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攻占来凤山(2/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然而,日军的防御核心远未被触及。就在攻击先头部队——新38师112团一营的士兵们,气喘吁吁地逼近一号堡垒群主阵地,距离那道由沙包、混凝土和圆木构成的狰狞胸墙不足五十米时,异变陡生!
从主堡垒侧翼一处被炮火几乎夷平、看似无害的瓦砾堆下,一个经过巧妙伪装的侧射暗堡突然复活了!一挺九二式重机枪那沉闷而持续的“咯哒咯哒”声猝然响起,火舌从狭窄的射孔中喷出,形成一道致命的扇面。
几乎在同一时间,来自攻击部队右前方反斜面的一处天然岩洞(炮火极难直接命中)里,另一挺九六式轻机枪也加入了合唱,以其更高的射速进行急促的点射。
这两股火力,与主堡垒正面的残存步枪手,瞬间构成了一个精准而恶毒的交叉火网!炽热的子弹如同看不见的镰刀,贴着地皮扫过冲锋队伍最前列。
冲在最前面的几名士兵根本来不及寻找掩体,身躯如同被无形的重锤击中,猛地一顿,随即扑倒在地。有人手中的加兰德步枪脱手飞出,钢盔被击穿,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有人则被侧射的机枪子弹拦腰扫过,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岩石和焦土。方才还迅猛的攻势,在这突如其来的、来自死亡死角的打击下,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火墙,骤然停滞,伤亡惨重。
“火箭筒!上!”连长声嘶力竭地吼道。
扛着巴祖卡火箭筒的射手,在战友火力掩护下,匍匐前进,冒着弹雨,对准喷吐火舌的射孔,扣动了扳机。“咻——轰!”火箭弹准确地钻入射孔,内部发生了猛烈的爆炸,日军的机枪哑火了。
但更多的火力点仍在喷吐死亡。战斗瞬间进入了白热化。步兵们被压制在斜坡上,进退维谷。
关键时刻,配属支援的第七军第1装甲师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发挥了作用。M4“谢尔曼”坦克利用其装甲和火力,强行前出到可以直瞄射击的位置,用75mm坦克炮对着日军的火力点一一“点名”。M7“牧师”自行榴弹炮也冒着误伤的风险,进行近距离的直瞄火力支援,用105mm榴弹轰击堡垒的墙体。
工兵突击分队更是展现了无畏的勇气。他们身背沉重的炸药包、爆破筒,手持火焰喷射器,在步兵的掩护下,匍匐接近日军的洞穴工事。火焰喷射器喷出长达数十米的火龙,瞬间将洞穴口变成一片火海,里面的日军即使不被烧死,也会因缺氧而窒息。对于特别坚固的掩体,工兵们则强行贴上炸药包或塞入爆破筒,拉响导火索后迅速翻滚躲避。“轰隆”一声巨响,整个地堡便被掀上了天。
第104师负责的四、五号堡垒群,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最残酷的消耗阶段。师长徐天鹰深知,对付这种硬骨头,必须倾尽全力。
他命令师属坦克营的 M4“谢尔曼” 尽可能抵近射击。这些钢铁巨兽轰鸣着,履带碾过日军外围扭曲的铁丝网和沙袋,甚至粗暴地压塌了一段日军的前沿战壕,将躲藏在里面的日军步兵活埋。坦克上的同轴机枪和车顶重机枪疯狂地扫射着,追逐着任何在阵地上奔跑的日军身影,将其打成筛子。
由于角度限制,坦克主炮难以直接轰击一些堡垒的核心部位。徐天鹰果断下令,将M1式57毫米速射反坦克炮直接推上前线,在距离日军堡垒仅二三百米的位置,放平炮管,进行直瞄射击!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一发接一发地凿在混凝土墙体上,砖石飞溅, 最后炸开一个个巨大的窟窿,为步兵突击打开了通道。
就在步兵们呐喊着从这些缺口涌入时,日军并未坐以待毙。他们深知失去工事的庇护意味着什么,竟然从炸开的缺口和交通壕里,悍然发动了凶猛的反扑!戴着眼镜的日军士兵、浑身绷带的伤兵,在军官声嘶力竭的督战下,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嚎叫着冲了出来,与中国士兵瞬间绞杀在一起。
刹那间,堡垒内外变成了血腥的角斗场。M1加兰德步枪来不及射击,士兵们便顺势抡起枪托狠狠砸去;汤姆逊冲锋枪在极近的距离上爆发出恐怖的杀伤力,将迎面冲来的日军成片扫倒;更多的,则是刺刀与刺刀的猛烈碰撞,枪托砸碎骨头的闷响,以及双方扭打在一起时用拳头、牙齿甚至工兵铲进行的殊死搏杀。手榴弹在人群中被互相投掷,短促而剧烈的爆炸不断在近距离响起,破片无差别地收割着生命。
战斗从拂晓一直杀到黄昏,来凤山仿佛从未停止过咆哮。五个堡垒群的争夺犬牙交错,阵地多次易手。日军凭借其武士道精神和坚固工事,拼死抵抗,甚至在战线最吃紧时,发动了多次自杀性的“万岁冲锋”。成群的日军士兵,头上缠着“旭日”布条,完全不顾机枪的扫射,如同疯魔般直着身子,挺着刺刀,狂喊着“banzai!” 扑向我军阵地。然而,在驻印军绝对优势的自动火器(BAR、冲锋枪)和严阵以待的步兵面前,这些冲锋除了在阵地前留下层层叠叠的尸体外,毫无意义,最终都被无情地粉碎。整座来凤山,已被鲜血浸透。
空中,盟军的P-47“雷霆” 和P-51“野马” 战斗轰炸机,如同死神般在来凤山上空盘旋。它们时而俯冲而下,将机翼下挂载的500磅炸弹精准地投向仍在喷吐火舌的顽固据点,巨大的爆炸将整个地堡掀翻;时而用机首的12.7毫米重机枪进行俯冲扫射,子弹在地面上犁出一道道死亡弹幕,压制得日军抬不起头。
在地面,炮兵根据潜伏在最前沿的观察员和“山魈”特战小队传回的实时信息,炮火变得如同手术刀般精准。
“坐标‘铁砧-7’,左移五十米,敌机枪巢正在复活,急促射!”
“目标‘獠牙-3’,反斜面洞口,使用延期引信,三发齐射!”
炮弹带着撕裂空气的尖啸,几乎分毫不差地落在指定位置,将刚刚暴露的日军火力点瞬间抹去。
一号堡垒群的陷落标志着一个转折点。新38师112团的士兵们冲上主堡,与残存的日军在顶层平台进行了最后一场白刃战。随后,工兵们扛着整整二十箱TNT炸药,冲入堡垒底层深处,将它们堆放在承重柱和关键墙体旁。随着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这座吞噬了无数生命的混凝土巨兽,从内部被彻底撕裂,化为一堆冒烟的废墟。
四号、五号堡垒群也相继被第104师突破。残存的日军被分割包围在各自孤立的地堡、坑道和洞穴内,通讯中断,补给耗尽,陷入了绝境。
入夜,来凤山并未沉寂。反而在一颗接一颗升空的照明弹映照下,呈现出一种诡异而残酷的景象。M48照明弹悬挂在降落伞下,缓慢下落,发出刺目的白光,将山峰的每一个角落照得阴影分明,如同舞台。在这人造的白昼下,清剿行动继续。
步兵和工兵们,利用夜色和光影交织的复杂环境,悄无声息地接近那些仍在负隅顽抗的洞穴和地堡。对于敢于露头的日军,狙击手和机枪手在照明弹的帮助下精准点名。对于藏匿在深处的敌人,手榴弹像糖果一样被投入每一个洞口;工兵则将爆破筒和炸药包塞进去,用巨响和冲击波终结一切;M2火焰喷射器喷出的凝固汽油火龙,更是沿着坑道蜿蜒深入,将氧气耗尽,把里面的一切化为焦炭。
当翌日的晨曦再次照亮来凤山时,山巅之上,一面残破但鲜艳的国旗,终于在微风中缓缓升起,迎风飘扬!历经一昼夜的血战,中国驻印军以无比的勇气和牺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终于彻底攻克了来凤山所有五个堡垒群,全歼守敌。
站在布满弹坑和焦土的来凤山主峰,脚下是仍在冒烟的日军工事废墟,放眼望去,腾冲古老的城墙清晰地暴露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和血腥气,疲惫不堪的士兵们正在抢救伤员,收殓烈士的遗体。
“来凤山,拿下来了。”李锦沉声说道,声音有些沙哑,“但我们很多好兄弟,倒在了这里。他们的血,不会白流。”他面向腾冲城,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和坚定,“命令部队,抓紧时间巩固来凤山阵地,立即构建对城内的炮兵观察所和重机枪阵地!下一步,我们的炮口,将直接对准腾冲城垣!”
来凤山的攻克,敲响了腾冲城内日军的丧钟。驻印军掌握了腾冲攻防战的绝对制高点,接下来的城墙突破战,将在这片用鲜血铺就的基础上,更加猛烈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