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风火家人六四、九五、上九爻辞(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机地脉道》最新章节。
风火家人六四、九五、上九爻辞
六四:富家,大吉。
能有其富,于家道大吉,保有富之人,而 能保其家,此吉之大也。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以巽顺之道而能保其家富,此家之大吉 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能刚又处君位,位尊而中正,又能顺应内, 此治家之至正至善。是故修身来齐家,家家能 正,则天下大治,此不须忧劳而天下自治矣。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尊位又能有家之道,不但能使其顺从而 已,必使其能从内心而化合。丈夫能爱内助, 妇能爱其威治于家,此交相爱,为家之至道。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此言治家之道,非至诚之心不能也。己能 守其规如常则人自化,如己不能守,况于他人 乎?家之患必在礼法不足,下犯上,上凌下. 如能守正礼法,又有威严,则必能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此即言治家之道,以正身为本,当先严其 身,后有威望于人,则人能服。此反身之意。
序章:当我们翻开家人卦,其实在读一本“家庭生存说明书”
最近重读《周易》,发现最接地气的不是乾卦坤卦的宏大叙事,反而是家人卦——六二爻讲“无攸遂,在中馈”,翻译过来就是“别想着当女强人,把厨房和客厅管好才是正经事”;九三爻说“家人嗃嗃,悔厉吉”,大概是“家里人唠叨别嫌烦,听着刺耳其实是关心”。
而今天要聊的后三爻——六四、九五、上九,更是把“治家”这事掰开了揉碎了讲。古人没有朋友圈晒娃,没有育儿博主教方法,却用六十四个字,道尽了家庭幸福的底层逻辑。别急着划走,这不是老学究掉书袋,是三千年前的“家庭关系学教授”在给你支招!
六四:富家,大吉——不是银行账户数字,是刻在日子里的“家运”
爻辞第一句“富家,大吉”,搁现在绝对能引发误解。刷短视频看多了“月入十万”“豪车别墅”的,准以为这是在教我们搞钱。但稍微动点脑子就知道:古人要是只认钱,直接说“多金”不就完了?偏要绕个弯说“富家”——这个“富”,是动词,是“让家变得富有”,更是“守住家的富有”。
1. 古人的“富家”是什么样?
《礼记·礼运》里讲“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这“肥”就是“富家”的标准答案。北宋有个叫司马光的,写过《训俭示康》,没教儿子怎么炒股,反而苦口婆心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自己家,粗茶淡饭,衣服破了补了又补,但全家其乐融融。老仆人回忆,每到冬天,老爷子会把炭盆搬到孙子们屋里,自己裹着旧棉袍在书房看书;老太太熬的红豆粥,必定等全家到齐才开锅。
这就是“富家”——不是金玉满堂,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传承感,是“妈妈做的红烧肉,二十年味道没变”的归属感,是“哪怕穷得只剩一口锅,全家也能围坐着煮碗热汤”的韧性。我老家有位九旬奶奶,家里最值钱的物件是祖传的铜火锅。每年除夕,子孙二十多口挤在小院里,她颤巍巍地擦火锅,说:“这锅涮过我嫁过来时的酸菜,涮过你们爸小时候的饺子,现在涮你们的团圆饭——家还在,锅就没凉。”你看,这哪是穷?这是把“家运”焐得滚烫!
2. “顺在位也”:各司其职,才是最高级的“家庭KPI”
象曰“顺在位也”,这“顺”字大有学问。不是“媳妇必须听婆婆的”,也不是“丈夫必须说了算”,是“每个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把该干的事干漂亮”。
古代家庭讲究“男主外,女主内”,但绝不是“甩手掌柜+全职保姆”。《颜氏家训》里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意思是,治家得从上往下传好风气。我见过一对退休教师夫妻,老爷子负责买菜做饭,老太太负责辅导孙辈作业。老爷子切菜刀工了得,老太太教拼音能编顺口溜,俩人分工明确,从不互相抱怨。有次孙子问:“爷爷为啥不做作业?”老爷子笑着说:“我是‘后勤部长’,你是‘学习委员’,咱们各管一摊儿!”
放到现代家庭,这“顺在位”更像“家庭协作清单”。朋友小夏家,老公负责遛狗、修家电,她负责做饭、带娃,婆婆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有天小夏加班,老公不仅做好饭,还把娃的作业检查了;婆婆看她累,特意炖了汤。小夏说:“以前总觉得‘顺’是妥协,现在才懂,是‘你擅长这个,我擅长那个,凑一块儿才叫家’。”
你看,“富家”的本质,从来不是钱堆出来的,是“人心齐,泰山移”的默契,是“家是我们共同的船”的信念。就算遇到经济危机,只要全家拧成一股绳,粗茶淡饭也能吃出蜜味儿——这才是“大吉”的真谛!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治家不用卷,把自己活成“家庭定海神针”
“王假有家,勿恤,吉”,这爻辞乍一听像“君王来我家”,其实藏着大智慧。“王”是自己家的顶梁柱,“假有家”是“把治家当头等大事”,但重点在“勿恤”——别焦虑,别瞎折腾,你把自己活明白了,家自然就好了。
1. “修身齐家”不是口号,是“我先做到,你再跟上”
《大学》里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早把逻辑捋清楚了:想治家,先修己。九五爻位居尊位,又中正,说的就是这个顶梁柱得“又正又稳”。
我认识一位企业高管老陈,以前总愁孩子叛逆、老婆抱怨。后来他开始“修行”:每天下班提前一小时回家,陪孩子拼乐高,听老婆吐槽工作;周末不加班,带着全家去公园野餐,自己动手搭帐篷、烤串儿。半年后,孩子主动说“爸爸,我想跟你学编程”,老婆逢人就说“我家那位现在可会疼人了”。老陈说:“以前总觉得得管着他们,现在才明白,你自己先活成一束光,家人才会跟着亮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