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血战高地(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1945年4月底,朋朗,新一军新38师112团指挥所。
朋朗激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新的命令便已如同战鼓般擂响。团长张震岳上校站在刚刚建立的团指挥所内,地图上,一个用红笔醒目圈出的等高线数字——3269,刺痛着他的眼睛。这是位于朋朗以南约五公里处的一座高地,海拔并非极高,但其位置险要,犹如一把抵在腊戌东北方向咽喉的尖刀,直接俯瞰着通往城区的最后一段开阔地。情报显示,日军一个精锐加强中队,可能配属了重机枪和步兵炮,正依托3269高地的陡峭山势和天然岩洞,疯狂构筑工事,企图将此地变成阻挡中国军队最后步伐的血肉磨盘。
“3269高地,必须拿下!”张震岳的声音因连日征战而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他环视着脸上写满疲惫却眼神依旧锐利的营连长们,“拿下它,腊戌城东北方向就再无屏障,我们的炮火可以直接威胁城区!鬼子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这必然是一场恶仗、硬仗!”
他深吸一口气,下达作战决心:
“一营,在朋朗伤亡最重,作为团预备队,负责后勤警戒和随时支援。”
“二营,为主攻营,配属团属迫击炮连主力、工兵一个排,从3269高地北坡实施正面强攻!”
“三营,为预备队,负责清扫高地西侧相连山脊的日军警戒阵地,并伺机迂回至高地侧后,牵制敌军!”
“师部已答应,战斗打响后,师属山炮营将提供火力支援!集团军直属的远程火炮也会视情况覆盖敌军可能的增援路线和后方指挥所!”
“各部队抓紧时间休整补充,尤其是弹药和攻坚器材!明日拂晓,发起攻击!”
命令下达,112团这部战争机器再次隆隆启动。疲惫的士兵们默默检查着手中的钢枪,工兵们清点着炸药和爆破筒,卫生兵准备着更多的急救包。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的压抑与决然。
拂晓时分,天色微明,群山笼罩在薄雾之中。随着三发红色信号弹升空,新30师师属山炮营率先发出了怒吼!炮弹撕裂空气,带着死亡的尖啸,狠狠砸在3269高地北坡日军阵地上,炸起团团火光和浓烟。
炮火准备持续了约二十分钟,开始向山顶延伸。二营营长赵大河猛地一挥手臂:“冲锋!”
“杀啊!”二营的官兵们如同决堤的洪水,从进攻出发阵地跃出,沿着陡峭的北坡,向3269高地发起了勇猛的仰攻。
部队最初的推进带着一股锐气,炮击的烟尘尚未散去,士兵们便以敏捷的散兵线突破了外围稀疏的铁丝网,工兵也用爆破筒在雷区中开辟了狭窄的通道。一切似乎都过于顺利。
然而,当先头连的士兵们气喘吁吁地攀爬到半山腰,真正踏入日军主防御地带时,整座山头仿佛瞬间苏醒,露出了它狰狞的獠牙!
死亡的威胁是从四面八方同时袭来的。
就在队伍正前方一片看似无害的乱石堆后,一挺精心伪装的九二式重机枪突然发出了沉闷而持续的“咯哒咯哒”声,7.7毫米子弹如同一条致命的毒蛇,瞬间将冲在最前面的一个班扫倒大半。
几乎同时,左侧反斜面的岩缝中,至少两挺九九式轻机枪以其特有的、更为急促的“哒哒哒”点射声加入合唱,炽热的弹雨居高临下,覆盖了试图向左侧土坎机动寻求掩护的士兵。
右侧山坡的密林深处,则响起了三八式步枪特有的、清脆而精准的“啪勾”声。日军神枪手专挑手持指挥旗的班长、军官或者机枪手进行狙杀。一名正在架设轻机枪的副射手头部中弹,一声不吭地栽倒在枪架上。
更令人窒息的是来自头顶的打击。日军的掷弹筒(八九式重掷弹筒)从无法直视的后方阵地发射,发出“咚—咚—”如同擂鼓般的闷响,紧接着,小小的榴弹便带着令人心悸的尖啸落在冲锋队形中“轰然”炸开。偶尔还夹杂着几发迫击炮弹更沉重的爆炸声。
顷刻之间,整片进攻斜面被一张由不同层级、不同方向火力编织成的死亡之网彻底笼罩。 子弹打得士兵们抬不起头,泥土和碎石溅在他们脸上。炮弹爆炸产生的黑色烟柱不断在人群中腾起,锋利的破片呼啸四射,无情地撕裂肉体。鲜血很快染红了山坡上的泥土,伤员的哀嚎与激烈的枪炮声交织。
“营长!冲不上去!鬼子火力太猛了!”冲在最前面的五连长对着步话机嘶吼,声音被爆炸声淹没大半。
“找掩护!火力组,压制左前方那个岩石后面的机枪巢!”
“火箭筒!快!敲掉右翼那个地堡!”
二营的攻势瞬间被遏制在半山腰。士兵们被迫匍匐在弹坑里、岩石后,根本无法抬头。第一次营级规模的冲锋,在日军严密而凶狠的火力下,付出了惨重代价,被迫停滞不前。山坡上留下了数十具阵亡将士的遗体。
初战严重受挫,赵大河营长眼睛布满血丝,趴在前沿掩体后,用望远镜死死盯着硝烟弥漫的山坡。他深知,面对如此地形和敌军的严密布防,蛮干只是送死。
“停止大规模冲锋!各连以排、班为单位,分散隐蔽,用精确火力与敌对峙,消耗敌人,寻找其火力死角!”他果断下令,同时紧急呼叫团属迫击炮和后方炮兵,要求对新发现的日军火力点进行更精准的打击。
与此同时,张震岳团长在团指挥所也接到了攻击受挫的报告。他并未过多指责,而是立刻派出了团里最富经验的老兵组成的侦察小组。“给我摸上去,像钉子一样钉在鬼子阵地前,看清楚他们每一个火力点的位置、射界,特别是寻找结合部和薄弱环节!”
这些112团精心挑选出的侦察兵,此刻成为了全团最敏锐的耳目和最锋利的尖刀。他们利用己方炮火准备时激起的漫天尘土和硝烟作为掩护,在弹坑与岩石的阴影间悄无声息地移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