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进攻曼西(1/2)
新笔趣屋【www.xbiquwu.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最新章节。
1944年12月中旬, 沙王加荡,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前进指挥所
沙王加荡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的将士们来不及过多休整,便再次接到了新的进攻命令。八莫城虽仍在激战,但大局已定。为了扩大战果,进一步向东压迫日军,并打通向滇西畹町、芒友方向与国内远征军会师的通道,战略目光投向了八莫以东的下一个要地——曼西(Mansi)。
新一军军长孙立人将军在地图前,向麾下师长们部署任务。他的指挥棒点在曼西的位置。
“曼西,位于八莫以东约五十公里,伊洛瓦底江支流瑞丽江畔,是通往南坎、腊戍公路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日军在此驻有第56师团第113联队主力(基于其从八莫溃退及原有驻防情况推断)、部分工兵及后勤单位,兵力约一个联队弱。其意图很明显,以曼西为屏障,阻滞我军东进,并试图收容从八莫等地溃退下来的残兵,稳定战线。”
孙立人的目光扫过新38师师长李鸿和新30师师长唐守治。
“总司令命令我新一军,乘胜前进,立即向曼西发起进攻!力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当面之敌,占领曼西,切断八莫日军最后东逃之路,并为我军下一步向南坎、芒友进攻打开通道!”
“此战,仍以新38师为主攻,沿主干道正面推进;新30师为右翼,沿山林地带迂回策应,切断曼西日军可能南逃或北窜的路线,并阻击可能来自南坎方向的日军增援!”
“诸位,”孙立人语气严肃,“日军新败之余,士气低落,但其据守要点,必有准备。我军人困马乏,然胜势在我!需发扬连续作战之精神,切忌骄躁!步、炮、装(若有条件)协同务必紧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明白了吗?”
“明白!军座!”两位师长齐声应命,眼中虽带疲惫,但更多是高昂的战意。
军令如山。新一军这支疲惫却胜利之师,再次如同上紧的发条,迅速行动起来。炮兵开始向前转移阵地,侦察兵率先向东渗入,庞大的队伍再次踏上了东进的道路。
新38师以113团为先锋,配属师侦察连和一个工兵排,率先沿通往曼西的主干道快速推进。他们的任务是迅速扫清前进障碍,查明敌军主要防御部署。
起初的推进相对顺利,只遭遇了小股日军警戒部队和零星的冷枪袭击,均被先锋部队轻松击溃或驱散。然而,随着逐渐接近曼西外围,日军的抵抗开始变得有组织起来。
在距离曼西约十公里的一处名为“滚弄岗”的隘口,日军利用地形设置了路障,并在一侧高地上构筑了机枪阵地和迫击炮位,企图封锁道路。 先锋营营长通过望远镜观察后,果断下令: “炮兵观察员,呼叫炮火支援!目标,左前方高地日军阵地!”
“机枪连,占领右侧土坎,压制敌军火力!” “一排,从左侧树林迂回,摸掉那个机枪巢!”
师属炮兵营的75mm山炮和81mm迫击炮很快做出反应,炮弹呼啸着砸向日军高地,炸起团团烟尘。日军机枪顿时哑火了不少。 趁此机会,迂回的一排战士迅速穿过树林,从侧翼接近了日军机枪阵地,用手榴弹和冲锋枪迅速解决了那里的日军。
正面部队在机枪掩护下发起冲击,很快清除了路障,击溃了守军。整个战斗干净利落,展现了新38师官兵娴熟的战术配合和强大的火力优势。
然而,曼西的外围防御远不止于此。日军在曼西以西约五公里处,依托一连串丘陵地带,构建了主防线。其中最关键的是一个代号“铁砧”(由我军因其形状而命名)的高地。该高地控制着通往曼西的必经之路,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在此驻守,工事极为坚固,明碉暗堡林立,火力配系严密。
新38师主力抵达后,立即组织对“铁砧”高地的进攻。 第一次进攻,112团一个营在炮火准备后发起冲锋,但日军隐蔽火力点突然开火,侧射火力极其凶猛,加上雷区和铁丝网的阻碍,进攻部队在坡前遭遇重大伤亡,被迫退下。
师长李鸿亲临前沿观察,脸色凝重。
“硬啃不行,”他对112团团长说,“鬼子工事修得刁钻,很多火力点是倒打火力(侧射、斜射)。必须把他们的乌龟壳一个个撬开!” 他命令师属炮兵集中所有火力,进行更长时间、更精确的打击,并要求空军支援(通过盟军联络官)。
半小时后,更猛烈的炮火和几架P-40战机的扫射轰炸再次覆盖了“铁砧”高地。这次效果显着得多,数个日军火力点被直接命中摧毁。
炮火延伸后,第二次进攻开始。这次进攻改变了战术,不再以整营冲击,而是以连排为单位,多路佯动,寻找敌军火力死角,重点突破。
“爆破组!上!”
“喷火兵!跟上!”
战斗变得极其残酷和胶着。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用爆破筒、炸药包和火焰喷射器,逐个清除日军的碉堡和火力点。每一个暗堡的夺取,都意味着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高地上枪声、爆炸声、喊杀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经过数小时的血战,付出巨大代价后,新38师终于攻克了“铁砧”高地。山坡上铺满了双方士兵的尸体和破碎的装备。
当新38师在正面浴血奋战时,右翼的新30师也在山林地带艰难跋涉,执行着迂回包抄的任务。 他们的路线更加难行,没有大道,只有崎岖的山路和密不透风的丛林。官兵们需要克服地形障碍,随时警惕日军小股部队的伏击和地雷。
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其先头部队成功渗透至曼西南侧,发现并袭击了日军的一个后勤补给点,缴获了大量物资,并切断了曼西与南坎方向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他们占据了曼西以南的几处制高点,架起机枪和迫击炮,可以直接威胁曼西镇内日军的侧翼和退路。
这一记右勾拳,沉重地打击了曼西日军的防御信心,使其腹背受敌。
“铁砧”高地的失守和新30师出现在侧后,让曼西的日军指挥官陷入了恐慌。他试图收缩兵力,固守镇区核心,做最后挣扎。
新38师在稍事休整后,不给日军喘息之机,立即从西、北两个方向对曼西镇发起了总攻。
镇内的战斗同样是逐屋逐巷的争夺。日军利用每一栋房屋、每一个街垒进行顽强抵抗。火焰喷射器再次大显神威,成为清理房屋和工事的利器。坦克(如有随同步兵抵达的轻型坦克或装甲车)则用直瞄火力摧毁街垒和坚固据点。
新30师也从南面施加压力,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覆盖日军可能集结或逃跑的区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