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山风蛊初六、九二、九三爻辞(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机地脉道》最新章节。
山风蛊初六、九二、九三爻辞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厉 终 吉 。
庶民之道,即子干父蛊之道。子能居其位 而知正,则无灾,不然,则为父之累,故必惕厉为戒,终吉。初六为最下之道,故言子与父 之关系。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子干父蛊之道,意在能承担父事,常怀惕 厉,只敬其事,尽诚于父,则终吉。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妇人本阴柔,若子只顾强伸己阳刚之道, 反逆之,则伤恩,所害大也,唯有屈下己意柔 顺将成,使之身正而事乃治,故曰不可贞。如 同阳刚之道辅柔弱之君,须尽诚竭忠致使其于 中道即可,不会有大做为的。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居臣位,不过刚,乃得干母蛊之道完整者。
九三:干父之盘,小有悔,无大咎。
九三乃以阳刚之才居相位,克尽所事,虽 以刚过而小有悔,但终无大灾,但如以事亲之 道,则并非善事亲之人也。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此因刚而明断之才,虽刚因不失正,故终 无灾。
蛊卦三爻:一场跨越三千年的刚柔治理启示录
当我们在《周易》的智慧长河中掬起一捧活水,蛊卦(?)这枚镌刻着"匡正积弊"密码的古老符号,恰似一幅动态的治国理政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巽风在下呼啸欲动,艮山在上沉稳矗立,这组看似矛盾的卦象组合,实则隐喻着人类文明永恒的命题——如何在稳定与变革的张力中实现重生。古人将社会痼疾称为"蛊",既有器皿久不使用而生的腐臭,也含父子相继积累的弊端,而卦中初六、九二、九三这三位"治蛊先行者",便以截然不同的生命姿态,演绎着中国哲学最精妙的刚柔辩证法。这场三千年前的"幽默治理秀",至今仍在现代组织管理的舞台上复现着它的智慧光芒。
一、蛊卦:中国最古老的"危机治理教科书"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蛊"字被刻作"虫在皿中"的形态,象征着食物腐败滋生的蠹虫。《说文解字》释为"腹中虫也",段玉裁注则延伸为"引申为凡蛊惑之称"。这种对腐败、迷惑状态的象形描绘,在《周易》中升华为深刻的社会治理隐喻。当一个家族延续三代不变革其治家之法,当一个王朝固守旧制达百年之久,就如同密闭器皿中的谷物必然生虫,这便是《序卦传》所言"蛊者,事也"的本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变革时刻。
巽下艮上的卦象结构暗藏玄机:下方的巽卦为长女,象征着柔韧的潜入力量;上方的艮卦为少男,代表着坚定的停止机制。这种"风在山下"的自然景象,在古人眼中恰是变革时机的绝佳写照——当变革的力量(风)蓄势于稳固的体制(山)之下,既需尊重传统的厚重基底,又要唤醒革新的内生动力。北宋大儒程颐在《程氏易传》中对此赞叹:"蛊,坏之极也,事之变更也。"这种将危机转化为生机的智慧,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生存密码。
下三爻作为蛊卦变革的"执行团队",犹如现代企业中的基层员工(初六)、中层管理者(九二)与高层决策者(九三),他们在不同的权力场域中,面临着差异化的治理难题。初六需在权力末梢积蓄变革动能,九二要在利益博弈中寻求平衡,九三则必须在矛盾焦点处果断破局。这三重角色的协同演绎,构成了中国传统治理思想中最具操作性的实践模型。
二、初六:敬慎小跟班,子道的"萌芽种子"
在《周易》爻位体系中,初爻作为事物发端之位,总是充满着稚嫩与生机的辩证统一。当这位"阴爻小兄弟"站在蛊卦变革的起点,手中握着的不是权杖而是"敬慎"二字诀,脚下踩着的不是坦途而是"父之蛊"的历史包袱。爻辞"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二十余字,浓缩着中国伦理社会最精微的变革智慧——既要革除父辈弊端,又需维系孝道伦理;既要展现后生力量,又不可逾越尊卑界限。
(1)承志:变革者的伦理坐标系
宋代大儒朱熹在《周易本义》中特别强调"意承考也"中的"承"字,认为这是初六爻的灵魂所在。舜帝面对瞽瞍的顽劣心性时,没有选择正面对抗,而是以"夔夔斋栗"的敬畏之心,在畎亩之中践行孝道。当瞽瞍纵火焚廪,舜带着斗笠从房上从容跳下;当瞽瞍使舜穿井,舜则在井壁另凿通道脱身。这种"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的智慧,恰是对"干父之蛊"最生动的诠释——变革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对本质的回归。在河南殷墟出土的《易经》竹简中,记录着西周贵族子弟学习此爻时的注脚:"改父之道,非孝也;循父之过,非义也。"这恰如现代企业改革中的"文化传承"难题,如何在扬弃中保持核心价值的连续性,始终是基层变革者的首要课题。
(2)敬慎:权力末梢的生存哲学
初六以阴爻居阳位,如同现代组织中身处基层却怀揣变革理想的年轻职员。考古发现的汉代《焦氏易林》为这一爻象补充了鲜活注脚:"蛊虫敝坏,政道乱愦。女子攻男,阴阳相贼。"这提醒我们,基层变革者若不懂得"厉(危惧)"的智慧,便会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在初入仕途时,面对官场积弊也曾激进建言,结果"被目为青翰林之狂"。直到蛰居家乡领悟"敬慎"之道,才在复出后"以柔道行之",最终成就同治中兴之业。这种"柔中蓄刚"的生存艺术,与初六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行事风格,构成跨越时空的呼应。
(3)庶民之道:社会治理的细胞工程
在周代宗法制度下,"修身齐家"本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微缩模型。初六爻象征的"庶民之道",实则揭示了最朴素的治理真理:每个家庭细胞的健康,才是整个社会机体活力的基础。20世纪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中,"宽俗忠信,和平毋怨"的官吏守则,与初六爻"敬慎"精神一脉相承。当现代管理学在讨论"基层文化建设"时,殊不知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已通过爻辞昭示:任何变革若不能扎根基层伦理土壤,终将如无源之水般枯竭。
三、九二:柔中"老油条",干母之蛊的情感治理大师
如果说初六是变革的"播种者",那么九二这位"阳爻居柔位"的特殊存在,便是变革的"浇灌者"。在《周易》六爻体系中,二爻与五爻同为"中位",象征着"守中致和"的处世智慧。当这位兼具阳刚内核与阴柔表象的"双面高手"遇到"母之蛊"这个特殊命题时,爻辞"不可贞"三个字,便开启了中国情感治理哲学的深邃之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