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研究政策定方向(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一脚踹出黑道传奇》最新章节。
陆轩站在大屏前,手指轻敲控制台边缘。五点零七分,说明会正式开始。
画面切入直播间,发改委一位副处长出镜讲话。开场五分钟全是套话。直到有人提问“成长型企业是否有单独评审通道”,对方才略微停顿,答道:“对具有显着增长潜力的企业,将综合考量其发展态势与创新能力,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支持。”
马亮立刻汇报。
陆轩看向张涛:“轮到我们了。”
张涛点击发送按钮,五个问题依次提交。系统显示已接收,等待排序答复。
等待期间,林娜完成申报材料初稿目录:企业概况、业务模式创新点、技术应用深度、环保效益测算、未来三年实施路径。每一项都对应政策原文的具体条款。
孙明核对完最后一项数据,抬头说:“如果我们保持当前增速,明年一季度纳税就能破八千万。”
“不靠预测。”陆轩说,“靠现在手里的东西。”
五点十九分,直播方回应第一个问题:“关于技术创新投入的认定,凡列入年度研发计划且有预算支持的项目,即使尚未结项,也可纳入统计范围。”
张涛迅速记下。
第二条回复紧随其后:“碳减排效益将作为辅助评分项,鼓励企业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或平台监测数据。”
林娜马上标注,准备联系检测机构补办认证。
第三条关于模式创新的加分机制,官方回应模糊,仅称“视具体情况而定”。
陆轩皱眉。
第四条涉及规则参与权,对方明确表示:“试点单位将受邀参加季度协调会,共同研讨运行中的问题。”
“这就是入口。”他说。
第五条未获直接回应,但主持人补充了一句:“对于能够提供可推广经验的企业,将在后续工作中重点跟踪。”
马亮摘下耳机,“他们在引导大家往‘可复制’上靠。”
陆轩走到主控台前,调出两张对比图。左边是传统物流企业近五年营收增幅折线,平缓上升;右边是几家科技型物流公司同期市值变化,陡峭攀升。
他指着右边,“我们不做搬运工。我们要做标准制定者。”
没人说话。
他继续说:“从今天起,所有资源向智能化绿色流通体系倾斜。冷链不是终点,是起点。我们的产品不是货物,是服务流程本身。”
林娜更新战略路线图,在“核心发展方向”一栏填入:基于智能温控与低碳运营的可复制供应链解决方案。
孙明调整财务预算,预留两千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技术研发与申报材料完善。
张涛重新梳理问题逻辑,准备在下一轮互动中进一步试探评审细则的弹性空间。
马亮恢复对相关通讯频道的监听,确认陈龙方面仍未启动申报程序。
五点三十六分,说明会结束。系统自动推送会议纪要摘要。其中一条引起注意:“申报材料中应突出企业在提升行业整体效率方面的潜在贡献。”
陆轩看着这条内容,沉默了几秒。
然后他对林娜说:“把首页那句话加粗,字号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