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山水蒙卦象解(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天机地脉道》最新章节。

山水蒙卦象解

此卦王莽篡汉社稷卜得知,乃知汉家必有中兴之主。

图中 :

一 鹿 一 堆钱, 一 合子,李树 一 枝子折, 二人江中撑船,珍宝填塞。

人藏禄宝之课 万物发生之象

艮为山,为止,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遇险而止,莫知所之,蒙之象也。

卦图象解

蒙卦有示吾人去蒙之道。反观之,如人以蒙蔽之法示人, 势必有所图也 。图中:

一、满船珍宝:暗示人图财之象。

二、船在水上:乃离国他去象。

三、鹿在地上,示仍有小禄于内,鹿—禄也。

四、两串钱:乃忧心忡忡象,即意虽有禄,但仍令人忧心。

五、图中一碗:示此蒙蔽手段,必先成后破,因其乃不正之财,必不久远也。

六、李树子折:示人李姓人氏,且有子天折之象,则成格。

在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宝库里,《周易》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散发着无尽的智慧光芒。而其中的《蒙卦》,更是犹如一座神秘莫测的迷宫,吸引着无数人的探寻目光。“嘿哟,咱来瞧瞧这《蒙卦》,简直就像个神秘的‘历史预言大杂烩’,能把古今中外那些事儿搅和得那叫一个热闹!”当我们怀着好奇与敬畏之心,轻轻揭开《蒙卦》的神秘面纱时,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与未来交织世界的大门。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历经数千年的岁月沉淀,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它不仅仅是一部占卜之书,更是一部蕴含着哲学、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知识的巨着。而《蒙卦》在这浩瀚的智慧海洋中,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意义。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时空胶囊,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事件和现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们在解读它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和人类智慧的传承。

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事件和人物在《蒙卦》的映照下,仿佛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无论是遥远古代的王朝兴衰,还是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发展,《蒙卦》都能从中找到与之呼应的脉络。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预言家,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倾听、去领悟。

卦象构成:山水蒙的奥秘

当我们深入探究《蒙卦》的卦象构成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先说说这卦象构成,艮山在上,坎水在下,凑成个‘山水蒙’。”在古老的《周易》卦象体系中,每一个卦象都是由不同的符号组合而成,这些符号代表着天地万物的变化和规律。艮山代表着静止、稳定和坚固,它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一方土地;而坎水则象征着流动、变化和灵动,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永不停歇地向前流淌。

艮山在上,坎水在下,这种独特的组合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比和平衡。表面上看,山水相依,风平浪静,给人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暗流涌动的危机。坎水的灵动与艮山的静止相互碰撞,就像是两种不同的力量在暗中较量。这就如同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看似平静无事,实则内部已经蕴含着变化的因子。

《蒙卦》在《周易》里排老四,紧跟在乾坤屯卦之后。这就像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从混沌初开的乾坤之始,到经历艰难险阻的屯卦阶段,再到进入《蒙卦》所代表的阶段,仿佛是一个人刚从文明幼儿园毕业,懵懵懂懂地踏入社会。在这个阶段,我们充满了好奇和疑惑,对世界的认知还处于蒙昧状态,但同时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和潜力。我们就像《蒙卦》中的山水一样,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寻找内心的平衡和方向,逐渐摆脱蒙昧,走向成熟和智慧。

历史关联:王莽篡汉与汉室中兴

在历史的长河中,《蒙卦》与许多重大事件有着紧密的联系。“再看看这历史关联,王莽那家伙篡汉的时候,这卦就像个神奇的预言家,被硬生生赋予了政治预言的光环。”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王莽趁机篡夺了汉室政权,建立了新莽王朝。新莽政权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政策,如土地国有、货币改革等。这些政策的初衷或许是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但由于缺乏实际的可行性和有效的实施手段,最终导致社会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土地国有政策试图将土地收归国有,重新分配,以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然而,这一政策触动了许多大地主和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土地分配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公平和腐败现象,使得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困苦。货币改革则更加混乱,新莽政权频繁地更换货币,导致市场上货币流通混乱,物价飞涨,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而在《蒙卦》的卦象中,却似乎早已暗示了这一切的发生。卦象里“汉室中兴”的暗示,就像一个神秘的预言,提前预告了刘秀的崛起和东汉的建立。刘秀作为汉室后裔,在乱世中挺身而出,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逐渐积聚力量,最终推翻了新莽政权,建立了东汉王朝,实现了汉室的中兴。这一历史事件的发展,充分展示了《蒙卦》对历史周期的深刻洞察,它就像一位精准的算命先生,准确地预测了历史的走向。

卦象符号解读:鹿、船、李树的象征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