这是必然的。
陆瑁轻轻地,推开了刘禅搀扶的手,第三次,拜伏于地。
“陛下,臣意已决。非为官爵,非为名利,只为心中那份,对家人的亏欠。恳请陛下,成全!”
他的态度,坚决无比,没有留下一丝一毫,可以转圜的余地。
刘禅急得满头大汗,他求助似的,看向了身旁的诸葛亮。
“丞相!丞相,你快,快劝劝他啊!”
诸葛亮缓缓地,叹了一口气。
他走上前,没有去看陆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大殿之外,那悠远的天空。
“子璋,”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察的疲惫与沙哑,“你可知,你方才所言,最让我失望的,是哪一句吗?”
陆瑁伏在地上,没有作声。
“你说,你‘完成了臣之使命’。”诸葛亮缓缓摇头,“不。你的使命,远未完成。我大汉的使命,也远未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