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围歼日军第55联队(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1945年1月初,八莫,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总指挥部

中国驻印军总司令李锦上将的目光已投向了东南方向的下一个战略要地——南坎(Namhkam)。攻克南坎,将彻底打开通往滇西芒友的道路,实现与国内远征军的胜利会师,全面打通中印公路指日可待。

然而,横亘在通往南坎道路上的,是日军一支成建制的精锐部队。情报与前线侦察汇总显示,日军第56师团第55联队主力(欠一部),在联队长山崎四郎大佐指挥下,正依托八莫至南坎公路(八南公路)沿线及其两侧的险要山地,特别是公路以东的“芒友山脉”余脉,构筑了坚固的纵深防御阵地,企图迟滞我军进攻,为南坎守军加强防御争取时间。

日军第56师团第55联队主力,在联队长山崎四郎大佐的指挥下,充分利用了八南公路沿线,特别是公路以东“芒友山脉”北段余脉的复杂地形,构建了一套极具韧性的纵深防御体系。

其防御部署层次分明:

第一线(前沿警戒与迟滞地带):由少量步兵和机枪小组构成,依托公路两侧的丘陵、村落废墟和林地,设置了大量隐蔽的伏击点、狙击位和诡雷区,旨在迟滞、消耗和侦察我军主力进攻方向。

第二线(主抵抗地带):这是山崎联队的防御核心。兵力主要部署在一系列互成犄角、海拔较高的关键山头上(如255高地、317高地等虚构地名)。这些高地经过精心改造,构筑了大量的土木结构机枪工事、迫击炮位、隐蔽良好的散兵坑和交通壕,许多火力点都设置在反斜面上,以躲避直瞄炮火。阵地前沿普遍设置了多层铁丝网和密集的雷区。

第三线(纵深支撑与指挥部):联队指挥部、炮兵阵地(通常配备四一式山炮或九二式步兵炮)、后勤仓库以及预备队,则部署在更后方、地形更为隐蔽的山谷或反向斜坡地带,以确保其持续作战能力和指挥稳定性。

公路封锁:在公路本身的关键转弯处或隘口,日军也设置了路障,并部署了反坦克枪或速射炮,以防备中国军队的装甲部队沿公路快速突进。

整个防御体系强调以点控面,各支撑点之间力求形成交叉火力,企图通过节节抵抗,将中国军队拖入对其极为有利的山地消耗战之中,从而达到其迟滞我军攻势的战略目的。

李锦站在巨大的沙盘前,目光锐利。沙盘上,八南公路如同一条蜿蜒的细线,两侧代表山地的区域插满了代表日军的红色小旗。

“山崎联队,”李锦的手指重重点在沙盘上敌阵核心区域,“是块硬骨头。但其孤军突出,位于南坎主要防线之外,正是我军围而歼之的绝佳目标!打掉它,南坎门户洞开,日军士气必将遭受重创!”

他抬起头,看向麾下众将,命令清晰果断:

“命令!”

“新二军沈德威部!”

“到!”以防守坚韧着称的新二军军长沈德威应声而起。

“以你部主力,沿八南公路及其两侧山地,向敌55联队核心阵地发起正面强攻!务必吸引其主力,缠住他们!”

“是!我部‘磐石’之名,亦可为攻坚之锤!”沈德威信心十足。

“第七军楚南河部(含装甲部队)!”

“到!”

“以你部装甲主力,配属精锐步兵,从新二军攻击区域东侧,沿山地丛林地带,进行大规模迂回穿插!务必克服地形困难,插至山崎联队侧后,切断其通往南坎的退路,并阻击任何来自南坎方向的增援!”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楚南河与身旁的韩晓征目光交汇,充满跃跃欲试的战意。

“集团军直属炮兵司令部,周振邦将军!”

“到!”

“集中全部火力,优先保障新二军正面攻坚!弹幕要浓要猛!反炮兵任务重中之重,决不能让日军炮火干扰我进攻队形!”

“是!总司令!”

“集团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王大山将军!”

“到!”

“你部特战旅,提前渗透至敌后,严密监控敌军调动,重点标注指挥部、炮兵阵地、后勤节点,并为炮兵和空中打击提供精确引导!”

“是!”

“此战,关键在于快、准、狠!正面要压得猛,侧面要插得深,后面要堵得死!我要让山崎四郎,成为瓮中之鳖!全歼第55联队,扬我军威!”

“是!”指挥部内,战意冲天。

新二军,这支以防御见长的部队,此刻化身为一柄沉重的攻城锤,沿着八南公路及其两侧,向日军第55联队的主阵地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

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激烈。日军充分利用了山地地形,在险要处构筑了密密麻麻的机枪巢、炮兵观测所、迫击炮位和蜘蛛网般的战壕。每一座山梁、每一个隘口都成了死亡的陷阱。

新二军104师负责主攻公路以东的一系列高地。

“炮火准备!”师长徐天鹰少将下令。

集团军炮兵群的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日军阵地,山摇地动,硝烟弥漫。然而,日军工事大多构筑巧妙,利用反斜面和新伐的巨木加固,炮击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炮火延伸,步兵开始冲锋。

“杀啊!”士兵们沿着陡峭的山坡向上冲击。

日军残存的火力点立刻复活,重机枪、掷弹筒、步枪子弹如同泼水般从山顶、山腰的工事中倾泻而下,构成一道道交叉火网。

冲在前面的士兵不断有人中弹倒地,滚落山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