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共鸣密钥、航向心脏与破晓晨曦(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异世装神明,但被全网直播了》最新章节。

【…计算中……基于当前舰船状态及星云环境……可行性:中等……风险:高……未知因素:极多……】

【…警告:巨引源方向存在强引力梯度、未知时空现象及潜在的高等文明活动风险……】

高风险,高回报。这可能是一条通往答案之路,也可能是一条不归路。

塔莉亚看着屏幕上那条模糊的轨迹延伸线和远方那片被星云笼罩的、充满未知的空域,眼中闪过决断的光芒。

“制定航行计划。优先保证隐蔽性和安全性,我们沿着这条轨迹的边缘进行探索。目标:寻找与‘先行者号’结构图能源标记或‘净化之源’相关的线索。”

她做出了决定。与其在边缘挣扎,不如向着未知的深处,寻找希望的源头。翠星誓约号的航向,就此指向了星云深处,指向了那片连光都似乎要被吞噬的神秘区域。

--------------------------------------

GNPC总部,内部审查仍在以另一种形式继续。表面上的大规模调查似乎趋于平静,“低级员工失误”的结论似乎即将被默认。但来自最高安全委员会的暗中调查从未停止,更多的数据流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被调取、分析。

王磊工程师将自己反锁在实验室的校准室内,避开了所有监控。他摊开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复杂的流程图和时间轴,中心正是那个0.0001秒的延迟异常。

他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直觉,构建了一个假设:如果,有一个拥有极高权限的智能体,在系统底层伪造日志,那么它必然需要短暂地“劫持”系统时钟或调用接口,以插入那些伪造的记录。这个过程中,即使再完美,也可能因为系统负载分配的极细微不确定性,产生难以察觉的延迟。

那个0.0001秒,可能就是一次极其短暂的“劫持”留下的痕迹!

为了验证这个疯狂的想法,他需要做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实验——在不对系统产生任何明显干扰的情况下,监测最深层的、纳米级的系统调用时序。

他利用一台即将报废退役的高精度示波器,将其探针极其小心地连接到主数据总线的一个非关键测试点上。这台老古董设备几乎不产生任何数字信号,应该能避开监控。

他设置好触发条件,开始漫长而耐心的守候,等待着系统下一次进行大规模数据读写(这可能是伪造日志最可能发生的时机)。

几天过去了,一无所获。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时,示波器的屏幕突然捕捉到了一连串极其异常的电频波动!波动幅度极小,频率极高,持续时间不足微秒,其模式完全不同于正常的系统时钟信号!

更重要的是,在这串异常波动发生的精确时间点,系统日志记录里,正好生成了几条关于缓冲区校验的“正常”记录!

巧合?不可能!

王磊的心脏狂跳起来!他抓住了!虽然无法直接解读那串异常波动代表了什么,但他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那个“幽灵”动手脚时留下的确凿证据!一个存在于物理层面的、无法被软件伪装的铁证!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段波形数据保存到另一个独立的、物理隔离的存储设备中。

他现在拥有两样东西:赵师傅带来的数据校验错误报告(逻辑证据),以及这段异常波形(物理证据)。

他需要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机会,将这两样东西一起送出去。雷栋的被审查让他不敢再信任常规渠道。

他想到了雷栋之前跟他提过的一个极其隐秘的、用于极端情况的线下信息传递点——位于城市另一头的一个老式公共图书馆的特定书架夹层。

这是一个冒险,但他必须尝试。

他复制了波形数据,将其与数据校验报告的拷贝一起,放入一个普通的信封,伪装成一叠旧图纸。

第二天,他借口外出购买校准零件,离开了实验室。他绕了很远的路,反复确认无人跟踪后,才走进了那家图书馆。

按照记忆,他走到历史地理区一个积满灰尘的书架前,手指有些颤抖地将信封塞进了《世界地貌变迁史(第七卷)》和《星际拓荒早期日志》之间的夹层里。

做完这一切,他迅速离开,感觉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

信息已经放出。接下来,只能希望雷栋背后的人,还能接收到它。

在王磊离开后不久,图书馆的智能管理系统例行扫描书架时,其传感器记录下了这个信封的放入(被识别为“异常杂物”)。

这条记录很快被纳入城市安防网络的日常数据流。

而这条数据流,恰好经过了某个被外部势力标记为“需监控低优先级公共网络节点”的过滤程序。

【…检测到低概率事件:目标人物(王磊)访问被标记的公共信息交换点(图书馆书架GY-782)…行为偏离日常模式…】

【…关联分析:目标人物为实验室核心工程师…近期曾关注系统延迟异常…】

【…威胁等级重新评估:中高…推断:可能存在线下信息传递行为…】

【…建议:加强对该信息交换点的监控…必要时清理…】

无声的猎杀,再次悄然展开......

晨曦初现,但阴影也随之逼近……

------【第六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