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关云长义释曹操(一)(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夏口渡口,江风猎猎,卷带着江水与硝烟混合的独特气息。诸葛亮乘坐的小舟,在水手的操控下,稳稳地靠向了岸边。岸上,刘备早已亲率众将在此迎候,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此刻难掩激动与喜悦之色,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那一袭青衫、手持羽扇的身影上。

“军师!”小舟刚一停稳,刘备便快步上前,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一番急切的问候之后,众人簇拥着诸葛亮,迅速进入中军大帐。

帐内,巨幅的荆州地图悬挂正中。诸葛亮顾不上喝一口热茶,便迅速进入了运筹帷幄的角色。他先是对刘备宽慰道:“主公勿忧。亮已得知,子龙与子璋仍在乌林山中,如两枚钉子,死死牵制着曹军的后路与徐晃的兵马,我等无需再分兵往援。眼下,当务之急,是布下一张天罗地网,将曹操这头败退的猛虎,彻底困杀!”

他目光如电,缓缓扫过帐前诸将,一股无形的威仪瞬间笼罩了全场。随即,他声音清晰有力地发出了第一道号令:

“翼德听令!”

“在!”张飞豹头环眼,猛地一步踏出,声若洪钟,震得整个大帐嗡嗡作响。

“你可亲领三千精兵,即刻渡江,星夜兼程,沿途截断通往彝陵的通路,务必抢在曹军之前,赶到葫芦谷口设下埋伏。”诸葛亮手中羽扇轻摇,指向地图上的一处狭窄谷地,“曹操赤壁新败,已成惊弓之-鸟,必然不敢冒险走地形更为复杂的南彝陵小路,定会取道相对开阔的北彝陵。我估算时日,待明日雨过天晴,曹军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必将于谷中埋锅造饭。你只需看到谷中烟起,便立即从山边四面放火,以雷霆之势冲击敌军!此役,虽不求必擒曹操,但翼德此功,定然不小!”

张飞听得热血沸腾,慨然抱拳应诺:“军师放心!俺老张保证,连一只耗子都休想从那谷口溜过去!”

诸葛亮微微颔首,又唤糜竺、糜芳、刘封上前:“三位将军,各领战船,分头沿长江上下游巡弋。曹军溃散,必有无数残兵败将漂流江上,你们的任务,便是搜剿溃兵,尽可能夺取其遗弃的兵器、船只与辎重,充实我军军备。”

三人躬身领命,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即刻前去准备。

随后,诸葛亮转向一旁神情恭谨的刘琦,语气温和却不失郑重:“公子,武昌乃江防要冲,地位极为紧要。还请公子即刻返回,统领本部兵马,将江岸各处渡口严密布防。曹操兵败,必有残部试图由此逃窜过江,公子可相机擒获。但切记,不可轻易离城追击,以防曹军狗急跳墙,反攻城池。”

刘琦深知责任重大,恭敬地向刘备和诸葛亮长揖辞别,匆匆登船,返回武昌布防。

一时间,帐内将领各领将令,纷纷离去,只剩下刘备、诸葛亮与一直侍立在侧的关羽。关羽见诸葛亮分派任务,上至截击主力,下至搜剿残兵,唯独将自己这位上将闲置,他那张素来赤红的面庞此刻已沉如寒铁,丹凤眼中早已按捺不住熊熊战意。他上前一步,手中青龙偃月刀的刀柄在地上一顿,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朗声说道:“关某自跟随兄长起兵以来,南征北-战,大小战阵,何曾落于人后?今日面临曹贼此等大敌,军师却不委以重任,莫非是嫌关某刀已不利否?”他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与骄傲。

诸葛亮闻言,缓缓转过身来,脸上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不紧不慢地说道:“云长误会了。亮并非不信将军盖世之武勇,实是有一处最为关键、最为凶险的隘口,非云长不可镇守。只是……”他故意顿了顿,目光在关羽脸上打了个转,“只是考虑到其中有些许违碍之处,恐将军到时心中为难,反误了大事,故而亮才思虑再三,迟迟不敢轻易委派。”

关羽那两条卧蚕眉猛地一挑,追问道:“有何违碍?军师但讲无妨,关某愿闻其详!”

诸葛亮看着他,目光变得深邃,仿佛能洞悉人心:“昔日曹操于许都,待将军不可谓不重,上马金,下马银,赠袍赐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此等恩义,天下皆知。将军亦曾于万军之中,感其恩义,言‘降汉不降曹’。如今曹操赤壁大败,兵将尽丧,穷途末路,若推算其逃亡路线,十之八九,必经华容道。倘若遣将军领兵前往设伏,以将军义气深重之性情,念及旧日恩情,恐怕……到头来难免会放他一条生路。若如此,则纵虎归山,后患无穷。因此,亮实不敢将此擒贼首之重任,托付于将军啊。”

此言一出,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在关羽心头。他那高傲的自尊,岂能容忍此等质疑!关羽脸色一正,声如金石,断然道:“军师何出此言!当日曹操确实厚待于我,但我亦早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报其恩,两不相欠!今日,他是国贼,我是汉臣,狭路相逢于疆场之上,岂能因昔日私恩,而废国家公义?”

他向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直视诸葛亮,掷地有声:“军师若不信我关某之心,我愿在此立下军令状!若我关羽在华容道拦截,胆敢念私情而放走曹操,甘愿按军法处治,绝无半句怨言!”

诸葛亮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见关羽态度坚决,言辞恳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随即立刻正色道:“云长既有此决心,亮又何疑?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然将军愿立军令状以明心迹,亮自当奉陪!”

他立刻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关羽毫不犹豫,大步流星地走到案前,挽起衣袖,接过狼毫笔,蘸饱了浓墨。帐内一时寂静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只见他笔走龙蛇,在一张白绢上奋笔疾书,写下了军令状,内容清晰明确:若于华-容道拦截曹操,未能擒获或故意放走,甘当军法。写毕,掷笔于案,将写好的军令状双手呈上。

诸葛亮双手接过军令状,仔细看过,郑重地点了点头,将其小心收起,然后转向关羽,语气变得无比严肃:“如此,便烦请云长将军,亲率本部五百校刀手,即刻前往华容道设伏。此地山路狭窄,林木茂密,泥泞难行,乃曹操败逃必经之险要。将军可依山傍险,多砍伐树木,布下障碍,以逸待劳,待曹军经过,再行截杀。切记,只需拦截,不必死战,务必擒住曹操,带回夏口!”

“关某领命!”关羽抱拳领命,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中军大帐,那挺拔的背影,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绝。

刘备闻言,虽仍有些不解,但出于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也就不再多问,只是点了点头。

帐外,江风更劲。各路兵马已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奔赴各自的战场。夏口渡口,只剩下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人,静待着赤壁方向传来的最终捷报,以及那场早已被精心算计的华容道之会。

赤壁江面上,大火仍在熊熊燃烧,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无数烧焦的船骸、断裂的桅杆和漂浮的尸体随着江水缓缓流动,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焦糊味和血腥气。

曹操在张辽、许褚、徐晃等一众心腹将领的拼死护卫下,终于冲破了东吴水师的拦截,狼狈不堪地登上了荆州北岸。放眼望去,岸边的营寨同样是一片火海,残存的士兵如同惊弓之鸟,四散奔逃,建制早已荡然无存。

“丞相!快走!周瑜的水军随时可能追上岸来!”张辽抹了一把脸上的烟灰,焦急地催促道。

曹操望着身后那片炼狱般的景象,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痛苦和愤怒。他戎马一生,何曾遭遇过如此惨败!八十万大军南下,本欲一统江南,却不想竟落得如此下场!他紧握着拳头,指甲几乎嵌入掌心,但此刻不是悲愤的时候,保命要紧。

“走!往乌林方向撤!快!”曹操嘶哑着声音下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