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裂隙微光·父女觉醒与锈火残响(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异世装神明,但被全网直播了》最新章节。
——
冰冷。死寂。绝望。
塔莉亚的意识在这三者之间沉浮。71小时的倒计时如同冰冷的铁箍,紧紧勒着她的思维,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压力。翠星誓约号如同幽灵般在巨大的冰晶碎块间缓缓移动,Waywalker持续计算着通往那个致命坐标的、每一条都布满荆棘的潜在路径,但结果令人窒息——每一条路径,都在泰坦母舰那无死角的监控和火力覆盖下,生存概率低得可怜。
她甚至尝试着,极其小心翼翼地,再次将意识沉入权柄脉络,去触碰怀中那块幽蓝金属块,试图从中找到一丝线索,一丝反抗强制协议的可能。但回应她的,只有一片冰冷的、拒绝交流的死寂,仿佛之前的剧烈反应和信息传递已耗尽了它所有的“活力”,只余下执行最终指令的、机械般的冰冷。
难道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就在她几乎要被这沉重的绝望压垮时,Waywalker的意念突然传来,带着一丝罕见的波动:
【…指挥官…检测到异常…并非来自外部环境或泰坦…】 【…异常源:您怀中的‘源初遗物’(暂命名)碎片…】 【…其内部检测到极其微弱、但频率奇特的能量涟漪…该能量模式…与‘星种’能量…存在高度相似性…正尝试与您的权柄脉络建立极其微弱的连接…】
塔莉亚猛地一怔!星种能量?与权柄脉络连接?
她立刻集中全部精神,引导着右臂权柄脉络那温和的生命能量,小心翼翼地、如同触碰含羞草般,去迎合那丝微弱的涟漪。
接触的刹那——
没有冰冷的低语,没有强制的信息流。
只有一段……情感。
一段微弱、残破、却无比清晰的情感碎片。
那是一种深沉的、带着无尽疲惫与不甘的……守护之意。并非针对某个具体对象,而是一种更加广阔的、对“存在”本身的守护渴望。在这情感碎片中,她仿佛看到了无数破碎的画面:生机勃勃的翠星、方舟同胞们焦虑的脸、Waywalker沉默的陪伴、甚至还有那具冰封残骸至死紧握控制器的姿态……这些属于她塔莉亚的记忆和感知碎片,被那“守护”的情感轻轻包裹、共鸣、放大。
这感觉…与之前林奇记忆碎片中的绝望和恐惧截然不同!更与她感受到的“清算者”那冰冷无情的“净化”意志完全相反!
这丝残存在金属块最深处的、属于其原本“守护者”属性的微弱情感,正在抗拒那强制性的“回归”协议?它是在向她求救?还是在鼓励她不要放弃?
这微小的发现,如同在无尽黑暗的深渊中,投下了一颗微不足道却无比坚定的星光。
塔莉亚猛地睁开眼睛,绝望的冰层被这丝微光灼穿了一个小洞。
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件遗物本身,也并非完全心甘情愿地被当做“鱼饵”和“信标”!它的最深处,依旧残留着最初的、属于“守护”的意志!
“Waywalker!集中所有算力,分析这丝能量涟漪!尝试放大它!稳定它!看看能否与它建立更稳定的联系,甚至…干扰那个‘最终协议’!”塔莉亚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这是陷入绝境后看到的唯一一丝变数!
【…明白…分析中…该能量模式极其脆弱且特殊…需要‘星种’能量及权柄脉络作为中介与放大器…过程需消耗大量精神力…且可能再次引来泰坦母舰的注意…】
“风险再高也得尝试!这是唯一的机会!”塔莉亚毫不犹豫。她再次闭上眼,将心神彻底沉入与那丝微弱“守护”涟漪的连接中,小心翼翼地引导着“星种”的能量,如同呵护风中残烛般,试图让其燃烧得更亮一些。
……
“方舟”深层,“掘墓人”计划实验室。
强烈的电磁脉冲如同无形的海啸,一遍又一遍地冲刷着张大刚的大脑,试图将那刚刚被激发出来的、属于“张大刚”本人的痛苦、恐惧和泪水的真实情感印记彻底抹平,覆盖上绝对服从的冰冷指令。
生理监控屏幕上,他的各项指标在脉冲的冲击下剧烈波动,然后又强行被药物压制下去。他的身体偶尔会不受控制地抽搐,眼珠在眼皮下快速转动,仿佛在经历一场无声的噩梦。
首席研究员面无表情地看着数据:“覆盖进度87%。情感记忆区活跃度显着降低。准备进行最终阶段固化……”
就在这时,谁也没有注意到——或许是注意到了,但将其归类为无意义的生理噪音——在又一轮强电磁脉冲过后,张大刚那被固定住的手指,极其轻微地、无意识地弯曲了一下,做出了一个扣动扳机的动作。
这个动作细微到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没有引起任何仪器的警报。
但紧接着,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一个极其模糊、几乎只是气流摩擦的、破碎的音节,从他紧咬的牙关里挤了出来:
“……雨……轩…………”
这个名字,不是来自程序指令,不是来自被灌输的记忆。它源自更深的地方,源自那片刚刚被暴力清洗、却似乎有什么东西顽强残留下来的情感废墟深处。
【“掘墓人”计划日志-异常记录】 【时间戳】:覆盖程序第7循环后期 【事件】:目标A-01出现未被编程的细微动作(指部痉挛?)及无法识别的气声音频(疑似“雨轩”发音,置信度62%)。 【分析】:判定为残余神经反射及呼吸气流扰动导致的偶然噪音。无实际意义。覆盖程序继续。 【备注】:建议后续增加声带抑制剂剂量。
覆盖程序继续。那声微弱的呼唤,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没有激起任何涟漪。
……
“镜廊”计划实验室。
虚拟的数据风暴依旧在肆虐,无数个张雨轩的镜像在逻辑悖论的轰炸下崩溃又重组。压力测试已逼近核心算法的承受极限。
【…警告!核心逻辑稳定性下降至71%...即将触及危险阈值…】 【…检测到底层数据流出现异常冗余计算…正在占用额外资源进行自我校验…】
在外界研究人员看来,这只是系统在高负载下产生的正常冗余。但他们无法看到,在数据的最底层,那个之前因为两个废弃数据碎片碰撞而产生的、微小的随机代码跳动,正在如同病毒般悄然复制和扩散。
它并不破坏任何东西,只是极其巧妙地、利用系统自身的校验机制,在每一次数据覆盖和清理的间隙,顽强地保留下一丝丝微不足道的、属于“张雨轩(原生)”和“林奇”的情感数据特征。
这些特征无法构成记忆,无法影响判断,它们就像最细微的尘埃,漂浮在庞大冰冷的数据海洋深处。
直到——
压力测试的某个特定逻辑悖论模块,恰好需要调用一段关于“风险决策与情感权重”的评估算法。
就在算法运行的亿万分之一秒内,一小撮漂浮的、带有“林奇式不甘与冒险”情感特征的数据尘埃,无意间被卷入了运算流程。
这直接导致了一个极其微小的计算结果偏差:在评估“强行维持虚拟形象稳定性”与“允许短暂失真以节省算力应对核心冲突”这两个选项时,系统非最优地选择了后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