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主动掌控谋合作(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一脚踹出黑道传奇》最新章节。

晨光尚未完全铺满城市,会展中心外的广场上已人影攒动。巨大的穹顶在初升的朝阳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正等待着吞吐这场年度行业盛会的喧嚣与野心。

陆轩站在展馆入口前,风衣下摆被晨风轻轻掀起一角。他没有急着进去,而是抬眼扫视四周——各大企业的展台正在做最后布置,彩旗、投影、全息装置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技术与资本交织的硝烟味。

他知道,这不再是一场单纯的展示,而是一次主动出击的战场。

“准备好了吗?”他侧头问身旁的李刚。

李刚咧嘴一笑,肩背挺直:“兄弟们都到位了。咱们的主控台、动态模型、实时数据流,全装好了。就等开门那一刻,让所有人看看,什么叫真正的融合技术。”

陆轩点头,迈步向前。

展馆大门开启的瞬间,人流如潮水般涌入。樊星阁的展位位于中央主轴区,黑色基调的展台沉稳大气,中央悬浮着一座由光影构成的城市能源网络模型,线路流转间,数据如星河般闪烁。

展台前很快围满了人。

“这是你们自主研发的智能协同系统?”一位戴眼镜的工程师指着模型中一条快速切换的能源路径问道。

“每一个节点,每一毫秒的响应,都来自我们绿谷园的真实运行数据。”张涛走上前,语气沉稳,“您可以现场输入任意负荷突变参数,系统将在0.5秒内模拟出最优调度方案。”

他话音未落,模型已自动展开一场极端场景推演:风力骤降、光伏中断、工业区突发用电高峰——三重压力叠加之下,系统在0.43秒内完成跨域调度,能源曲线依旧平稳如初。

围观者中有人低声惊呼。

“这不是预测,是自适应。”张涛继续道,“它不依赖预设规则,而是像人脑一样,在混乱中不断学习、重构、进化。”

人群开始骚动。有人掏出手机拍摄,有人迅速记下技术参数,更有企业代表直接递上名片,要求深入洽谈。

陆轩站在展台后方,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张面孔。他知道,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那些沉默观察的人眼中。

果然,一名中年男子在模型前驻足良久,眉头微皱,终于开口:“你们的系统确实惊艳。但我关心的不是峰值表现,而是持续运行七十二小时后的稳定性衰减率,以及后期维护成本。”

这个问题一出,周围嘈杂声顿时低了几分。

陆轩缓步上前:“您问到了关键。”

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示意林娜调出一组隐藏数据流。大屏上,一条长达一百二十小时的连续运行曲线缓缓展开,波动幅度始终控制在0.8%以内。与此同时,系统自检日志显示,故障预警模块在第89小时自动识别并隔离了一处潜在传感器漂移,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我们的维护逻辑是‘预防优于修复’。”陆轩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系统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越聪明越省心。您看到的每一次自动校准,都是它在替您的团队省下一次深夜抢修。”

中年男子眼神一震,终于递上名片:“我是宏远科技的技术总监,我们正在筹建智能园区,需要的正是这种能‘自己活’的系统。”

陆轩接过名片,交到李刚手中:“后续对接,交给你。”

李刚重重点头,将名片小心收进内袋,随即转身走向另一拨正在激烈讨论的企业团队。

展台热度持续攀升。短短两小时,已有超过二十家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但李刚没有急于回应,而是按照事先制定的筛选标准,冷静观察、记录、评估。

他发现,大多数企业关注的是短期效益——能否降低电费、提升效率、应付检查。而真正值得合作的,往往是那些问出“兼容性”“扩展性”“底层协议开放程度”的人。

其中一家名为“启明自动化”的小企业引起了他的注意。

公司规模不大,展台简陋,但他们的技术负责人在听完讲解后,竟反向提出一个极具洞察力的问题:“你们的控制模块是否支持第三方算法嵌入?我们有一套专用于精密制造的能耗优化模型,如果能与你们的系统融合,或许能实现更极致的响应精度。”

李刚心头一动。

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追问对方模型的具体架构与适用场景。随着对话深入,他意识到,这家企业虽小,却在高端制造领域深耕多年,掌握着一套极为精密的动态负载预测算法——而这,正是樊星阁目前在工业细分场景中的短板。

“你们愿意做一次联合测试吗?”李刚直视对方眼睛。

“随时可以。”对方毫不犹豫。

李刚当即记下联系方式,并在笔记本上标注:“潜在互补型伙伴,优先跟进。”

与此同时,陆轩正与三位大型能源集团的高管围站在展台一侧。他们对樊星阁的技术实力已无质疑,真正犹豫的,是合作的代价与风险。

“你们最近刚经历舆论风波,”其中一人直言不讳,“虽然你们处理得很漂亮,但市场总有不确定性。我们这样的国企,决策必须谨慎。”

陆轩神色不变,反而笑了:“您说得对。不确定性,从来都是最大的敌人。”

他转身示意,林娜立刻将一份文件递上——《樊星阁技术合作风险共担协议》。

“我们不回避风险,而是把它写进合同。”陆轩翻开第一页,“如果系统在合作期内因技术缺陷导致重大损失,樊星阁承担全部赔偿;如果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效益未达预期,我们提供免费升级与优化服务,直到达标为止。”

三位高管面面相觑。

“你们……不怕签这种协议?”

“怕,才不敢签。”陆轩目光坦然,“但我们更怕的,是让信任我们的人失望。这份协议,不是束缚,而是承诺。”

短暂沉默后,其中一位高管伸出手:“下午,我们技术团队想去你们园区实地考察,可以吗?”

“随时恭候。”陆轩握手,力道坚定。

展台另一侧,赵宇正与一家海外企业代表交谈。对方来自东南亚,对樊星阁的跨域协同能力表现出极大兴趣,但提出一个棘手问题:“你们的系统能否适应热带高湿环境下的设备老化加速问题?”

赵宇没有回避,而是调出一组海外测试数据:“我们在马来西亚设有模拟舱,连续运行六个月,设备衰减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42%。这是我们的防护算法与自适应补偿模块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