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山水蒙初六至六三爻辞(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机地脉道》最新章节。

山水蒙初六至六三爻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以 往 吝 。

初六之爻属最下位,此言,发下民之蒙, 须明刑禁以示之,使之知惧,从而教之。是故 为政之始,立法居先,治蒙之初,威以刑者, 是以使民去其昏蒙之桎梏。不设法去其蒙之桎 梏,即善教亦无法改变其蒙,故圣人使下民畏 威以从,不敢任意其昏蒙之欲,然后才能渐知 善道,此为移风易俗之唯一法门。但只有初爻 之始可用之,如专用刑以为治,则蒙虽畏终 不能发。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此即用立法制刑,以教人之意,万不可不 教而诛。后世之论刑者,不复知教化孕其中, 只一昧的论刑。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九二有刚明之才,与六五之君相对应其 志又一同,当其时,必广其包容,老人妇孺之 见,皆包容,则能啓天下之蒙,功大矣。今人 专持其明,漫用自任,致凶之道。是故古之尧 舜,其圣功天下莫及,尚能请教下民,取合理 之言,天下之民归之,就如儿子能治其家一様。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儿子之能治家,其因父之信任专一也。是 故九二能成啓蒙之功,乃由五之信任专一也 此刚柔相接之义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 攸 利 。

三爻之位阴居之,此时机正应上位不能远 从近见,九二为群蒙所蔽,居此之时,无所往 则利矣。犹女之嫁夫,当由正礼,如见人多金, 悦而相从,不可取也。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此女不可取,因行不顺故也。

一、初六爻:刑罚“治蒙”的荒诞舞步

在古老而神秘的《易经》体系中,蒙卦第三爻的初六爻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治理智慧与警示。“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这句看似晦涩的爻辞,宛如一面奇特的镜子,映照出社会治理中那复杂且充满矛盾的景象,仿佛社会治理是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的患者,拥有着双重人格。

初六爻的象征意义及社会状态

初六爻处于卦象的最底层,这一特殊的位置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恰似一个刚刚学会蹒跚走路的婴儿,代表着启蒙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如同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需要引导和规范。古人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将“桎梏”巧妙地比喻为蒙昧状态。在他们的认知里,刑罚在这个启蒙阶段就如同一个神奇的“破蒙神器”。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当大众处于蒙昧无知的状态时,刑罚可以起到威慑和引导的作用,让人们知晓行为的边界,从而逐渐摆脱蒙昧。

商鞅变法与孔子思想的辩证统一

商鞅变法的连坐制度和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教化思想,这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如同两个性格迥异的人被强行拉到一起跳双人舞,实现了一种辩证统一。商鞅变法时期,连坐制度就像一个严厉的监工。在那个动荡不安、秩序混乱的战国时代,秦国为了迅速强大起来,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秩序。连坐制度规定,一人犯罪,其亲属、邻里等相关人员都要受到牵连。这种严刑峻法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社会紧紧束缚,搭建起了秩序的牢笼。它通过严厉的惩罚手段,让人们不敢轻易触犯法律,从而在短期内迅速稳定了社会秩序。

而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教化思想,则像一个温柔的传教士。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倡导用道德和礼仪来引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教育和感化来改变人心。他认为刑罚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更重要的是要让人们从内心深处认同道德规范。他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试图让各国统治者以道德为基础进行治理。虽然商鞅变法和孔子思想的侧重点不同,但在社会治理的大框架下,它们都有着各自的作用。商鞅的严刑峻法为社会提供了基本的秩序保障,而孔子的道德教化则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了思想基础。

刑罚的法理正当性与过度使用的弊端

《象传》中说“以正法也”,这强调了刑罚必须要有法理正当性。就像春秋时期郑国“铸刑书于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当时,郑国的子产将刑法条文铸在鼎上,公之于众。这一举措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将刑罚制度化,让百姓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从而实现社会教化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刑罚有了明确的依据和标准,不再是统治者随意使用的工具。

然而,刑罚一旦使用过度,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失去控制。《尚书·吕刑》中详细记载了一大串密密麻麻的刑罚种类,包括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大辟等。这些刑罚极其残酷,如果脱离了教化的目的,仅仅将刑罚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就只能陷入“以刑去刑”的死胡同。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不断加大刑罚的力度,但却忽略了对百姓的教育和引导。这样一来,百姓虽然因为恐惧而不敢犯罪,但内心并没有真正认同法律和道德规范。一旦刑罚的威慑力减弱,犯罪行为可能会再次泛滥。这种过度依赖刑罚的治理方式,最终会让社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自己把自己绕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九二爻:包容性治理的“梦幻泡影”

“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这句卦辞,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为我们展示了儒家“为政以德”治理智慧的华丽外衣。九二爻在卦象中有着独特的位置,阳爻居阴位,就如同一个硬汉披上了柔软的丝绸,象征着刚毅和柔顺的奇妙结合。

九二爻的象征意义与治理理念

在古代的治理思想中,这种刚柔结合的理念被视为一种理想的治理模式。阳爻代表着刚毅、果断和权威,阴位则代表着柔顺、包容和灵活。九二爻的这种组合意味着在治理过程中,既要保持坚定的原则和果断的决策,又要具备包容和灵活的态度。这种理念体现了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统治者不仅要有强大的统治能力,还要以道德为基础,关心百姓的福祉,包容不同的意见和文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