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见孙权(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辅佐汉室,重振三国》最新章节。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人从堂外缓步走入。此人年岁与陆瑁相仿,身着一袭剪裁得体的深色儒袍,身形颀长,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他头戴纶巾,不佩刀剑,手中只持一卷竹简,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浓厚的书卷气。然而,在他那儒雅谦和的外表之下,一双眸子却清亮而锐利,仿佛能洞悉人心,眉宇之间藏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智睿。此人,正是已在江东崭露头角,深受孙权器重的新进才俊——陆逊,陆伯言。

陆逊的目光在堂内一扫,当他看到陆瑁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庞时,整个人都僵住了。他手中的竹简“啪”地一声掉落在地,眼中先是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错愕,随即被巨大的、难以抑制的狂喜所淹没。他嘴唇微颤,声音都带着一丝抖动。

“瑁……瑁弟?!”

“兄长!”陆瑁亦是霍然起身,那张在刀光剑影中始终冷峻的脸上,此刻也写满了复杂的情绪。他快步上前,对着陆逊一抱拳,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这一声沉甸甸的呼唤。

鲁肃见此情景,满意地捋了捋胡须,他站起身,对着诸葛亮笑道:“军师,你看,果真是兄弟情深啊。不如,就让我等暂且回避,给他们兄弟二人留些空间,好好叙一叙这十数年的离别之情。”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在陆逊和陆瑁之间一转,心中早已明了鲁肃的用心。这不仅仅是兄弟团聚,更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攻心之战。他却并不点破,亦不阻拦,只是淡然一笑,起身道:“子敬先生安排得周到,亮亦不愿扰了他们兄弟重逢的雅兴。”

说罢,便随鲁肃一同离席,向隔壁的茶室行去。

待堂上只剩下兄弟二人,那股初见时的激动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久别重逢的沉默与尴尬。

陆逊率先打破了沉默,他上前一步,紧紧抓住陆瑁的手臂,上下打量着他,眼中满是心疼与不解:“瑁弟!这些年,你究竟去了哪里?又为何……为何会投奔了那刘备?你可知,我江东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以瑁弟这一身惊世骇俗的武艺和胆识,若肯留下,吴侯必当重用,封侯拜将,指日可待!”

陆瑁感受着兄长手上传来的温度,心中一暖,却也只能无奈地叹息道:“兄长,非是小弟不愿效力东吴,实乃天下大势所迫。曹操虎踞北方,席卷中原,如今又鲸吞荆州,其志在一统天下,已是昭然若揭。若我东吴与刘皇叔不摒弃前嫌,联手抗曹,恐怕唇亡齿寒,皆难幸免。我此刻,不仅是为刘皇叔而战,更是为我江东基业而战啊!”

“瑁弟所言,为兄岂能不知?”陆逊追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合力抗曹,乃是必然!但为何非要效力于刘备麾下?他如今兵败势微,如飘零之浮萍,前途未卜。你留在我江东,同样可以抗曹,甚至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你我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联手辅佐主公,岂不更能保我陆氏一族,保我江东百年基业?”

“兄长,道不同,不相为谋。”陆瑁轻轻挣开陆逊的手,神情变得无比郑重,“汉室衰微,天下大乱,我辈武人,当择明主,行大义。刘皇叔乃汉室宗亲,仁义之名播于四海,虽屡遭挫折,却百折不挠,此乃汉室正统之名分。如今,他又有军师这等经天纬地之才为谋主,关、张、赵云等盖世虎将为羽翼,未来必能成就一方霸业,兴复汉室!此非一方之主,乃天下之主也!”

陆逊沉默了片刻,他知道自己这个弟弟心气极高,寻常的功名利禄恐怕难以打动他。他深吸一口气,打出了最后一张牌:“瑁弟,吴侯已亲口许诺,只要你肯留下,即刻便可官拜偏将军,入我江东核心将领之列,与周都督共掌兵权。这并非虚言,而是吴侯爱才的诚意!”

陆瑁闻言,却是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兄长美意,吴侯厚爱,陆瑁心领了。但我既已宣誓效忠刘皇叔,便是君臣名分已定。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言而有信,岂能做那背信弃义、反复无常之人?”

“你……你当真如此固执!”陆逊急了,他指着门外,沉声道,“你可知我东吴水师,冠绝天下!曹军百万,亦不敢轻渡长江!瑁弟你武艺虽高,终究是陆战之将,若能得我江东水师之助,修习水战之法,日后必成一代水陆名将,前途不可限量!何苦要跟着刘备,去图那虚无缥缈的所谓‘大义’?”

陆瑁看着焦急的兄长,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他上前拍了拍陆逊的肩膀,柔声道:“兄长,你我兄弟,虽各为其主,然手足之情,血脉之亲,终生不变。战场之上,或许你我将是对手,但在这堂下,你永远是我的兄长。我既已投奔刘皇叔,便当克尽全功,尽忠职守。还望兄长能够理解。”

陆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看着弟弟那清澈而坚定的眼神,知道他心意已决,再多言语也是无用。他颓然坐下,摆了摆手,不再提招揽之事。

“罢了,罢了……你既已决定,为兄也不再强求。”他声音低沉地问起了陆瑁这些年的遭遇,当听到陆瑁被鬼谷传人所救,学得一身本领时,他眼中满是惊奇与欣慰。

最后,他神色黯然地说道:“父亲他……直到去世前,心中都对你充满了愧疚。他说,当年若非他执意带你前往江陵,你便不会走失。这些年,他派人寻了无数次,却都杳无音讯。他总说,是我们陆家,对不住你……”

听到父亲的消息,陆瑁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虽然他是穿越者,但是这具身体血脉毕竟和他这个面上的父亲还是相连的,虎目之中,亦是泛起了一层薄薄的水雾。

与此同时,隔壁的茶室内。

鲁肃与诸葛亮对坐品茗,气氛看似闲适,实则暗流涌动。

“诸葛先生,”鲁肃放下茶杯,微笑着试探道,“陆瑁将军,既是我江东子弟,又与陆逊督尉兄弟情深。此番机缘巧合得以重逢,若能让他留在我江东,与兄长团聚,岂不是一桩美谈?”

诸葛亮羽扇轻摇,呷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答道:“子敬先生一片好心,亮代子璋谢过了。然子璋在我主麾下,早已是我主视若手足的爱将。长坂坡上,他与子龙将军一同血战救主,这份君臣之义,恐怕……难以割舍啊。”

他将“难以割舍”的主语,巧妙地放在了刘备身上,而非陆瑁,既表明了刘备的器重,又回避了陆瑁本人的意愿。

“军师此言差矣。”鲁肃继续努力道,“孙刘联盟,共抗曹贼,乃是眼下头等大事。若陆将军能留在东吴,便是我两家联盟牢不可破的最好见证,更能加强两家之间的互信。此举于公于私,于国于家,皆是百利而无一害,岂不更能彰显刘皇叔的宽宏大度与联盟的诚意?”

诸葛亮闻言,眼中精光一闪而过,他放下茶杯,笑道:“子敬此言,倒也有几分道理。然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此事,非亮一人可以决断,需得回禀我家主公。况且,最重要的一点,还需看子璋将军自己的意愿。我主素来仁德,从不强人所难。”

就在此时,陆瑁与陆逊兄弟二人从里间走了出来。

鲁肃立刻将目光投向陆瑁,只见他虽然眼角微红,但神情却依旧坚定,毫无动摇之色。再看陆逊,则是满脸的无奈与怅然。鲁肃心中“咯噔”一下,便知劝说已然无效,不禁在心中暗叹一声:可惜了,如此一员虎将!

随即,鲁肃恢复了常态,笑着安排黄盖,亲自将诸葛亮和陆瑁送回驿站休息。而他自己,则再次匆匆赶回吴侯府,将今夜发生的一切,连同他与诸葛亮的交锋,详细地向孙权禀报。这场围绕着陆瑁的暗中角力,虽暂时告一段落,但江东之主的心中,却已埋下了更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